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状其实只要到农村走过的都很清楚,常住农村的基本是以5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鲜有年轻人,偶尔有几个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牙牙学语的孩童。曾经热闹喧嚣的农村为何成为今天的样子,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农村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当然,要明确这里说的农村不包括像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一些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的近郊农村,他们虽是农民但比一些市民过得还富裕快活。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打工和种地。
首先来看农民打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农民工数量超过2.9亿人,打工人数前10名的省份分别为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重庆、江苏、贵州、辽宁、湖北,没有想到的是江苏竟然榜上有名。
打工者一是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等;二是流向县城或者附近城市。而这些农民工多数都是从事比较低端的工作,比如建筑工、快递员、保安员、服务员等等工作。
其次就是种地。这里说的种地,不是单纯的在地里刨食,还包括与种地相关的产业,如养殖业、村内做零工等。
种植也可以分两类,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
种植粮油作物一般收入比较低,比如种小麦,一般一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收购价1元上下,除去除去种子、肥料、机械成本,一亩地赢利也就几百块,而咱们大部分家庭的土地面积都在10亩以下,仅仅种地收入难以维持一家开支。但是粮油又不得不种,关乎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粮食产区农民过得并不富裕。
种植经济作物同样会面临很多风险,比如气候风险,完全不可控,靠天吃饭的基础没有完全改善;市场风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农产品过剩,市场波动很大,今年赚明年亏很常见;还有就是政策风险,农业补贴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都是影响农民收益的重要因素。
农村养殖也不乐观
养殖有个大家都认同的现实,投资高、回报慢、风险高、技术要求高。农村常听人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朋友做头牛养殖,养老40多头,算下来本来是能赢利,结果中途有五六头因病死了,结果……同时,农民小规模养殖受到企业大规模养殖冲击很大,要走出来必须搞科学化、规模化管理,难度可不小。
农村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就目前的现状和政策引导来看,未来农村将可能出现:小农耕作模式将消失,随着种地老人离世,农村撂荒会加剧,集中流转规模化种植将会被实现,想让年轻人回农村种地也必然有规模化才行,种十亩八亩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城乡进一步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趋势,农村要繁荣,一二三产必须齐全,让工业反哺农业刻不容缓。
总之,一句话农民从来不是“等待”人群,也没有“伤春悲秋”的条件,放开条件,让大家能够“撸起袖子加油干”,能真正实现劳动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