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变味了吗?是否已经偏离了初衷?与社会需求完全脱节了吗?
如今的高校,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社会的缩影、名利场的现实映射,以及公众交易与时尚展演的喧嚣场所。只要细心观察,校园里、讲堂中随处可见社会最鲜活的事件与故事,交织着不断的惊喜、惊叹与震撼。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学到社会上所需的各种交际技巧和进取之道。
就专业知识传授而言,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往往存在差异,若完全一致,则更像是职业培训机构。难道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的根本性质及教育宗旨一无所知吗?
若你仅固守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坚信本科教学等同于职业培训课程,那么你很可能会与社会发展脱节。但现今的高等教育并不应为此承担责任。
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似乎未能与时代发展同步,学生所学内容被形容为“陈旧无用”。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部分社会人士,普遍认为高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这是否意味着全国的教师都缺乏创新,不愿更新教材、讲授新知识呢?显然不是。从顶尖学府到普通院校,每一所学校都制定了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根据社会需求塑造未来人才。
问题的核心在于,学科的本质特性、校园教学的传统模式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任何一门学科,无论其发展到何种高度,深入探究其根源,都离不开那些基础理论,即所谓的“陈芝麻烂谷子”,因为那是学科发展的基石。
以计算机程序为例,即便是最简洁高效的代码,也是基于最初级的编程逻辑演变而来。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本应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这种目标与实施手段之间的偏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形式上的弊端。社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能型人才,而学校教育则偏重于理论输入,从而导致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断层。
怀特海认为:“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机构,更是进行研究的场所。如果仅仅考虑知识传授,那么自从15世纪印刷术普及后,大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如果只专注于职业培训,那么大学和职业院校、专科学校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若只是传授知识,则大学与高中无异。然而,现今许多人对我国大学教育提出质疑,认为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大学教育无用。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社会上许多人误解了大学的定位,很多人上大学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实用性强的教育,希望能学以致用。但实际上,他们的入学目的与大学的使命存在矛盾。
这种批评并非没有道理。我国大学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确实较为严重,一些专业的设置似乎更多是为了保障教师就业而非学生就业,这一点在文科专业中尤为突出。
许多大学的定位并不明确。大学应当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现代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统一,甚至更侧重于研究,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当年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而我国只有部分大学——如“985”、“211”以及近年来的“双一流”大学——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其他大学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
许多二本院校偏重理论而轻视实践,试图向研究型大学靠拢;而专科型大学则尝试转型为综合型大学,比如某医学院开设新闻、外语等专业,工科学院开设学前教育等专业。这些大学的教育实践与其培养目标相背离。
我国大学在短短几十年间从精英化阶段迅速过渡到大众化阶段,这背后有强大的政策推动力,而非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自然规律。这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进行的大规模扩招,而非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普通大学生,而是需要大量专科生和职业学生,需要大批普通技术型人才以及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这其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
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学习这个专业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变成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由于一般专业课都是64或者72个学时,再加上写作业、做项目的时间,满打满算一门课程学习时间也很难超过100小时。
当你未来想找编程或者产品相关的工作时,可能重点就是使用其中1-2门专业课的知识,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和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浅尝辄止,很难直接达到工作的要求。所以这也是招聘人员和学生之间对于某一门专业课的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如果再加上学校老师,由于不重视教学,连最基本的专业课教学都无法达到保证,那么学生的基础或许就更加堪忧了。因此大多数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画像是:踏踏实实地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不过掌握得不是很扎实,对于找工作笔试和面试的很多问题都有一定的概念和印象,也能回答上一些问题。
但是一旦面试官开始深入地聊某一个具体业务的时候,就很难继续聊下去了。这个时候,学生会感慨:大学究竟都学了一些什么!这个时候,面试官会感慨:现在的大学生为啥水平都这样?
在本科学习阶段,学校的课程可以视为你知识体系的主干,帮助你逐步了解一个专业(行业)的框架和内容,让你在宏观以及某种程度上微观层面掌握专业知识。
仅凭这些基础内容,由于大多数本科生的教育质量限制,通常还不足以直接胜任工作,这也是校园招聘相对容易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企业愿意招聘新人并培养他们。
你需要主动深入了解你的专业,了解当前社会主要的工作种类有哪些?哪些能力和素质是可以通过学校学习获得?哪些是需要你自己进一步拓展的?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与社会发展脱节,大概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与兴趣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从而在就业季节不至于迷茫。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大学扩招,失业生越多入行ai诈骗等等危害社会的风险就越高!
不需要这么多大学。
赚钱为主,不管有用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