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的一大误区,三大归类,以及四步循环。
一大误区:错误的题,看了答案,就以为会做,不深入复盘后,再度刷题
一些孩子可以一天刷很多张试卷,看懂了很多错题,但并没有本质提升。做题的目的是总结思考,总题本身只是检测思考效果,从而进步修正的过程,而不是目的。
就如同考试也不是最终目的一样,除了最终的大考!
错题的三大归类:不会做的题目,会做但会错的题目,以及会做但单位时间做不出的题目。
后两种情况往往会被很多学生和家长归为粗心,不细致或者考试策略和状态问题,从而忽视其本质仍然是知识掌握不牢靠所致,相比较真正不会做的题目,反而更容易出现习惯性的错误思维延续。
不会做的题目:分为两类,一是超出现有学习维度的题目,一类是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后一类是重点,而不是一步跨越几个难度等级以上的难题,注重基础,指的就是循序渐进,做题难度也是一样。
提升性题目的解决不仅对于成绩的提升明显,对于学生的信心,以及思维能力拓展同样成效显著,不断突破提升性题目的能力,往往具备优生的潜质。
会做但会错的题目:最让人觉得可惜,但又很容易不断出现的情况,一些学生成绩过山车,很大原因取决于这种可能对也可能错的题目得分率,这里面有粗心的问题,也有看似粗心暗本质上对概念不清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有理数去括号变号,记不得变号本质仍然是概念不熟练,第三就是逻辑的问题,比如一些证明的不严谨。
第三类就是单位时间做不出的题目,即在考试状态下,不能快速做题(很多粗心粗无本质也是如此),这就是平时刷题习惯有很大关系,一些孩子喜欢一题想很久,然后想出来,就觉得会做了。殊不知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
过了一段时间降不住,就视为不会,强迫自己拥有快速解题能力,真正实效的解题场景是考场,而不是无限制时间。
这三类错题应对方式,复盘模式以及注意事项也是不同的。
如何从错误中学习:
1、发现错题:有一点和别人不同的想法,不一定要用错题本,大多数学生用错题本的方法并不正确,即没事将错题拿出来从题目到答案看一遍。
理科不是文科,你错的并不是题目,而是方法或者错误的思维习惯,这种看法并不会改变固有的惯性错误思维。
2、归类:属于上文中说的是不会做,还是会做做错,或者单位时间做不出。
3、寻求解决方案,复盘作用不可忽视,甚至不亚于做题本身的投入。
4、测试刷题:既是前阶段错题攻克效果的检验筛查提升,也是新问题发现点。
在第四步测试后,再回到第一步发现错题,以此反复进行。
课堂以外数学学习最常见的就是刷题,但不同学生刷题效果有显著不同,有些可以不断在错题中获得提升,有些则是毫无效果的循环反复!
刷题目的是为了发现错题,并通过错题寻找原因,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提升。而不只是通过刷题见识更多的题目,以记忆的方法试图尽可能多的见识不同题型,而忽视提u背后的逻辑关系和深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