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考虑迁往国外?

慧颜苏苏 2024-09-01 16:34:57

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不少德国企业面临是否迁往国外的抉择,而这最终也涉及德国能否保住工业基地这个关键问题。

8月1日,德国《时代在线》等网站均刊登了一篇题为《德国工商总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考虑迁往国外》的报道,从而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敲响了警钟。

1

企业为何考虑迁址?

根据德国工商总会这次的调查,目前每10家德国工业企业中,就有4家因能源转型的现状而考虑缩小生产规模或转移到国外。在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甚至有超过半数的企业正在考虑这一计划。据称,约有3300家企业参与了这项调查。

早在2023年初夏,德国工商总会就曾对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约2.1万家企业进行过经济普查。

在随后发布的《2023年初夏经济调查报告》中,德国工商总会在“未来12个月的经营风险”这一章节中,就列出了德国企业面临的一系列经营风险,其中包括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成本、国内需求、国外需求、经济框架条件等,而其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当时就被视为最大的经营风险。

虽然与德国工商总会2023年年初所作的调查相比,当年初夏已有回落趋势:只有不到三分之二(65%)的企业还认为这是对其业务的威胁,而在年初,这个比例曾达到72%。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初夏,仍有超过五分之四的能源密集型中间产品制造商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列为最大风险,比如,金属制品业(83%,此前89%),化工(82%,此前91%),玻璃、陶瓷和石材行业(88%,此前92%)。

此外,生产者价格的持续高位也使得食品和动物饲料行业继续密切关注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走势(89%,此前为93%)。

因而,从德国工商总会2023年初夏的调查结果来看,尽管与去年年初相比,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视为头号经营风险企业的占比已有所下降,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问题当时就是德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而德国工商总会今年进行的调查则进一步显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高昂价格和官僚主义障碍甚至有可能对作为工业基地的德国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德国工商总会调查后得出“越来越多企业考虑迁往国外”的结论后,德国金属工业工会(IG Metall)第二主席于尔根•克尔讷(Jürgen Kerner)就向德新社表示:“德国工商总会的调查再次表明,显而易见的是,德国的电价是工业领域就业的一个问题。”

德国工商总会副总经理阿希姆•德克斯(Achim Dercks)也声称,政界至今还没有成功地向企业展示可靠且负担得起的能源供应前景。

德克斯表示:“虽然许多企业在2023年之前也看到了能源转型为自身业务带来的机遇,但最终还是认为,风险显然大于机遇。”他坦言道,居高不下的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生产和投资的障碍。

另据德克斯称,企业正在将生产迁往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中国。

在德国工商总会公布上述调查结果后,《柏林晨报》8月5日还登载了一篇报道,标题为《汽车工业面临严重的选址问题》,副题为《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能源价格太高、原材料太少、官僚主义太严重》。

报道称,汽车行业认为,高昂的能源价格和繁琐的官僚程序正危及德国的生产。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还向《新奥斯纳布吕克报》表示:“在部分情况下,只是因为在国外生产基地赚了钱,工厂才能留在德国。我们面临着严重的选址问题。”

在访谈中,穆勒还声称,只有当能源变得更便宜,原材料得到保障,且减少官僚主义,德国的就业岗位才能保住。她还尖锐地指出:“联邦政府必须把言论变成行动,否则的话,将不再能阻止不知不觉加剧的‘去工业化’进程,因为德国生产成本降不下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这里提到了“‘去工业化’进程”,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中工业比例显著下降的过程,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为当局敲响了警钟。

由于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等原因,不少德国企业现正面临是留在德国还是迁往国外的抉择。而这最终也涉及德国能否保住工业基地这个关键问题。

2

能否保住工业基地?

在进行上述调查后,德国工商总会现要求降低电力税费,联邦预算并应为税款提供资金。“交通灯”政府所制定的一揽子增长计划中规定为制造业持续减免电力税,也应扩大到所有行业。

然而,为了节省开支,“交通灯”政府现已取消了对电网约50亿欧元的联邦补贴。

德国工商总会副总经理德克斯为此表示,这是一大笔钱。但他同时指出,如果制造业离开德国,那么问题就完全不同了,因为这将让增长付出代价。

德国金属工业工会第二主席克尔讷也声称:“联邦政府迄今为止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但还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竞争力早已不复存在。”

为此,克尔讷直言道,亟需为能源密集型工业提供工业电价补贴,这也是欧洲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的做法,并警告称:“几年后,如扩大了可再生能源以及为此所需的电网,虽然有足够的廉价电力供应,但重要的公司和工作岗位却已转移到了国外,或者根本就没有在这里创建,那将是灾难性的。”

今年初,德国工商总会曾对活跃在海外的德国工业企业展开过调查,并对约1900份回复进行了分析。

据称,正是由于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竞争力在下降、经济疲软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因而德国工业企业决定在海外投资。

此外,德国企业在作出选址决定时还不得不考虑到日益增多的贸易壁垒。

这份调查还显示,虽然希望到国外投资的德国企业(42%)比上一年(41%)略多,但主要是为了节省成本,而不是为了扩张。

据分析,从德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原因来看,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过去多年来,海外投资的目的是开拓市场,而现在却是节省成本。

德国工商总会的这份调查还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35%,2023年为32%)现在正以此为理由进行海外投资。据称,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

从目前来看,德国经济增长乏力。虽然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4月24日曾召开发布会表示,德国政府已将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0.2%略微上调至0.3%,但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5月15日随即将该预期从去年秋季的0.7%下调至0.2%。

而据分析,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高税负、熟练劳动力短缺、能源价格高昂以及官僚作风严重。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16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同样预计德国经济2024年仅增长0.2%,与今年4月份的预测值相同。这就意味着德国在七国集团(G7)中再次排名垫底。相比之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

据报道,德国化工行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重要行业目前均呈下行之势。被视为德国最重要经济晴雨表的Ifo商业景气指数竟然连续三次下跌:5月份从89.4下降至89.3,预期则为90.3;6月份从89.3 下降至88.6;7月份再跌至87.0。

为此,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福斯特(Clemens Fuest)尖锐地指出:“德国经济正深陷危机之中。”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Jörg Krämer)也悲观地表示:“Ifo商业景气指数的三连降以及其他经济指标的疲软已表明,下半年经济充其量只能贫血式增长。”

眼下,德国企业预期更加悲观。Ifo经济研究所8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Ifo商业景气指数已连续第四个月下跌,8月份该指数降至86.6。

在此背景下,有媒体就指出,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争论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看来这场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当然,德国联邦银行已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德国经济将略有增长。据称,工资大幅增长将会促进私人消费,加之通胀放缓以及就业市场强劲,都将为此做出贡献。

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马丁•韦尔丁(Martin Werding)也认为,由于实际收入可能会显著增加,因而私人消费可能会在这一年里开始支撑经济,然而,联邦银行也承认,尚未能完全克服工业品消费疲软。

总体而言,尽管专家们认为今年德国经济裹足不前,但明年则有望回升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月16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报告中,也预计2025年德国经济将增长1.3%。

但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所述那样,只有当能源变得更便宜,原材料得到保障,且减少官僚主义,德国的就业岗位才能保住。也只有采取这些措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才能阻止“去工业化”,从而保住工业强国的地位。

0 阅读:23

慧颜苏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