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
申荷永教授的《荣格与分析心理学》第五章“分析心理学的实践”中用了较长的篇幅讲述心理疗法中的“自我治愈”的重要性。从美国心理分析家Jean kirsch(珍·科茨)的回答:爱能治愈;到德国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我爱人类;再到汉字甲骨文关于“爱”字的释义,以及繁体字“爱”所蕴含的“爱之治愈”;到奥地利弗洛伊德的“爱与工作”;再到荷兰心理分析师Robert Bosnak(罗伯特·伯尼克 )提到的心理分析家是“好用的工具”;以及日本心理分析师和合隼雄回答的“我不知道”;最后落脚到庄子《齐物论》开篇中借虚拟人物南郭子綦之口说: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所描绘的“吾丧我”,从心理学角度说的就是:患者如何获得天籁之音的启迪与帮助,“忘我”是积极想象,是必需的方法。
荣格:十二人格原型图
许多心理的冲突与困难,往往是由于意识自我的容量与容器有限,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或容纳不了无意识的涌现所致。于是,意识自我的容量与容器的扩充与发展,或承受力与承受性的加强与提高,在这心理分析的发展中也就包含了治疗与治愈。从笔者的角度来解读,“自我治愈”可以用北宋僧人惠洪撰写的《林间集》中的一句古话来进行通俗的解释,就是:解铃还需系铃人。
赫尔曼·黑塞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从他的著作《悉达多》、《荒原狼》和《德米安》中都可以找到作家黑塞本人苦苦挣扎的影子和他漫长的自我治愈的过程,文学创作恰恰是他内心挣扎与变化的最鲜明的写照。文学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他“自我治愈”的过程。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文中还提到:荣格把心理分析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倾诉、阐释、辅导和转化。在“阐释”阶段中提到的患者因“移情”现象的发生,爱上心理分析师,这种“爱”,其实是治疗过程中患者重复以往尤其是童年的经历和体验而产生的移情,是患者潜意识中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状态中真实产生的感情。
荣格:十二人格原型
而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分析师与病人双方都需不断成长与自我完善,因为“病人被影响才会有治疗的反应,如果医生不接受影响,也就不能够对病人产生影响”(荣格),所以荣格才会被称为“受伤的治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