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祖孙三代英雄,皆极为善战,为什么都未得善终?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07-26 19:54:46

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代,皆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他们所遇到的,又是“千古一帝”汉武帝。

英雄遇雄主,本是大展宏图之时。

然而,祖孙三代,在大汉皆不得善终。

这是为什么呢?

李广:威震敌胆的飞将军

李广,无疑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武将之一。

他擅长骑射,常年守边,威名赫赫。

敌人敬畏地称他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

后世也叹服李广的威名。

在官方,李广后来与卫青、霍去病一起并入武庙。

在民间,后世也常感叹“飞将”可以“不使胡马度阴山”,而对后世善射之人,常惯以“小李广”的称号。

然而,就这样一位敌人敬畏、后世怀念的名将,在世时,却很窝囊。

汉武帝时,因功得封侯者甚多,但唯有李广始终不得封侯。

而李广将军的结局,更是悲惨。

漠北之战时,卫青将他调去迂回。

结果,李广将军在迂回中迷路,没有赶上作战。

战后,卫青派人来询问迷路的情况,李广没有回应。于是,卫青又派人来令李广幕府的人去受审。

李广维护下属:校尉们没有什么过错,是我迷路了。我亲自去大将军那里受审!

到了卫青幕府,李广对手下说:我自小就打匈奴,打了七十余仗了!如今有幸随大将军一起出战,却被派去迂回远路,结果不幸迷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不能再受刀笔吏的羞辱了!

于是,李广拔刀自刎了!

一代名将,一位打了一辈子匈奴的老英雄,就此带着屈辱和罪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李广悲剧之因:过时

李广年轻时,曾随汉文帝狩猎。

汉文帝对他感叹:你生不逢时呀!如果你早生到高皇帝打天下的时候,做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文帝休养生息,不怎么打仗,因此,李广施展武艺的机会自然有限,就连天子也叹息他生不逢时。

然而,遗憾的是,到了汉武帝大举用兵的时代,李广依然是“生不逢时”。

而李广将军的悲剧,也正是因为这个“生不逢时”。

李广将军的指挥风格,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了。

李广将军自幼就在打匈奴。

不过,绝大部分时间,李广将军打的是守卫边境的战争,并在此期间形成了自己的指挥风格。

李广将军的指挥风格,概括起来就是:宽缓治军、身先士卒。

李广治军并不严苛,行军没有严格的队列、阵势,扎营就驻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将士们都很便利。部队夜间也不严格打更自卫,幕府的文书也很简易。只不过,由于李广将军善于远远布置好哨兵,因此,多年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而在遇到危险时,李广将军又往往身先士卒地顶上去,靠自己的个人勇武打击敌人,并为后续部队的行动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显然,在漫长的守边岁月,这样的部署,能够使军队长时间保持较好的状态,缓解了精神上的疲惫和紧张,而在比较熟悉的地区,仅仅使用哨兵,就基本能够应付突发事件了,即便遇到特别突然的情况,李广亲自顶上去,后续部队按照程式按部就班地展开,也算是万无一失!

这样的将领,当然既有威名,又得到将士们的爱戴了!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开始了大规模反击战,战争形势也由边境保卫战,转为了主动出击。

如此,李广将军多年形成的指挥风格,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无法袭击敌人,从而无法取得大的战果。

卫青也好,霍去病也罢,汉军出击匈奴,比较大的战果,多是通过袭击手段取得的。

而在一些正面硬刚的作战,虽然也取得过胜利(如卫青在漠北决战与单于决战),但实际上战果是比较有限的。

而要袭击敌人,关键就是要出其不意,“不走寻常路”。

李广将军出击,总是沿着水草丰美之地行军,虽然可以使部队得以安逸,但是,匈奴人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水草丰美之地,也是匈奴人最常出没的地方,汉军行迹非常容易暴露,从而几乎无法实施袭击!

因此,李广数次率军出击,不但不能袭击敌人,反而遭到过敌人的大队围攻!

后世的电视剧,借汉武帝之口为李广将军开脱,说李广将军有盛名,所以总是遭到敌人主力的优先打击。

其实,这与李广将军的行军容易暴露是分不开的,你要走人家的精华地带,又想要不被人发现,人家又不是瞎子呀!

李广将军出击,两次遭到敌人大规模围攻,一次覆灭,一次险些覆灭;其余出击,没有遇到敌人,但也没有什么斩获···

原因很简答,李广将军的行动容易暴露,敌人要么来围攻,要么避之,李广将军始终无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自然斩首之功就小了!

2、作战方式已落伍。

据说考证,汉武帝时期,发生了骑兵革命:卫青、霍去病的骑兵,常常采用近战冲击的作战方式。

他们充分发挥农耕民族组织性更强的特点,发挥“突骑”优势,通过袭击,或者迂回、包抄限制敌骑兵活动范围,以近战突击杀伤、俘虏敌人,屡屡收到效果。

因此,史书对卫青、霍去病的作战,多用“合短兵”、“斩”等字眼。

而史书对李广的作战的介绍看,李广军仍然主要依赖“射”。

李广将军擅长骑射,其骑射功夫,在匈奴人之上。

然而,如果是统领数千上万的军队,如此规模的汉军,与长在马背上的匈奴人拼骑射,自然就打不过了!

所以,李广将军几次与匈奴交战,越到后面打得越不理想,作战规模越大战果越不理想。

总之,威名显赫的李广将军,实际上战绩确实是有问题的。

一个威震敌胆的英雄,却始终没有取得足以匹配的战绩。

一个威震敌胆数十年的老英雄,却看着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小字辈们一个个封侯,跑到自己前面去。

一个威震敌胆数十年又不服老的老英雄,在最关键的作战中却因为迷路而没有参加,辛辛苦苦在大漠跑了一大圈回来还要受到责备···

李广将军最后的自我了断,其实只是这个矛盾悲剧最终的表现罢了!

李敢:死非其所的盖世英雄

李敢的运气,原本比父亲稍好。

早年,他随父亲征战,虽然表现出了卓绝的勇武,但也同样不得封侯。

前119年,也就是父亲迷路的那一次作战中,李敢被派去跟霍去病作战,随着霍去病立下大功,得封关内侯、食邑200户。

然而,当李敢得知自己的父亲的死与卫青有关系后,出手打伤了卫青。

卫青本人倒没有怪他,不做声张。

但是,霍去病得知此事后,却起了杀心。

在甘泉宫狩猎时,霍去病趁机射杀了李敢。

汉武帝舍不得问罪霍去病,只好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了。

一位纵横沙场的将军,没有死在沙场上,却在皇宫狩猎上死于自己人之手。

一位纵横沙场的将军,没有死在凶狠敌人的箭雨下,却被宣称是被一头鹿给撞死了···

这是何等的窝囊!

李敢悲剧之因:敢爱敢恨

当时,卫青、霍去病舅甥,既是天子的宠臣,又是国家的英雄,显赫无比。

一般人,巴结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去得罪呢?

何况,平心而论,李广将军之死,虽然不能说与卫青没有关系,但其实卫青也并不是特别大的责任。

但是,李敢就不愿意咽下这口气,管你是谁,直接出手把人打伤了!

李敢打伤卫青,确实不该。

然而,作为一位国之重将,他因此就该死吗?

你霍去病不爽,直接光明正大处分他就好了,何必在狩猎的时候非要一箭射死别人呢?

李广、李敢父子,与卫青、霍去病,有一些矛盾,但并没有过不去的利益冲突。

然而,李敢、霍去病两位年少得志的年轻人,敢爱敢恨,用亲自下场、直接动手这样的方式处理了个人恩怨!

李陵:悲剧英雄

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勇武和用兵之能,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将领。

前99年,李广利攻匈奴,李陵引军跟随。

李陵不愿只干“将辎重”的任务,上书请求自领人马自为一路攻击匈奴。

汉武帝大喜,答应了李陵的要求,并让路博德为之接应。

路博德也不甘心为李陵的后援,就上书请求次年春天再出兵。

然而,汉武帝震怒,他认为是李陵后悔怯战而让路博德上书的,一面让路博德去配合公孙敖,一面催促李陵出兵。

于是,九月,李陵率领5000步兵孤军深入,出居延1000余里,20余日后与匈奴军相遇。

李陵和他的部队,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首战,5000步兵遭遇3万骑兵,李陵军杀敌数千,重挫敌人。

随即,匈奴知道遇到劲敌了,单于自己集8万骑兵来增援。

于是,李陵率步兵且战且走,数日之内又杀敌3000余级,但敌人咽不下这口气,依然穷追不舍。

4、5天后,李陵被围于大泽芦苇之中。匈奴放火来烧,李陵率军放火自救,并乘势杀出火阵,撤至山下,依托地势,“步斗树木间”,又杀敌数千。

然后,李陵再指挥汉军与匈奴“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

单于被打怕了,又担心继续追下去会进入汉军伏兵,有撤退之意。

然而,此时,汉军有叛徒把底细都告诉了单于,表示李陵是“后无救,射矢且尽”,并将李陵军的人数、战法都透露了出来。

于是,匈奴发起大胆进攻, 并采取远射压制之法,以拼弓箭消耗为主要方法。

于是,李陵50万支箭消耗殆尽,只好弃车,率残兵3000人以车辎、尺刀为武器,与匈奴肉搏,“士卒多死”。

最后,李陵率十余壮士杀出重围,匈奴数千骑兵俘虏了李陵,李陵自觉“无面目报陛下”,投降了匈奴,其部5000精兵,只有400余人返回。

后来,汉武帝得知李陵帮助匈奴人练兵对付大汉,将李陵的家人全部杀害了!

李陵悲痛欲绝,但也只能继续在匈奴效力了。

后来,霍光等人派人来招李陵归汉,但是,李陵以“丈夫不能再辱”为由拒绝了,并最终客死匈奴。

李陵的遭遇,已经够悲惨了。

然而,在后世评价中,他仍然在不断被“鞭”。

后世小说,说杨继业老令公,不愿降契丹,就撞死李陵碑···

看来,李陵成了意志不坚定、投敌叛国的典型···

李陵悲剧之因:武帝昏庸

李陵为将时,已经是武帝后期。

当时的汉武帝,似乎已经昏聩了。

可以说,李陵,是一步步被汉武帝的昏聩给害了。

1、昏聩的指导!

汉武帝让李陵率领5000步兵深入敌境,整个指导过程都是昏聩不堪的!

大家都知道,汉与匈奴作战,以春季最为有利,以秋季最不利。

所谓秋高马肥,夏季开始,草原上水草丰盛,到了秋季,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马正肥、人正壮,正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而汉军的战马,是以马饲料喂养的,受到的影响小。

因此,汉军出击,多是春夏时节,至于秋季,那是属于匈奴人的!

汉武帝强令李陵在秋季急切出兵,以5000步兵深入敌境,与状态正佳的匈奴人作战!

因此,李陵的5000步兵,遭遇到的,是8万匈奴骑兵!

要知道,即便是漠北决战,汉军出动10万人规模,匈奴人也没有集结过8万人来迎战!

而在强令李陵深入的同时,汉武帝不但没有加强后路,反而把路博德也调走了,使5000步兵孤军深入,始终得不到任何支援!

李陵和他的部下以5000步兵与8万匈奴骑兵鏖战,所取得的杀伤效果已经堪称奇迹级了,只是···武帝这种昏聩的战争指导,拱手害死了最优秀的汉家勇士!

2、对李陵家人的诛杀,更是昏聩!

在李陵之前,另一位汉将赵破奴也降过匈奴,但后来找到机会跑了回来,继续为大汉效力。

李陵战败而投匈奴,将来也未必不能回来!

然而,汉武帝仅仅因为一些风闻,未做严格查证,就杀了李陵的全部家人。

这就彻底断了李陵的路,把李陵彻底推给了匈奴呀!

后人常责李陵投敌。

然而,对于李陵,我们总是同情居多,不忍心责备的!

李陵的不幸,在于他遇到了一个已经昏聩的汉武帝···

李广、李敢、李陵,祖孙三代,为国浴血奋战。

然而,三人,皆以悲剧收场。甚至到了最后李陵的时代,还留下了一个投敌的名声!

然而,后世提及李广、李敢、李陵,却仍然以英雄相称,并不受此影响。

李广,位列武庙,在后世甚至成为保卫边疆的文化符号!

李敢,唐人杜牧以“勇同李敢”激励好友!

李陵,更为李世民认为“其功尚得书竹帛”!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王维。

英雄,有时会受到不公的待遇,有时会被误解,但是,历史,总不会忘记他们的作为!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2024-09-03 23:46

    一:李广不善战,因为史书没有记录李广有一场斩杀匈奴几百人的记录,更别说斩杀几千几万了。龙城飞将说的是卫青首站奇袭龙城的战争,飞将不是指李广。 二:李广情商低,平七国之乱本来有功,确收藩王重礼,错失封赏。漠北决战更是无功自尽,高情商的又怎么会自尽。 三:李敢跟随霍去病作战立功封侯,确因父亲自尽而去杀卫青,后被霍去病所杀,其实按律李敢也该杀,说明情商低是遗传的。 四:李凌投降敌人,更该杀。

  • 2024-08-18 09:21

    封建王朝,地方军阀和中央军。汉武帝本来就是借灭匈奴而加强中央集权。

  • Long 2
    2024-09-21 05:20

    李陵这种玩意就别洗白了,战败投降了敌人,往后全身心投入敌人的怀抱……假装投降?匈奴人全是弱智吗?真降假降那么久看不出来,还任命为右贤王带领几万重兵进攻汉朝?[并不简单]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