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破解慢阻肺魔咒,脾肺肾同调,祛脾湿、补肾阳、止咳平喘

李书香的备忘录 2024-02-19 02:40:16

如果你是一位慢阻肺患者,你可能经历过在选择西医治疗之后,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不客气地说,西医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方式,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即只关注患者的肺部状况——“就肺治肺”——看看西医用来治疗慢阻肺的方法——如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它们只是暂时缓解症状、改善气道平滑肌痉挛,只图一时安稳,却难保以后再犯。

单纯治肺,为什么不正确,或者说为什么是片面的?因为,人的身体内部器官之间,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当肺出现问题时,相关器官也要同时进行维护,才能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这正是中医整体观治疗思路所强调的内容。中医认为,慢阻肺是由于脾、肺、肾三大脏器虚弱受损导致的:先说脾对肺部的影响:脾胃虚弱的患者,由于其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就会造成肺气虚。

再说肾虚对肺部的影响:当肾虚,尤其是肾气虚,会出现呼吸的浅短,因肾不纳气,吸进去的气没有一定的深度,呼吸浅短,日久就会影响到肺的主气功能导致肺气虚。

最后说肺气虚的影响:肺气虚后,既可引起脾气虚、也可引起肾阳虚即肾气亏,还可以引起肺脾肾三脏皆虚等。

看明白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纠缠了吗?

医学的术语比较复杂,我举个更通俗易懂的例子,我们可以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脾、肺、肾就像机器的三个重要部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整个机器就会出现故障。

这就不难懂了吧?而西医治疗慢阻肺时,不从脾、肺、肾三大脏器入手,并不是他们认为这些脏器无关紧要,西医肯定没有这么愚笨,西医肯定有他们的先进之处,只是因为,西医和中医在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方面,存在着方法论层面的差异。西医对慢阻肺的认识,主要从肺部解剖生理角度进行考虑,他们认为,慢阻肺主要是由于支气管壁的变形和炎症反应等原因导致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因此,假如解决了这些问题,慢阻肺不就得以治愈了吗——他们就是这个头疼医头的逻辑。

因此,在治疗慢阻肺时,西医会通过药物、支气管扩张等方法来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所有功夫和手段都用在了肺上,只是在表面打转,忘记了人体是一个整体,要全面观之,这种片面和局面思维,让他们无法对慢阻肺起到疗效——即便有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昙花一现。

了解了中西医在慢阻肺治疗上的巨大差异,再来看一个病例,看这位主人公,在西医治疗无果之后,是如何让中医介入,最后完美离苦得乐的。冯先生,一位57岁的慢阻肺患者,每遇气候阴冷,则咳嗽咳痰加重,伴随气促、胸闷、喘息,鼻流清涕,咽喉不适。经西医头疼医头的方式治疗两三年之后,效果寥寥,咳喘依旧,于是,2018年11月,他找到我,请求中医的帮助。

望闻问切之后,根据四诊合参的结果,我确定了冯先生的症状:咳嗽咳痰、痰白质清量多、伴鼻塞流涕、胸闷气喘、神疲乏力、形寒肢冷、纳食不佳、小便频数、大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细滑。对症下药,我开出了如下一剂方子:桂枝、炙麻黄、干姜、细辛、五味子、清半夏、桔梗、党参、茯苓、苏子、补骨脂、煅牡蛎、甘草等药材,水煎服,一日一剂。共14剂。

两周后,冯先生来复诊,说症状都缓解了,吐痰量也明显减少,面色由以前的灰暗变得红润有光,说话的中气都充足了不少——这就是肺气已逐渐恢复的良好征兆。效不更方,继续按上方服用。以后随证加减,又经过了六个多月的治疗,冯先生的身体状况,更是有了明显的好转。他的咳嗽、气短症状减轻,胸部不适感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稳定,面色红润,食欲增强。

在我的建议下,冯先生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定期前来复查治疗。此后的数年冬天,再遇气候阴冷,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急性剧烈发作,即便有症状,也比较轻微,吃几服药就顺利过关。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我如何在治疗冯先生的过程中,三管齐下同时调理脾肺肾的:在治疗慢阻肺的过程中,我开出的药方,身兼数职、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温肺化饮,补脾益肾”的大原则。

对于治肺,我以干姜、细辛、半夏、桔梗、苏子为方阵,协同作战,多方面化痰止咳平喘,恢复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于治脾,我不仅去化掉已经形成的痰,还要未雨绸缪,从根上杜绝痰饮再生,所以我又运用党参健脾益气、用茯苓健脾渗湿,解决脾虚的问题。对于治肾,五味子、补骨脂等药材具有益气滋肾之功,可以补肾阳、固精缩尿,解决肾虚小便多的问题。三管齐下,才成就了这个方子凌厉的效果。在治疗冯先生慢阻肺的过程中,我以肺、脾、肾同治的方式,达成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0 阅读:1

李书香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