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太难?别着急,巧用“息”之四相快速掌握“观呼吸技法”

卫昌国学说说 2024-12-22 15:16:36

不少朋友说“观呼吸”太难,练了多年不入门。

其实,这是普遍现象,因为人一旦想“观”呼吸,多会控制呼吸,因此如何进入自然呼吸状态,还能够觉察才是关键。

也因此才有了不同方法和派别。

多数人无法直接从“安般守意”开始,得从“有意”开始。

也就是说,得从具体的可把控的,有具体的锚点可下手。

因此,释家有“数息”法。宋代苏东坡先生,朱熹先生所用静坐其实都是数息法之变化。

现代时尚心理疗法“正念呼吸”则是直接从最简单的入手,不数息,不观息,只是简单的感受,所谓“和呼吸在一起”。然而,只是这一点,也是非常了不得的。

事实上,一开始不追求所谓的绝对正确,不追求最高目标,甚至从看似错误的过程开始,反而可以更快达到目标。

天台大师智者讲了“息”有四种,所谓:风相、喘相、气相、息相。

一般而言,“息相”才是正确,但其实,掌握前三种才是入门方法。

一、用“风相”感知呼吸的出入

智者大师“次第法门”中讲:“云何风相?坐时鼻中息,出入觉有声。”

也就是说,打坐时,安静下来,能够感受到呼吸有声音。

这是不调的状态。

《勿药元诠》中说:“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

因此,多数人一开始就会觉得,呼吸有声音不对,然后就控制没有声音,结果越控制,心越安静不下来。

于是,就更加没有信心,反而得出结论,我不适合练这个功法。

朋友们。为何智者会说风相?

因为,多数人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呼吸有声。

这是正常现象好嘛。

而且,是好现象。

至少你能感受到呼吸有声,有声则有出入。

对于初学呼吸法的朋友,反而应该好好体会这种有声,不要急着没有声音。当你体会这种有声时,不被有声影响,这声音自然会慢慢小下去了。

所以说,朋友们。“风相”是学会“观呼吸”的最好老师。

但是注意哦。

你也不要故意大声呼吸,就最自然的呼吸,然后听其声音,不用耳朵,用心听即是“观”。

二、用“喘相”感知呼吸的流动和停滞

“次第法门”中又讲:“云何喘相?坐时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

《勿药元诠》解释说:“虽无声而鼻中涩滞者,喘也,守喘则结。”

说实在的,古人说“喘相”还是非常高级的状态,是练习气相而呼吸无声的下一步。

朋友们,说实在的,普通人是即有声,又不通。

特别是这几年下来,有鼻塞不通的太多了。可惜啊,鼻塞不通那是连气相都不具备,并不是喘相。

不过,这没有关系。甚至你同时有声又不通都没有关系。

“出入结滞”是很好的工具,可以感知流动和停滞。

当你放松下来,感知停滞时,放心,流动就不远了。

当然,能感知“风相”,得出入无声,再感知无声中的停滞和流动,那是更细微的感觉了。

这个时候,基本上算是呼吸畅通了,当然也就没有一般的呼吸问题了。也不容易被流感、鼻炎等困扰。

三、用“气相”感受呼吸的粗和细

“次第法门”说:“坐时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名气相。”

《勿药元诠》解释说:“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

朋友们。

你们发现没有?

气相是前两种相修练后的结果,这个时候,呼吸顺畅,这个时候才能感知所谓“粗”和“细”。

事实上,“风相”和“喘相”就是粗的,容易觉察的,而气相是细微的,不容易觉察的。

然而,气相之中更有“有形”和“无形”,其实就是能不能感受到呼吸出入的明显状态。

观呼吸练得深入,是往“无形”的状态去,就是几乎感受不到呼吸,但是呼吸却那么深入。

朋友们。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当然也可能是一夜顿悟的结果。

但放心吧,这一夜顿悟可能是碰巧了,也可能是训练的结果,或者心入澄净,如泥沙沉淀,清澈现行。

四、“息相”是若存若亡

“次第法门”说:“息相者,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

《勿药元诠》解释说:“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朋友们。

明白了吧。

“息相”是前三种呼吸状态训练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一下子靠感悟得来的。

《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那是说成就的真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还得训练才行。

《道德经》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这也是灵感和觉悟,这是训练啊,朋友们。

五、总结

朋友们。

古代先贤说真理,往往只说结果,而且会讲过程贬低,看似一文不值,但实际上,过程才是“千金”啊。

所以说,练习观呼吸,从息“四相”一步步来,效果可能更好。

卫昌国学

2024年12月

0 阅读:2
卫昌国学说说

卫昌国学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