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债券市场真的比隔壁市场精彩多了。
又是央妈指导一级交易商卖债、又是打击国债交易违规、又是卖券标的从10Y转到7Y、又是央妈亲自下场做投教……写不过来,根本写不过来。
一、没人有资格和央行battle
周一债券市场下行速度确实加快,10Y国债收益率下破2.1%、30Y国债收益率下破2.3%,眼瞧着局势不受控制,神秘力量动用各种手段强悍出手。
一顿折腾后,30年国债已经来到2.38,而10年回到2.2%。
当所有人将目光盯在30Y和10Y的时候,谁都没想到,这2天打击最大的反倒是7年期国债。
这个品种以前是非活跃品种,但在当下环境下,这个品种不会因为过短而产生负carry,也不会因为过长带来较大利率风险,所以农商行和基金的新宠,交易属性明显提升。
大前天央行卖债并没有直接冲着10Y、30Y去,而是打了7Y主意,在240013上操作的非常丝滑---早上快速上行,尾盘再拉一把。
而昨天,依旧是复制前天的走势,7年期重点被锤,带动长短期限收益率上行。
此刻大家秒懂,原来央妈不是只盯着长端做调整,而是曲线均要上移。
同时大家还发现了央妈在二级市场操盘的神速进化,组合拳+买卖策略等不仅避免波动太大影响产品净值,而且还把利率控制在合意位置。
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央行在和市场的battle中,战斗力越来越强。
不过这样说多少还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毕竟市场没人有资格和央妈battle。
先前很多人赌央妈的枪没有子弹,结果发现每一次都被打脸,每一次都出乎意料,光大固收团队的这个结论,总结的极好:
最初,市场质疑央行的长债持有量,因此以为货币当局“无债可卖”。但让市场没想到的是,7月初央行即宣布将向交易商借入国债;
接下来,大家认为交易商所持有的中长期债券已被大量质押给央行,因此可以借出以及卖出的规模有限,但没想到,央行又宣布符合条件的MLF参与机构可以申请阶段性减免MLF质押品。
现在,大家认为大行所持有的长期限国债不够多卖债操作不具有可持续性。但可能他们没有想到,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在不断发行,大行和央行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取更多的“子弹”。
很多市场觉得的障碍在上头眼中都不是障碍,在不对称的环境中,所有的一切皆取决于调控者的态度。非得做个逆行者,胜算不高。
二、央妈真的,我哭死
之前在打击国债交易违规叠加大行卖券,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呢?
是净值波动过大导致的负债端不稳,从而引发类似22年的“死亡螺旋”。
当下买债基的人,分成好几拨,每一波的感受都不一样。
最快乐的一波是最近两年一直拿着的人,目前收益率超过10%的一大把,现在的回调,对这群人来说,完全不伤分毫。
比如说东兴兴瑞一年定开、财通兴利纯债12个月定开、汇安嘉汇等等,这安全垫是够够的。
第二波今年买了具备择时能力债基的,也比较快乐,年初至今,这类债基收益率基本都在6%左右,举例:
之前说过N次的国泰惠丰纯债。这只基金被李铭一接手后,逐步逆天起来,23年年开始集中火力搞长债,24年二季度变得保守了,窝在了同业存单和中期票据中。
国金惠盈纯债,长期持仓结构为纯利率债,杠杆打的蛮重,波段做的也飞起,唯一的BUG就是起量真的太快了,去年年底才10亿,今年这会都快百亿了。
华夏鼎庆一年定开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飙到了10%,但吴彬其他的开放式债基,其实今年以来的业绩也就3%-4%左右,我琢磨着这股牛劲到底哪的,然后看了一眼季报。
好家伙,杠杆拉满,一脚油门就是往前面冲,一季度主要买了金融债和一些国债,二季度国债清了,但看这个架势,随时卷土重来。
有时候封闭式债基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这个时候了。
第三波人就是6月后集中冲债的人,这波人现在很尴尬。肉没吃到,波动教育受了不少。
7月初期至8月6日,全市场债基区间收益水平在0.50%左右,各风格产品收益中枢的波动区间为0.48%-0.55%。
而根据华西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24年二季度,纯债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16万亿元,总规模已经接近10万亿元。
其中中长债基金(包含部分以纯债形式运作的混合基金)规模增长6219亿元,指数型债基规模环比增长2424亿元,增幅为33%,债及中短债基合计规模增长2928亿元,增幅分别为18%、30%。
报告中有一句话:
除业绩支撑外,零售渠道的发力可能亦是其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这句轻飘飘的话,我很忧心。
最近和渠道有在沟通,很多债基的收益不错,于是有人开始夸大业绩,诱导资金入场(说年收益要做到8%+以上)。换句话说,这一波人,如果是冲着高收益过来的,而资金又集中在了最近一个季度。
那么当利率开启调整后,市场又会有负反馈的可能,负反馈一旦开启,22年赎回潮又要再演绎一遍。
我这种人都能想到的,央行能想不到?所以把央行都急的下场做投教了。
在昨天发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央行以专栏方式介绍了资管产品净值化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其中两句话说的很清楚:
数据显示,7月末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3%,而当前银行3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还不到2%,吸引部分投资者将存款“搬家”到这类产品。
今年以来,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担心大家看不到,还特地在金融时报上发了一篇《央行提示风险》的文章。
真的,心都操碎了。叫你们别再嘻嘻哈哈了,嘻嘻哈哈,等于自杀。再瞎搞,连我都要跟着央妈一起生气了
总结一下:
在央行的调控下,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回到2.2%合意中枢水平。
“6 月下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2.2%关口,创 20 年来新低,已明显偏离合理中枢水平,不断累积金融风险。7 月 1 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必要时将择机在公开市场卖出,平衡债市供求,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
但后续利率大概率不会快速上行,第一是央妈具备调控能力,但不掌握趋势反转能力,第二是从央行的举动来看,他也不希望出现赎回负反馈。
后续只要市场不惹事突破关键期限利率,让净值波动别那么大,后面日子还是可以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