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被吓出表情包,这处寺庙太绝!

李砍柴 2024-02-24 21:50:03

“悬空寺,半山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被称为“全球十大奇险建筑”、“中国第一空中楼阁”的悬空寺,可谓名不虚传。

董宇辉在游览悬空寺时,就被拍到双腿发软,心惊肚颤的“怂”样。

之后,他更是手脚并用、半蹲半移才走完楼梯,嘴里一度还发出了“妈妈啊”的惊呼,哪有还有平日里气定神闲、侃侃而谈的风度。

这座让董宇辉惊出了表情包的悬空寺,到底有多险峻?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恒山金龙口西边的峭壁上,寺如其名,立于悬崖峭壁间,全身悬挂于空中。寺庙距离平面约50米,相当于20层楼高,四周全是万仞绝壁,视觉相当震撼。

总长约32米,呈“一院两楼”布局。楼阁殿宇40间,南楼、北楼各有3层。

令人震惊的是,这座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全身上下无一根铁钉。

27根支撑着整座寺庙的木横梁,就是坚不可摧的“铁扁担”,将悬空寺稳稳地托举起来。

远远看去,寺庙没有地基,唯有寺庙下方数十根木柱子支撑着,在风中飘摇晃动,让人担心它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可能。

可神奇的是,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悬空寺却稳稳地矗立了1500年。

就连大旅行家徐霞客都发出感叹:层楼高悬,仰之神飞,为天下巨观。

当年,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来到这里,被寺庙的绝妙构造震惊,于是搬了一把椅子,坐在对面静静的观赏悬空寺。一个多小时后,题笔写下八个字:寺惊悬空,事贵落实”。

悬空寺险峻陡峭,远观令人震惊,走近则让人震颤。

寺庙最窄的楼梯不足60厘米,几乎只能容纳单人侧身通过,不足70厘米高的栏杆外便是上百米的悬崖,让人行走其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悬空寺的壮观气魄,令人诗情顿发。

当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豪情勃发,即兴写下了“壮观”二字,写后仍觉意兴不足,还在“壮”字的“士”旁加了一点。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玄”、“空”分别来自于道教和佛教的教理,而因为整座寺庙的悬空状态,“悬空寺”就此得名。

关于悬空寺的由来,有两个版本。

一是来自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在仙逝前对天师弟子们的遗训:要建造一座“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的空中寺院。

当时正是北魏晚期,北方战事已经平息,鲜卑进兵中原时,修建的栈道云阁虹桥已经失去了军事意义。

于是,在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弘下诏,将天师道场移至恒山,按照寇谦之的遗愿,在云阁虹桥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旷古奇刹。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北魏道武帝为翻越恒山南下中原,发动了数万人凿穿恒岭,打通了五百余里,在金龙峡上修建栈道。

还有学者推测,悬空寺起初只是栈道上的一个驿站,后来随着栈道上往来商贾增多,开始大规模扩建,逐渐成为寺庙。

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这个惊险的工程,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原来,在悬空寺主体建筑的底部,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岩石平台。

平台之上排列着十数根质地坚硬的铁杉木, 将铁杉木一头裁切成剪刀形并打入木楔,扎进山体深达几米的巨大石孔内。

木楔子越打越紧,越打里边儿越膨胀,直到一点儿缝隙都没有,石孔恰好内大外小和木材结合在一起,就像一个现代的膨胀螺丝。

打进去木头的2/3,外露的1/3则伸出岩石平台数米。

如此一来,就在空中构建出了一个稳固的超级挂钩,整座重达十余吨的悬空寺主体建筑,就这样被他牢牢挂在山脊之上。

而当遭遇极端情况,寺庙底部那些貌似摆设的立柱就有了托底的作用。

比如:当地震发生时,寺庙会剧烈震动。平时派不上用场的立柱,会增加寺庙的着力点,帮助维持稳固。

悬空寺选址精妙,在凹陷的山腰上,避免被风吹日晒和落下来的石头砸到。

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不会遭受雨水冲刷。而因为离地面几十米,又巧妙地避开了洪水之灾,四面群山环绕,还可以保护它不会受到长时间的日晒。

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悬空寺历经千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

悬空寺所处的恒山,位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西接黄河,东连军都、燕山,又是遮蔽黄河以北的天然屏障。

因为独特险峻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赵简子有一次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在恒山藏有宝物,谁能把它取回来?

儿子们都前去寻找,其他人都无功而返,只有一个名叫毋恤的儿子找到了。

他说:“我在恒山俯视代国时(今河北省蔚县),发现只需要动用少数兵力,就可以将代国收入囊中。”

著名纵横家张仪就说过:夺恒山,就可以折天下人之脊梁。

名山胜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不过,在1989年,悬空寺曾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导致很多地方挪位。

为了游客的安全考虑,寺庙决定关闭,不再对外开放。

一次,《意大利太阳时报》总编,一位意大利老太太来到这里,为不能到寺庙参观感到非常遗憾,于是直接给有关部门写信,希望能够让千里远道而来的外宾欣赏这个古典建筑奇迹。

之后,寺庙经过重新装修和加固,这才重新对外开放。

儒、释、道三教合一共存,不仅是国内独一份,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共存的想象。

寺庙里有11间是佛教,有5间是道教,还有一间是三教合一的三教殿。

“三教殿”内,释迦牟尼居于中间,左边为孔子,右边为老子。三教鼻祖交流融合,兼容并包,实属罕见。

登临悬空寺,才发现它里面也是别有洞天。

殿宇内的泥塑、悬塑,同样精彩纷呈。

三官殿供有明代泥塑,最高一尊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大雄宝殿则供奉着3尊珍贵的脱纱佛像,高达50厘米的塑像,净重不超过3公斤。

雷音殿里面,天宫楼阁的悬塑也是异常华美。

登上悬空寺远眺,会想象当年古人们站在这里是怎样的心境。

站在雷音殿里,被这悬塑惊艳,每一具塑像都像是在诉说一段段历史往事。古朴中透着一种肃穆,令人望而生畏。

眼前仿佛出现了1500年前,工匠们从山顶上利用绳索,从悬崖上向下攀爬作业的情景。他们在崖壁的凹槽处开凿出平台,再一点点将建筑材料运上山崖,悬吊至施工处,想必是一个充满惊险又艰辛的过程。

时空似乎骤然凝固,让人有想流泪的感觉。

一千年很远,悬空寺很近。

山河悠悠,星辰隐矅,风霜从不败美人。

本文作者 | 南瓜先生责任编辑 | 淡淡翠策划 | 蓝橙

0 阅读:6
李砍柴

李砍柴

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