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避免方言书写中的“同音代替”现象1

张梁三农 2025-01-13 22:28:44

最近,网络上介绍方言的作品越来越多,这无疑加强了不同地域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汉语方言。但与此同时,在对方言的文字表达上也出现了非常混乱的现象,即不能正确地使用表示方言本来意义的汉字,而是随意使用同音的汉字来代替,这样,就使得原本通俗易懂的方言变得使人莫名其妙,甚至产生歧义。其实,在不同地域,尽管一些词汇的语音不同,但使用的汉字是相同的,我们应当准确地使用汉字,尽量避免“同音代替”的现象。给我的感觉,这种在有关东北话的作品中最多,所以,在此仅举几个东北话词汇的例子,与朋友商榷:

1.干啥,东北话发音gà há或gàn há,不能写为“嘎哈”“干哈”“尬铪”等。

网络截图

在这里,“瓤子”被作者写成了“杨子”。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2.上街、当街,“街”字的发音为gāi,是古音,在南北方各方言区普遍存在,不能写为“上该”“当该”。

网络截图

网络截图

3.割,东北话有部分发音为gǎ。如“割稻子”“割腰子”,不能写为“嘎稻子”“嘎腰子”。

网络截图

4.打八刀,在东北话中是离婚的意思,取“八刀”两字为“分”的意思。不能写为“打霸刀”“打罢刀”等。

网络截图

5.上赶着,东北话是主动做事的意思。不能写为“上赶子”,更不能写成“上杆子”。

网络截图

“上赶着”,本来通俗易懂,如果写成“上杆子”,就让人莫名其妙了。

0 阅读:3
张梁三农

张梁三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