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对高岗有过两次截然不同的评价,1945年,他说:“中国革命的大正统是井冈山,小正统是陕北,高岗同志就是小正统的代表。”而在1955年,毛泽东说:“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斗争将促使我们党大进一步。”今天帝哥就来说说毛泽东和高岗之间的故事。
高岗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初,高岗还只是三边特委军事部部长,职位并不算高。高岗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36年4月,红28军军长刘志丹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作为他亲密战友的高岗成为了陕北红军中的最高领导人。此后毛泽东也发现了原陕甘边的骨干力量在工作安排上职位都是偏低的,他专门指出:
只有本地干部大批的成长起来了,并提拔起来了,根据地才能巩固,我党在根据地才能生根成长,否则是不可能的。
从此以后,高岗受到了中央的重视,他的职务不断上升,1938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1939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长,1941年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这个职位在当时已经是相当显赫了。
高岗之所以能迅速走上高位,他的工作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37年底,王明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称赞他是“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高岗却异常反感这些教条主义者,他悄悄地提醒毛泽东说:“原来我们以为苏联飞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却不知道原来是祸从天降!”后来王明的表现也证明了高岗的预言是正确的。
高岗
有一次,延安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莫文骅来向毛泽东告状说:“高岗想当留守兵团的政委,我和肖劲光司令员坚决反对,他没有当成,就耿耿于怀,背后搞小动作。他作风霸道,权势欲重,不但不注意维护军地团结,还制造矛盾,挑拨是非,搞得留守兵团和边区,和西北局的关系很紧张。”
毛泽东听后笑着说:“言重了,言重了。”
莫文骅却顶了一句:“一点儿也不重!”
毛泽东便问莫文骅:“我说文骅同志,你在哪里工作呀?”
莫文骅认为毛泽东是明知故问,便没好气地回答说:“在留守兵团呀!”
莫文骅
毛泽东又问:“这留守兵团在哪里呀?”
莫文骅回答:“在陕甘宁边区嘛!”
“这陕甘宁边区属于哪个中央局领导呀?”
“西北局嘛!”
“西北局的书记是谁呀?”
“他高岗嘛!”
此时毛泽东笑道:“你看,这就是了嘛!部队在边区,就要和高岗搞好关系。高岗不点头,中央的事,在边区也不好办。”
莫文骅仍不服气地说:“这是要挟中央!”
毛泽东摇了摇头,拍着莫文骅的肩膀问道:“文骅,你今年多大了?”
毛泽东和莫文骅
莫文骅回答:“30岁了。”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有些事,再过几年,你就明白了!”
通过这番对话,足以说明高岗在毛泽东心中的分量和位置。
1945年,高岗在党的“七大”上成了一颗最耀眼的新星,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了中共中央13位核心领导成员之一,那年他才40岁,是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员。
抗战结束后,中央派出大批干部抢占东北,高岗也在其中。高岗到东北后,出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在解放战争的那几年里,他在清剿土匪以巩固战略后方、发动土地改革运动以发展东北经济、壮大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和发展地方武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3月11日,高岗正式就任东北局书记。
高岗(中)
高岗主政东北的那几年里,东北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出历史上最高水平10%以上,农业生产也与历史最高水平相近。高岗的用人也保持了“五湖四海”的优良传统,他尊重人才,不搞论资排辈,比如东北局组织部长张闻天,虽然在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实际上已没有多少权力,高岗却非常尊重他,称他是“翰林”,认为他有学问、有能力,在制订东北的很多重大方针、政策时,都请张闻天过目或起草。
1950年1月,中央决定派张闻天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首席代表,张闻天却更希望留在东北工作,他专门请高岗向中央反映自己的意见,高岗无奈地说:“中央一定要你去,我也没有办法。”后来张闻天离开东北时,高岗亲自到火车站为他送行。
然而伴随着高岗优异工作能力的,还有他的一些缺点和缺陷。毛泽东曾在一次与罗荣桓谈话时指出:“高岗听不得反对意见。”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后来高岗果然因为性格上的缺陷而跌入了深渊。1954年8月17日,高岗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高岗和妻子李力群
毛泽东得知高岗自杀的消息后,十分震惊,也十分痛惜,他沉默良久后,对秘书叶子龙说:“终于留不住他,他这个人,斗争性太强,性格过于刚烈。”
叶子龙安慰毛泽东说:“高岗是自绝于党。”
毛泽东却说:“话是那样讲,但党内斗争死了人,总是不好的。本想让他还当个省委副书记,去陕北,保留党籍、中央委员,让他回延安工作,他也会愿意的,可是,迟了一步,没来得及讲。如此结局,我觉得遗憾,这事怪我啊!”
后来毛泽东专门指示中组部,高岗的子女要由组织抚养,这可以说是对高岗仁至义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