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流行文化逼近!人类该如何应对?

含双聊国际 2023-06-10 05:55:01

【导读】近来AI生成的图片、视频等广泛流传,它们以极低成本达到了超高输出,甚至以假乱真——AI流行文化已经来到了我们眼前;那么在艺术创作中,人类将何去何从?

上个月,一个用户名为demonflyingfox的YouTube博主上传了视频《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by Balenciaga)。视频中,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人物——海格、罗恩、赫敏、斯内普教授、麦格教授还有多比都变成了颧骨突出(有点像P图过度)的瘦高个模特,穿着哥特风的斗篷和皮夹克。伴随着T台秀的电子乐节拍,这些角色眨眼、点头、把书中的台词和时尚术语结合后再说出来。比如海格在书中跟哈利说他是一名巫师,而在视频中他说的是:“你就是巴黎世家,哈利。”

油管博主demonflyingfox在YouTube上传的视频《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图源:YouTube)

这个视频看起来有点荒诞,还带点滑稽的阴暗风。短短三周的时间,它的播放量就达到了五百万;不到一周前上传的续集也已经有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播放量。流行文化有一种典型的生产网络表情包或段子的方式,那就是将两种名气很大的事物混搭在一起。而《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结合了人工智能工具。就像这个视频的创作者、油管账号“demonflyingfox”的创建者——柏林摄影师亚历山大·尼克拉斯(Alexander Niklass)告诉我的一样,这个视频展示了AI被新开发出的“创造电影般瞬间”的能力。

AI技术贯穿尼克拉斯创作的全过程,并展现在视频的每一个元素中。他用Midjourney1来创作基础的静态图片,通过诸如“男模特(male model)、怪诞的(grotesque)、巴黎世家广告(balenciaga commercial)”等关键词指令将《哈利波特》系列的演员和巴黎世家风格的特定装扮结合起来。然后他使用ElevenLabs(一种“声音克隆”工具)基于已有的录音材料创建这些演员的声音模型。

最后,他将这些图像输入一个叫作D-ID的AI 工具,它被用来制作“虚拟人像视频”(avatar videos),即精细的动态化肖像,就和哈利波特世界中出现在报纸上的那种差不多。D-ID增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口型同步和点头,尼克拉斯解释这是参考了时尚模特在镜头前抬起下巴的典型姿势。这样一种儿童电影和成人高奢时尚的结合既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也没有表达艺术性的意图。“这只是一种娱乐。”尼克拉斯说。但是,这个视频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许就是它的无意义,一种文化符号之间无厘头的碰撞。无意义恰恰是其最大的意义。

AI工具也许已经可以复制演员的脸部样貌并且生成时尚的装扮,但是只有尼克拉斯可以想到这种创意,这需要创作者有对高奢时尚和巫师世界的敏锐观察,以及一种非常独特的网络幽默感。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使用像Midjourney这样的工具,“每个人现在都可以创作一些具有视觉吸引力的东西。”他说。

“但是AI还不能产生艺术品味,”他继续说道。他所说的“品味”指的是“好的美学判断”——即你要了解你所创作的事物的背景知识,知道什么看起来才算美,而不是让观众产生“恐怖谷”效应2。AI工具只能基于人类的想法进行创作,但无法创造出想法。我们可以从现在YouTube上大量模仿尼克拉斯的视频中窥见尼克拉斯的艺术品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并根据他所创立的“影视作品+时尚走秀”模式来进行再创作。(一个叫作PromptJungle的AI技术教学博主上传的一个视频教程展示了明确的制作步骤。)YouTube上出现了《穿古驰的黑客帝国》《穿巴黎世家的星球大战》等等视频,但是它们都不如原版那么怪诞得吸引人。

在YouTube上新出现的通过AI作画工具生成的“影视作品+时尚走秀”视频。(图源:YouTube)

虽然没有人会以为《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是真的——除了可能以为它是真实的时尚广告,但是,另一张AI生成的图片最近却上了新闻头条,因为太多人以为它是真的。它是,或者是它展现的是,一张教宗方济各3穿着带高领和兜帽的巴洛克式白色羽绒服的照片。他戴着一条十字架项链,拿着一杯外带咖啡。“酷毙了”(swagged out)会是一个恰当的描述。这张照片的细节和质感看起来完全就和真的一样。

上文提到的图片原图。(图源:Reddit)

当我在手机上第一次刷到这张照片时,我以为它是真的,而且是一张很随意的教宗街拍照——他当然会有很多奢华的衣服。模特和演员克莉茜·腾根(Chrissy Teigen)在推特上说她“根本没多想(它是假的)”。但是,这张照片其实是被一名称自己为巴勃罗·夏维尔(Pablo Xavier)的芝加哥男性用Midjourney创作出来的。他告诉《芝加哥论坛报》,当时他因为嗑药出现了幻觉,由此有了灵感。他用诸如“天主教教宗方济各(Catholic Pope Francis)、巴黎世家羽绒服(Balenciaga puffy coat)、巴黎街头(Streets of Paris)”(也许巴黎世家是AI的默认时尚品牌,或者它被我们视为前卫奢侈品牌的领头羊)等词组作为文本提示输入进AI。“我只是觉得教皇穿着一件前卫的夹克会很滑稽。”夏维尔告诉“美版今日头条”(BuzzFeed News)。

虽然只是一次不带任何意图的突发奇想,这些图像也非常具有迷惑性,因为它们看起来实在太像一张真实的照片了,而这种“无中生有”的能力如今是网络上所有人都具备的,不仅仅限于技术高超的人类修图师。AI将创作冲动的实现自动化,把人类从创作图像或视频的过程中剔除。(《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视频的真实版本在技术上可能就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我反复思考着投入和输出间的这种失衡,并就此和ChatGPT进行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比一次真实的线下交谈更加具有哲学意义,有点像和镜子交谈。但是它帮助我更好地阐明我自己的反应。

我问AI生成的图像如何改变我们的观念。ChatGPT回答道,“真假之间界限的模糊”始终存在。然后我问道,AI生成的、“虚假的”图像可不可以也被视为“真实的”事物,因为它是某个人的创造物,相当于某种文化愿望的实现?ChatGPT回答说,AI图像的现实主义“经常被设计成虚无的”。“虚无的现实主义”这个概念让我恍然大悟。AI生成的内容具有现实性的外表,但没有真实的内核——现实于其而言仅仅只是一种风格。

在一个2022年的采访中,Midjourney的创始人大卫•霍尔兹(David Holz),用短语“美学速成主义”(aesthetic accelearation)来描述得益于AI工具而繁荣的图像创作。它催生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种风格、每一个想法以及每一种可能的混合,都可以尽可能快速地、没有阻力地生产出来;而成功的作品会留传下来并获得关注,就像《穿巴黎世家的哈利波特》和“拽毙了”的教皇。比起它们的艺术成就,它们成为所谓的“经典”更可能是因为它们破解了吸引流量的固定“公式”。也许成功的创作就是,两个无关的事物能够以无法想象的怪诞但是又天衣无缝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或者它的成功是源于完美的复刻品的魅力,也就是说,我们知道它不是真的,但很容易就看成或者想成是真的——就像是一幅错视画4。

过去几天以来,我一直在循环一首嘻哈说唱新歌。它叫作“Savages”,是法国乐队AllttA的作品。伴着合成的弦乐和响弦的基调强节奏,这首歌有一种温柔的怀旧感;它的特色是一个很像Jay-Z的声音和AllttA的J.梅德罗斯(J.Medeiros)先生以复古的风格交替唱着歌。但是,当然那不是Jay-Z,那只是他声音的AI模型,而且很有可能这样的使用并没有取得他的同意。这又是虚无现实主义的例子。这首人类创作的歌曲本身就很好,而且就算没有“假”Jay-Z的声音也很好,但是这一熟悉的声音为这首歌增加了某些难以言喻但又不可抗拒的东西,让它听起来像没发行的来自20世纪90年代的B-side5。在YouTube上,它的播放量超过了20万次。

“我无法忍受在享受这个作品的同时承认这是AI创作出来的。”一个用户评论道。我也体会到了同样的存在主义困惑。它像一个未解之谜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不在乎那到底是不是Jay-Z,主要是因为AI作品的质感已经好到我作为一个门外汉很难听出差别。但是似乎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这些作品是不是由AI生成的并不重要;我们大可以就这样欣赏它们。这种局面比我想的来得更快,但是既然AI创作的流行文化已经进入了主流,我们似乎也无法再摆脱它们了。

【名词解释】

1.Midjourney

一个由Midjourney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可根据文本生成图像,于2022年7月12日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使用者可通过Discord的机器人指令进行操作。

2.“恐怖谷”效应

The Uncanny Valley, 指的是当一个事物与自然的、活生生的人或动物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似的时候,它会在一些人中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反应。恐怖谷效应常用于解释我们在仿真机器人和电脑特效CGI中常见的,非常像真人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使人感到反感不适的现象。

3.教宗方济各

天主教第266任教皇,是第一位耶稣会教皇,也是第一位拉丁美洲教皇。

4.错视画

trompe l'oeil,“眼睛的把戏”,特指那种把画面的立体感、逼真性推向极端,使人产生真实的错觉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利用图像创造深度视觉错觉的技术。

5.B-side

这一称谓源自胶木唱片时代,当时唱片公司发放给电台的唱片称之为A-Side,A-Side为打榜歌曲。而胶木唱片还有一个面(B-Side),于是就刻上另一首不太重要的作品。进入CD时代后,Single这种唱片模式被保留了下来,CD唱片只有一个面,但在Single唱片之中仍收录了一首至几首不重要的作品,这类作品沿用了旧时代的称谓,称为B-Side。一些国外乐队也常常把一些写好了但是没被选入专辑发表的歌做一个单独ALBUM来发行,也叫做B-SIDE。所以B-SIDE对于一些忠实的歌迷来说是很重要的收藏品。

0 阅读:7
含双聊国际

含双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