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宋全面战争:为何京湖战区能够打出战略层面的防守反击?

盼丹聊历史 2024-09-16 08:12:33

荆襄地区,是蒙古中路军的主战场。在南宋,这里一般称京湖战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京西南路、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

蒙古中路军的统帅,是窝阔台三子阔出。相比长子贵由、次子阔端,窝阔台更喜欢这个儿子,所以他倾向于阔出一路成为灭宋的真正主力。

而就前期攻势而言,阔出的表现也绝对是主力的风采。

公元1235年,南宋端平二年七月,蒙古中路军率先发起进攻,而且得到了东路军统帅口温不花的有力配合。

首战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打开京湖门户。

随后,口温不花的东路军斜插淮西。而其目的就是将宋军关注引向两淮,为中路军平推荆襄提供掩护。

再战攻陷枣阳,今湖北枣阳,插入京湖腹地。

枣阳守军本可一战,但京湖制置使赵范早把机动力量派到唐州送死,所以此时无兵可派,只能任凭枣阳沦陷。

三战夹击襄阳,今湖北襄阳,深入京湖核心。

中路军统帅阔出率军直扑邓州、兵临襄阳,中路军副统帅塔斯经由郢州、迂回襄阳,目标是两路大军一起夹击襄阳。

进攻战一定是运动战,该迂回的时候必须迂回。这样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随时都能做到以多打少、以强攻弱。蒙古人的迂回操作,跟岳家军北伐中原、横扫河南,如出一辙。

但塔思遭遇了南宋水军,未能突破郢州,所以迂回襄阳一路失败。阔出一路直扑襄阳,也就独木难支,最后攻城不克、悻悻而归。在扫荡劫掠一番后,蒙古人第一波次进攻结束。

此时是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十月。这时候,两淮战场和四川战场都未正式开打。而荆襄战场的蒙古人,就已经差点儿拿下襄阳重镇。所以,蒙宋战争初期,中路军最有可能打成主力,荆襄战场最有可能打成中心。

同时,中路军第二波次进攻,也非常之快。

公元1236年,南宋端平三年二月,这时候的两淮战场和四川战场仍然还在积蓄力量,阔出的中路军就再次席卷荆襄大地。

均州、邓州、应山等地的驻军全部云集到阔出麾下,一起砸向襄阳。

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而且是南宋京湖制置使赵范的治所,相当于南宋京湖战区的总指挥部。所以,襄阳一定重兵设防。

但问题是军队太多,搞出了军变。投降南宋的金军部队,被称为北军,与南宋的军队,被称为南军,竟在襄阳城搞起了火拼。而且,火拼的时间就在蒙军兵临城下之时。

于是,北军焚烧襄阳、投降蒙古,南军趁乱抢劫、逃离襄阳。自岳飞以来经营上百年的襄阳重镇,就在一场无聊的自相残杀中毁于一旦。

蒙古人兵不血刃占领襄阳。

随即,阔出也没必要搞什么迂回、穿插了,而是直接进入扫荡模式。三月占领襄阳,四月攻占随州、郢州以及荆门军,八月攻破枣阳军、德安府。这时候,中路军已经突破汉水,距离饮马长江就差一个冲锋。

但天不予人。

公元1236年,端平三年十月,阔出死于军中。虽然窝阔台立即任命了新统帅,但阔出之死还是影响了中路军的推进速度。南宋获得了喘息之机。

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史嵩之,派驻黄州的孟珙所部急赴京湖,支援正被围攻的江陵。

襄阳位于汉水以南,是一个左右南北的战略要地。

江陵位于长江以北,是一个左右东西的战略要地。

汉末三国,曹操与孙刘争荆州,主要是争南北,所以曹操占住襄阳就能锁死孙刘北上的可能;而孙刘争荆州,主要是争东西,所以孙刘二人谁占住江陵谁就算占住荆州。

对于江陵,蒙军势在必夺,而且人多势众;宋军势在必守,但是兵寡势弱。被前任制置使赵范这么一通折腾,南宋京湖战区已经基本打废。所以,孟珙一方面招募流民补充兵员,一方面虚张声势疑兵惑敌。白天,宋军不断更换旗帜和服装,频繁出城巡逻;晚上,宋军沿江举火,绵延数十里,制造守军如云、援军不断的假象。

假象的目的是拖延时间,拖到自己的力量壮大、拖到敌人的士气衰败。到这个时候,孟珙则派出宋军主力突袭蒙军营寨,发动防守反击。在孟珙的指挥下,宋军连续击破蒙军24寨,解救被俘军民两万余人,正式解除襄阳之围。

但转过年,淮西又出了问题。

蒙古东路军统帅口温不花率主力兵临黄州。黄州,今湖北黄冈,位于长江以北。黄州所在的长江江面非常窄,所以利于渡江。因此,黄州也就成为南宋的军事重镇和蒙军的攻击重点。对于这样一座军事要地,南宋当然要派猛将镇守。南宋派了,但这个猛将是孟珙。在救援江陵前,孟珙是黄州知州。而现在呢?孟珙已经从两淮战区调到了京湖战区,成了江陵知府。

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十月,已进官华文阁学士的史嵩之又派孟珙率兵支援黄州并击败口温不花,解除黄州之围。

前一年,江陵围城,于是黄州知州孟珙救援;这一年,黄州围城,于是江陵知府孟珙救援。孟珙成了救火队长。难道整个南宋就只有一个孟珙可用吗?

名将本不稀缺,但名将可以稀缺。一个名将把该打的仗全都打完,也就没必要培养太多名将。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是谁启用了名将、谁培养了名将,谁给了名将建功立业的机会。一直调派孟珙四处救火的人,是史嵩之,原南宋丞相史弥远的侄子,坚决的主和派。关键,他不仅战前主和,而且战中也主和,从始至终都在主和。联蒙灭金后,擅割河南地给了蒙古人,而且坚决反对端平入洛,甚至拒不支援入洛的南宋军队。但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成了第一次蒙宋战争中最堪重任的封疆大吏。他仅仅启用一个孟珙,就盘活了京湖、两淮以及四川三大战区。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改变对主和派的刻板印象。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主和派就是事实上懦夫,甚至懦夫到卖国求苟的地步。但在南宋中后期,真正有见识的、真正有能力的,往往是主和派。

江陵、黄州之战后,蒙宋战争的局面发生了彻底变化。除四川蒙军还能逞雄外,其他战场的蒙军几乎全都成了强弩之末,虽然还能取得一些胜利,但已经无力组织大战。宋军则越打越强,而且深厚的国力也开始发挥作用,军队、士气、兵器、物资全都上了一个台阶。

于是,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岳州知州孟珙奉诏发动反击。

宋军率先收复郢州、荆门军,正式打通进兵襄阳的通道。随即,又在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三捷,宋军已经有能力将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摁在地上摩擦。

转过年的公元1239年,宋军攻克信阳军,并主力逼近襄阳、樊城。在攻克樊城后,蒙军中的南宋降将发动兵变,生擒守将游显,襄阳不战而降。之后,南宋乘胜收复了光化军、息州、蔡州等地。

至此,整个荆襄地区全部收复,蒙宋战争第一阶段也基本画上句号。

相比四川战场,南宋军队在荆襄战场的表现相当亮眼。

前期,在京湖制置使赵范的胡乱指挥下,宋军被蒙军打到蒙圈。蒙军第一次波次进攻,宋军勉强保住襄阳;蒙军第二波次进攻,宋军只能退守江陵。

中期,孟珙率军参战基本稳住盘面,江陵之战彻底打灭蒙古中路军在京湖战区饮马长江的可能。

后期,宋军开始积蓄力量,在两淮战场取得突破后,南宋的全面反击在京湖战区正式发动,而且一出手就是战略层面的反击。

之所以京湖战区最先发起防守反击,一是因为宋军京湖战区本就很强,如果不是赵范瞎指挥,蒙古人未必打得那么顺手;二是因为蒙军并未对襄阳这个天下腰膂予以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阔出死后,蒙军表现一塌糊涂,对襄阳的防守形同虚设;三是因为名将孟珙的精彩表现以及主和派大臣史嵩之的知人善任。

特别是最后一点,以及史嵩之这个人。

在公元1220年的时候,史嵩之就发现了襄阳的战略价值,并向当时的宰相史弥远请命到襄阳做官,随后一路做到京湖战区的封疆大吏。在荆襄战场出现危局的时候,身为淮西制置使的史嵩之并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派遣孟珙救援江陵。而在黄州出现危局的时候,史嵩之又果断派遣孟珙救援黄州。自黄州到江陵、自江陵到黄州,这一番来回调动彻底改变了两淮和京湖两大战区的局面。

所以,史嵩之这个坚定的主和派,对蒙宋战局的影响要比主战派的影响更大。

宋军在京湖战区发动战略反击的时间,大体是在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十月。就京湖战区来说,虽然宋军站稳了脚跟,却不足以支撑一场战略反击。究其原因是其他战区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就是两淮战区的庐州之战。那么,除黄州之战外,两淮战区还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0 阅读:47

盼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