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煜医生:父母怎样做,能教育出自信的孩子?

茂德看养护 2024-06-06 00:29:15

申晨煜医生从2019年开始,陆续在知乎、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数千条内容,科普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知识,收获近50余万粉丝。未来,安忻将与申晨煜医生合作产出更多的科普内容,并将申医生既往的内容陆续在安忻的自媒体平台进行转载。

知乎截图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谈到原生家庭后,我们也了解到「不求回报的爱」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但其实有很多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对于世界上真的存在「不求回报的爱」存有疑惑: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做到「不求回报的爱」?

弗洛姆对此有过描述:只有超越了自己的需要,依照对方的基本面目来了解对方,才能获得对对方真正的认识。

人必须倾听,必须以共情的方式体验,也就是说,人需要进入并且熟悉对方的私人世界,进入对方的生命,感受对方的观念和体验。

用更加直白的话来描述,作为家长,把孩子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他/她是有生命力、有思维能力的人。

在此基础上,才能放下作为家长的威权意识。用一种平等地、包容地态度去进入孩子的体验和感受的世界中,去建立关系,这恐怕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就像李焕英对贾玲说的那句——「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

潜台词是:我不用要求孩子有多大的成就,我之所以爱他/她,不是因为孩子能带给我什么,而是因为他/她是我的孩子。

在任何一段关系当中,稳定都是一种美德,稳定意味着可预测,对方在与你相处时可以预见你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他大概能够据此判断应该如何与你相处。

比如我们会用「靠谱」形容一个人,就是说他的言行可预测。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就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们可能表现地不知所措,或者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处于分裂状态,比如在恐惧与短暂的平静之间来回切换,显然这对他们人格的建立是不利的。

在亲密关系中同样如此,如果一方表现地阴晴不定,那另一伴将无法预测应该以何种态度和方式与你相处。

那最理性的方式就是减少在这段关系中持续投入,显然亲密关系将变得不再亲密。

当然稳定和可预测也可能导致一成不变或者让生活不再有惊喜,如果要再增加一种品质的话,激情也很重要。

在稳定的基础上时不时再有一些惊喜,那会使得关系更加融洽。

来访者中有一些年纪较小的患者,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寄宿学校就读,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早点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能够让他们更早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但这里面也存在隐患:孩子过早地独立于父母,可能会让他们无法建立足够的亲密感和安全感。

与此相仿但更极端的案例是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过早地分离,会导致性格上的缺陷,比如人际关系敏感、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自卑固执等等。(我们且不论留守儿童的父母可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这么选。)

安全感的建立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在一个人的早年注入到他的生命中。

这种来自过去的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内在禀赋。过早地剥夺了这样的禀赋,相当于剥夺了个人力量的源泉。

如果这部分缺失了,后天不论怎样都难以弥补。

「父爱如山」用来形容父亲的爱是沉甸甸有分量的,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但在关键时刻可以给你山一样的庇护。

子女(尤其是儿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翻越父亲这座山才能独立、成熟。

但一些父亲可能是误解了这个说法,他们的存在对于儿女来说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像珠穆朗玛峰一样,不可战胜、无法跨越。

他们往往秉持一种大家长的态度,不容许子女随意挑战自己的权威。

或者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比如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就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子女指指点点,轻易地批判不同意见。

这无疑会对子女的自信心会造成打击。未成年的他们可能表现地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即使成年后,他们常常也会出现内疚自责的想法,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在面对领导同事时,把别人的情绪感受放在自己的感受之前,甚至会牺牲自己的情绪状态去无条件地满足他人。

有智慧的父亲会在孩子童年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陪伴,等孩子羽翼丰满后,就鼓励他们去面对更多的挑战。孩子需要的话会助他们一臂之力,而不是阻拦和打压。

一个来访者向我倾诉,每当她听到别人的称赞会非常不自在,认为自己受之有愧,而且往往将成功归咎于客观因素甚至是运气。

而当她听到别人的评价时,尤其是负面评价,她会一股脑地认为对方是在否认自己的能力,因此变得更加消沉、不自信。

谈到原生家庭,来访者表示妈妈性格强势,不论是学习、生活,甚至感情,都要干预,妈妈的关(kong)爱(zhi)持续了她整个学生时代。

大学毕业后,她结婚生子,顺利工作,母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干涉自己,但在她心中却形成了一套评价标准(超我),时时刻刻在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足够好的母亲。

是指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要表现得足够好,为孩子遮风挡雨,帮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要逐渐学会放手,让孩子能够独自面对和解决一些事情,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同样重要的是,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适时退开。

如果妈妈一直处于good模式,就可能出现强势的母亲和懦弱的孩子。

本文作者:申晨煜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刘岩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0 阅读:0

茂德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