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和父亲谈起了下酒菜。
父亲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年轻时的一些吃喝故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以前的下酒菜,和现在完全不同,有些甚至年轻人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
一边听着父亲的讲述,我感觉这段美食记忆里藏着不少故事。
猪油渣:老一辈的美味记忆提起猪油渣,我爸眼眸里有亮光闪过。
尽管现在他不怎么吃了,但是对这个味道,他还是念念不忘的。
猪油渣是用猪板油练出来的废料,但在那时候,这种废料就是下酒的绝佳美味。
每逢熬猪油的时候,他都会故意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让猪油渣保持金黄酥脆的状态。
凉下来直接吃,或者剁成碎末掺在包子馅里,醇香味道,现在想起来他都觉得嘴馋。
那时候的家庭条件紧巴巴,喝酒有个猪油渣就算是难得的享受了。
父亲说,小时候的他,也会在大人喝完酒后偷偷捡起一些猪油渣当零食吃。
听着这些,我内心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真是让人唏嘘。
臭鸡蛋:奇特的腌制风味臭鸡蛋这种东西,光听名字就能让不少年轻人皱眉头。
父亲说,那时家里没有冰箱,也没有现在这些高科技保鲜工具。
鸡蛋买多了怕坏掉,农村人都会用盐腌起来延长保存时间。
只是,万万没想到,后来竟然有了臭鸡蛋这种奇特的风味保存方式。
他笑着回忆,小时候家里有个大缸,里面都是腌制好的臭鸡蛋,闻起来确实有点“辣眼睛”,但吃起来却是越嚼越香。
这味道和臭豆腐类似,闻着臭,但吃起来香得不行。
难怪一代又一代的人家,会爱上这种独特的味道。
这东西,放到现在的餐桌上,估计大部分年轻人都受不了。
时代在变,口味也在变,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腌芥菜:费时费力的传统咸菜芥菜疙瘩,这可能是最费时费力的一种下酒菜了。
父亲说,以前没有什么速食的概念,要吃什么零食、下酒菜,靠自家的手艺是常态。
腌芥菜就是一个例子。
将芥菜疙瘩外皮去掉,放进缸里,盖上盖子密封一个月。
这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不过结果是值得的。
做好的腌芥菜切丝,泡个水,立马变成咸香爽脆的美味。
父亲笑着说,一缸芥菜能吃整整一年,大冬天喝点小酒,配上腌芥菜,那叫一个舒坦。
不过,现在生活节奏快,谁还会去弄这费神的东西,所以年轻人宁可花一块钱在菜市场买,也懒得自己腌制了。
豆腐乳:曾经的下酒良伴豆腐乳,提起这个词,父亲略微低头笑了笑。
记忆里,小巷口的老人常常吆喝着卖自家腌的豆腐乳,那时候价格便宜,而且味道独特。
说是下酒菜,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块小小的豆腐乳,味道却是浓烈:豆香、咸香混在一起,一般人可能还真适应不过来。
父亲说,当时自己也不敢大口吃,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品。
现在这种独特的咸菜几乎快看不到有人吃了,偶尔能在火锅调料里看到些许踪影,用来增香提味也算是个用处。
尽管这些曾经钟爱的下酒菜,如今已经不再流行,但它们却承载着那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我们从父辈那里听来这些故事,似乎总能感受到一种久远的温暖。
每一代人有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喜好,随着时代的变化,口味的变迁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那些老味道并不会真的消失,它们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和故事里。
现代社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美食选择,有人或许会觉得那代表了进步和便利,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时候回味一下那些传统的、接地气的美味,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下酒菜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饮食观念的变化。
无论这些老一辈钟爱的美食是否被年轻人所接受,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讲述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故事。
或许有一天,新的下酒菜也会变成被人嫌弃的老味道,但这就是生活的轮回。
每个人的味蕾记忆里,总会有一道独一无二的下酒菜,承载着属于自己的岁月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