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河南一清洁工收到了彭德怀元帅亲笔写的请柬,坐着英雄专列前往北京。在中南海,毛主席握住了他的手:“没想到你还活着!”1957年深秋,河南郑州一家政府招待所的清洁工雷宝森,像往常一样提着扫帚走向走廊。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人民日报》寻找英雄的启事栏中。当招待所负责人拿着报纸找到他时,这位身着粗布工装的男子只是憨厚地摇头笑道:“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我哪算什么‘英雄’啊……”直到军队调查组出现,人们才惊讶地得知,眼前这个每日弓着腰擦洗地板的男人,竟是朝鲜战场上,创造步兵班零伤亡击毁11辆坦克奇迹的特等功臣。1923年,雷宝森出生于河南上蔡县一户赤贫农家。军阀混战、地主压迫,他的童年饱受苦难。五岁丧父,母亲被迫将两个女儿卖作童养媳;寒冬中,母子二人只能蜷缩在破庙里相依为命;六岁那年,母亲也因冻饿而去世。沦为孤儿的雷宝森辗转流浪,直到被一雷姓人家收养,才结束了乞讨生活。十六岁,他逃荒至郑州,在饭店跑堂时接触到地下党,从此开启了革命生涯。1951年春天,时任志愿军第26军234团9连4班班长的雷宝森,奉命率8名战士扼守299.3高地。这支仅有1具火箭筒和一些反坦克手雷的小分队,要面对的是美军第3师的12辆坦克及上千步兵。在雷宝森的带领下,他们利用山腰断崖地形构筑隐蔽工事,将美军坦克诱入仅容单车通行的羊肠小道。当首尾坦克被火箭筒与手雷炸瘫,形成“铁锁封江”之势时,机枪组压制步兵,突击组以血肉之躯抵近投弹。11辆坦克在半小时内化为废铁,创下了抗美援朝步兵班反坦克作战的最高纪录。这场教科书般的伏击战背后,是雷宝森战前精心设计的“虚实双阵”。他在显眼处修筑假工事吸引美军火力,而真正埋伏点则藏在坦克瞭望盲区的断崖后。当美军侦察机掠过时,战士们屏息凝神紧贴壕壁;待坦克进入死亡走廊,他们便如猎豹般从三米高的崖壁跃下,专攻履带与发动机舱。这种“虎口拔牙”的战术,既需要精准计算坦克行进节奏,更考验临阵决断的勇气。战后统计显示,该班消耗反坦克手雷27枚、火箭弹3发,全员毫发无损,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美军调集了三万人发起疯狂反扑。雷宝森所在的连队死守阵地,与敌军反复争夺阵地11次。弹尽粮绝之际,他掩护最后一名战友滑下山坡,自己却在肉搏中坠入数十米深崖。部队搜寻了数日,只发现了一些带血的布片,最后只能含泪追认雷宝森为烈士。可谁曾想,一名朝鲜农民在崖底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他。辗转送医后,雷宝森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因全身多处骨折被判定为终身残疾。1953年,带着仍嵌在腿部的弹片与诊断书,雷宝森回到河南,在政府招待所做清洁工。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曾是令美军胆寒的“反坦克英雄”。直到1956年《人民日报》刊登寻人启事,同时比对照片与信息后层层上报,尘封五年的真相才浮出水面。面对闻讯赶来的老战友,雷宝森仍坚持道:“别给国家添麻烦,我现在这样就挺好。”1957年国庆前夕,雷宝森收到了彭德怀元帅亲笔写的请柬,坐着英雄专列前往北京。在中南海,毛主席握住了雷宝森的手:“没想到你还活着,你是志愿军战史上的英雄!”参考资料驻马店网: 保家卫国灭强虏 功勋卓著励后人——追记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雷保森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英烈谱丨“一级英雄”雷宝森
1957年,彭老总邀请一清洁工进京,在中南海,毛主席握住了他的手:没想到你还活着!
文史风云
2025-04-04 22:46:3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