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彭鑫。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阳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补足阳气,抵御疾病。
在中医里来说,“阳气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阳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阳气充足时,人体温暖有力,抵抗力强;而阳气不足时,则容易怕冷、生病,甚至影响寿命。因此,怕冷往往是阳气亏损的表现,也是疾病入侵的信号。如果你已经出现手脚冰凉、畏寒、疲倦乏力等症状,那可能是阳气不足了,需要及时调理。

下面给大家分享3个中成药,帮助你把阳气补进脏腑,恢复健康状态。
1. 柏子养心芄
心阳是人体阳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心阳虚的人,除了手脚冰凉、畏寒外,还容易出现心口或后背发凉、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神疲乏力等症状。柏子养心芄是专门调理心气虚寒的方剂,能够补心阳、益心气,改善心阳虚引起的各种不适。

2. 附子理中芄
脾胃是阳气生成的源头。脾胃虚寒的人,不仅手脚冰凉,还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吃冷食后腹泻、大便稀软不成型、小腹发凉等问题。附子理中芄能够温补脾阳、暖脾胃,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症状,帮助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3. 桂附理中芄
脾肾互助,肾阳是阳气的根本。脾肾阳虚的人,除了脾胃虚寒的症状外,还容易出现肾阳虚的表现,比如小腿和膝盖发凉、腰膝冷痛、疲惫乏力、健忘耳鸣、欲望减退、小便频数等。桂附理中芄能够同时温补脾阳和肾阳,适合脾肾阳虚的人群。

如果只是单纯的肾阳虚,可以选择桂附地黄芄等补肾阳的中成药。但如果证型复杂,比如同时存在心肺阳虚、脾肾阳虚等情况,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汤剂调理,避免盲目用药。
对于阳虚不严重、尚未出现明显病症的人,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来补阳升阳,比如多运动、多晒太阳、注意保暖等。这些方法简单有效,能够帮助提升阳气,增强体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哇.中医好历害的大将。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