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推背图》算尽古今多少事?也让世人知晓了袁天罡的存在。
其实,袁天罡在古代的名声更胜现代。他不仅是无数达官贵人的座上宾,更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将他留在身边,以便随时可以咨询大事。
不过,鲜有人知袁天罡是如何成名的。而袁天罡的封神之战,始于给三个人相面。
一般相面,能说中对方接下来的遭遇就不错了。而袁天罡却将三人的人生起伏全都说中,这就不简单了。
达官贵人的座上宾元天谷也算是名门之后,其曾祖父袁达曾出任后梁的刺史,到了北周又一直担任郡守。其祖父袁达则先后担任北周的郡守,以及车骑将军。
不过到了袁天罡父亲袁玑的时候,袁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袁玑一生只做到了梁州司仓,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小官,只是从九品而已。
等袁天罡出生,家中竟然只能填饱肚子,连去私塾读书识字的钱都拿不出来。
照这样发展下去,袁天罡的前途必定一片灰暗。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袁天罡自幼对于紫微斗数、预测未来的事情很感兴趣,于是想方设法去学习术数。而袁天罡的运气也不错,被一位世外高人看中,收为弟子,得其真传。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袁天罡的师傅厉害,不表示他也一样厉害。尤其是术数这种虚无缥缈的学问,其中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好在袁天罡悟性极佳,而且很注重实践。就连其师傅都感叹道:“吾之道,仅凭天赋学不会,仅靠努力亦学不会。此子既有天赋,亦肯努力,将来必定可以超越我,前途不可限量。”
事实也确实如此,凭借着勤学苦练,袁天罡慢慢在当地闯出了一些名声。为了练手,他经常免费为街坊四邻相面。随着水平的提升,他开始为当地士绅、官吏预测吉凶,大多能言中。
他也凭借术数得到举荐,当上了县令。此时的袁天罡,其成就已经超过了他那个当司仓的父亲。
不过袁天罡对于仕途并不感兴趣,对于他来说,做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钻研术数。于是很滑稽的一幕出现了。堂堂县令,平时不怎么处理公务,不是在屋中掐算着什么,就是跑出去不断给人相面。
到了后来,光靠相面就能养活全家,他干脆辞官。这在外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说明了袁天罡的淡泊名利。
术数的本质,其实就是不断了解不同人的人生,总结不同面相的人都有什么运势。所以提升术数的关键就是多了解别人的一生,多为人相面实践。
别人相面是为了糊口,唯独袁天罡相面是为了总结经验,提升术数。而且他也是唯一一个替人相面后,还会对结果做统计的人,
正是因为他足够用心,他的术数水平越来越高。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朝中那些达官贵人都听说了他的事情,纷纷请他前去相面。不少人都以与袁天罡交好为荣。
隋朝大将窦轨、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都曾找袁天罡相面。袁天罡看到还是婴儿的武则天时,曾说:“此子若为女儿,必定成为天子。”所有人都不信,说哪里有女子做天子的?结果武则天真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
由于袁天罡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听说过。李世民特意下旨,召袁天罡入朝为官。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袁天罡都伴随李世民左右。每当李世民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便会咨询袁天罡。而袁天罡往往都能给出不错的建议,使得李世民逢凶化吉。
不过袁天罡这种高人,高官厚禄是留不住他的。在李世民身边待了几年后,袁天罡离开了皇宫,再次云游四方,寻找自己的机缘。
李世民虽然贵为皇帝,也不敢强迫他留下。只是一旦遇到大事,依然会派人去寻找袁天罡,为自己答疑解惑。
给三人相面,袁天罡一举成名虽然袁天罡号称算无遗策,但是想要那些达官贵人接纳他,并非易事。毕竟这些人都是见过世面的,眼界极高。精通术数的“高人”,他们也认识一些。
在这些人看来,这些所谓的“高人”也就那么回事,说的话云里雾里,有时候干脆不着边际。很多时候,这些“高人”的话只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
袁天罡真正一举成名,正是因为他同时为三人相面,并言中了他们的命运。
当时袁天罡只是在地方上小有名气,除了老家,压根无人知晓他是谁。为了见识更大的舞台,也为了让自己的事业更进一步,袁天罡选择前往洛阳。
在洛阳的街道上,袁天罡漫无目的地走着。恰好迎面走来三个书生,袁天罡盯着三个人,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但凡谁被人一直这么盯着,都会毛骨悚然的。三个书生受不了了,便走上前去,问道:“你这老道,一直盯着我们看干嘛?我们欠你钱了?”
袁天罡愣了一下,答道:“欠钱自然没有,但是我看三位的面相实在是有意思,一不小心多看了几眼。这是职业毛病,实在是不好意思。”
一番交谈下来,袁天罡得知,三人分别是杜淹、王珪和韦挺。他们到洛阳来是想碰碰运气,求取功名的。只不过来了几个月了,却处处碰壁,迟迟没有进展。
四人越聊越投缘,杜淹突然说道:“先生一开始说我们的面相很有意思,到底是何说法?”
袁天罡笑道:“没什么,就是你们三个人面相不同,但是运数却差不多。故而觉得挺有意思的。”
三人一听,来了兴致,问道:“哦……既然如此,那先生不妨说说我们三人是何运数?”
袁天罡抚了抚胡须,说道:“你们三人不得志只是暂时的,再过短则半年长则一两年,你们就会得到朝廷重用。只不过虽说都是重用,但是你们个人的际遇还是有细微差别。”
一听说涉及自己的事情,三人急忙询问有何区别。
袁天罡指着杜淹说道:“你,将来可以做上御史,而且会因为文采而得到皇帝的赏识。”
接着,他指着王珪说道:“你,将来会身居五品要职。”
最后,在韦挺的满脸期待中,袁天罡说道:“你将来会成为武将,立下赫赫战功。”
三人闻言,都很高兴,和袁天罡又聊了一会,便告辞离去了。
看着三人的身影,袁天罡自言自语道:“二十年后,这三人会一起被罢官。就是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竟然可以同时牵扯到这三人。”
三人后来先后入朝为官,且情形都和袁天罡所言丝毫不差。天下相士不少,但是鲜有人可以同时言中三人的际遇,且将情况说得比较详细。
三人感叹袁天罡的本领高强,不遗余力地帮他宣传。使得袁天罡一举成名,这才逐渐有当朝权贵接连邀请,成了他们的座上宾。
再次遇到三人,袁天罡算尽了他们的人生起伏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袁天罡早已名满天下。此时的他早已从李世民身边离开,正在云游天下。
一日,他正在益州云游,突然发现了几个老熟人,竟然是杜淹三人。三人见到袁天罡,急忙上前,将他围住。齐声说道:“先生,你一定要救救我们。”
袁天罡笑道:“别急,别急。我前阵子还想着,算算时间,你们差不多该被贬官了。想不到今天就遇到了你们,也算是缘分一场。先说说,到底什么事情能让你们三个一同贬官。”
三人虽然心急如焚,但是此刻还要倚仗袁天罡,只得耐着性子解释了一番。
原来,三人皆与太子李建成交好。尤其是王珪和韦挺更是在东宫担任属官。当时李世民与李建成斗得不可开交,双方互有胜负。
这次,就是李建成斗输了。李建成有李渊护着,自然没事。于是他们三人就倒霉了,成了宫廷争斗的牺牲品,被贬官外放。
听完三人的解释,袁天罡对三人安抚道:“别慌,此劫没什么大不了的。过阵子你们就会被召回朝廷,地位更胜往昔。”
三人闻言,眼睛一亮。
袁天罡又对杜淹说道:“此劫之后,你会官居三品,成为朝堂上的大人物。但是奇怪的是,我竟然看不透你的寿元。你呀,平时多注意下身体,争取多活几年。”
杜淹闻言,连连称是。
接着,袁天罡又对着王珪和韦挺说道:“你们同样会官居三品,而且会很长寿。但是注意一点,你们的仕途会很坎坷,虽然不会遭遇大劫,但是会遇到不少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二人闻言,不断感谢袁天罡。
三人后来的结局皆如同袁天罡所说。
杜淹返回朝堂后,做上了检校吏部尚书,一时间风光无限。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杜淹就因为突发恶疾去世。
王珪先是做到谏议大夫,后来因为触怒了李世民,被贬官外放。不过王珪听取了袁天罡的建议,调整心态,在刺史的位置上好好表现。后来不仅被调回朝堂,还坐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并且参与了《五礼》的编撰。
参与编撰礼仪类书籍,对于读书人来说算是最高成就了。王珪一直活到70岁才去世。
至于韦挺,算是三个人里面结局最差的了。
他返回朝堂后,出任御史大夫、太常卿。李世民东征的时候,韦挺负责运送粮草。结果由于粮草迟迟未到,导致战机延误。李世民大怒,将其贬为庶民,让他以白衣的身份在军中效力。
如果韦挺好好干,争取立功,官复原职也不是不可能。可惜他不听袁天罡的劝告,经常在和朋友的书信中表露出对李世民的不满。结果这些书信摆在了李世民的书桌上。
李世民大怒,将其升为象州刺史。虽说韦挺从平民变成刺史,看上去是升迁。但是象州这地方位于岭南。也就是古代令人闻风丧胆的流放地。去做象州刺史,基本上是有去无回,其实就是变相赐死了。
结果韦挺就在象州刺史的任上去世了。他但凡听取袁天罡的劝告,都不会如此。
古代相士、术士众多,但是能名留千古的,也就袁天罡一人。无他,只是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其他人只能预测一个人一时之事,袁天罡却能说中多人的一生。而且袁天罡的方法更加接近科学。靠着积累大量的经验,对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可以实用的方法。他甚至还留下了数部著作。除了《推背图》,还有7卷《相书》和3卷《要诀》。彻底将术数上升到了学术的层次。
古往今来,能做到这些者,唯袁天罡一人。
参考资料:
《旧唐书》
《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