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由DeepSeek引爆的科技行情,比预想更为持久。
瞅了一眼万得的DeepSeek指数,年初至今(截至2月18日),已经实现了64%的涨幅。
当科技共识凝聚速度超过了交易速度后,外资对于中国资产也重新定价。高盛更是喊出“改变了中国科技的故事”,并将沪深300未来一年的点位上调到4700点(+19%)。

资料来源:高盛《中国AI改变游戏规则》
毫无疑问,AI引领的科技浪潮已经成为趋势,如果真有牛市,那么AI可能会是近几年A股市场最大、最具想象空间的概念,由AI引领的科技股绝对是主逻辑,会诞生出许多趋势大牛票。
而说到科技股,血统纯正、“硬科技”属性凸显的科创板是绕不开的主题。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单就deepseek主题来说,科创板38家deepseek概念股,年初至今有35家上涨,涨幅超过30%的有19家,占了一半。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基金公司均参与了相关产品的跟踪发行,这里面也有在ETF上做的极具特色的景顺长城。
他们家科创综指ETF景顺(交易代码589890,认购代码589893)在2月17日已发行,感觉ETF统一名称规范后,找到自己喜欢基金公司的ETF真是简单多了。
当然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已经有了“科创三兄弟”后,为啥还要发一个科创综指?
因为科创综指可能是普通人能参与科创板,最为省心的工具了。
一、科创板成分股全部为战略新兴产业
科创板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成分股均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科创综指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高度契合。
对比同样以创新为特征的创业板,科创综指成分股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达58%,显著高于创业板综。
对比就能发现,科创板的“硬科技”纯度非常之高。
这也不难理解,自2019年设立以来,科创板就始终定位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还得到了多项政策支持。
比如说注册制、降低门槛、科创板并购8条等等,可以看出,监管层对科创板的发展持开放态度,这就为咱们做长期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高投入、高成长、高潜力
对比创业板,科创板是更舍得花钱的那个。我们看研发投入,按全部成分股总研发支出/总营收来计算:最近3年,科创板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在10%上下,显著高于创业板,近三年每年研发费率都是创业板的两倍之多。

数据来源:Wind,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截至2023.12.31
肯花钱做研发,就好比投资自己,为量变引起质变创造条件。高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突破,很可能催生爆发式增长,吸引长期资本关注,具备较高的成长溢价空间。
而且,科创板不光只是能“花钱”,也能“赚钱”。得益于政策扶持,以及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输血”,不少科创板股票已经步入盈利兑现阶段,而且增速亮眼。
按Wind机构一致预测,在2024-2026年,科创综指营收增速分别为7%/23%/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68%/38%,均高于创业板综。
业绩的逐步兑现和释放,也吸引了机构持续加仓,以“聪明资金”北向为例,2024Q4,北向减仓沪深主板和创业板,但逆市加仓了科创板,增仓幅度环比+9.19%。

数据来源:Wind、证券时报中心数据库
三、不同科创板指数,科创综指有啥特色?
前面说到科创综指的基本面,咱们再对比下科创三兄弟。
相比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指数,科创综指板块市值覆盖度约97%,包含科创板全部一级行业和96%的二级行业。行业分布也更加均衡,对于中小盘也有更多程度的覆盖,受半导体影响程度相较科创50更轻,整体均衡不失锐度,是捕捉科创板Beta的利器。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2.17,行业分类为wind二级行业
我们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均衡而不是高集中度?
这个其实是鱼与熊掌的问题。高集中度通常代表高锐度,但是波动也大很难hold住;行业均衡则相对温和一些,更容易拿得住。
从过往表现看,每轮科技行情中领涨的指数并不相同,每只指数都有占优时候,但从整个区间看,科创综指是区间内表现更优的一只。
此外因为科创综指覆盖更为全面,那么至少可以规避不同科技板块兴衰周期影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四、科技浪潮趋势已然成形,“时代的贝塔”不容错过
deepseek还在继续大杀四方,虽然DS算力受限,代表了对工程效率上的极限压榨。但DS的这条路径,让持续开源在经济性上成为可能。
现在开源进步太快了,几乎对闭源openai形成了围杀。这样一方面推动全球AI大模型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应用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轮AI带来的科技浪潮已然形成,就看投资者能不能抓住这一波“时代的贝塔”了。
考虑到多项科技即将投入应用的节点,产品大部分还处于萌芽期,商业化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用科创综指ETF景顺(交易代码589890,认购代码589893)来全面布局科技创新方向,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因投资单一赛道而错过部分大黑马。
另外特别说一下,科创综指ETF景顺的费率,目前应该是全市场同类产品费率最低一档(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并可季度评估是否分红。
我本人是真的很喜欢景顺长城在ETF上的“卷”。
他们在ETF领域的布局原本就很扎实,涵盖宽基、行业/主题、跨境/QDII、Smart Beta等领域,产品线很全;他家的ETF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9年,平均投资年限6.6年,从管理经验来看也是居行业上游的。
而这些这种费率低、交易又便捷的场内基金。它让我有种自己炒股、但是专业机构帮我打工的感觉,体验感拉满。
另外他家还有个特别的优势,就是国际化。既有一些特色跨境产品,也有一些纳入互联互通的产品。简单来说,就是A股基民可以买他家的QDII布局海外,海外基民又可以通过互通机制买咱们内地的ETF。
这一轮AI浪潮,像高盛等不少知名投资机构都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看好,估计也能吸引一批“洋股民”通过互联互通ETF来大A,给大A贡献流动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