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的一天,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访客。
一位名叫阿廖沙的男子,向使馆递交了签证申请。
工作人员在审查他的资料时,发现他曾是俄罗斯国家航天局的高级工程师。
阿廖沙然而当阿廖沙平静地说出,自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刘少奇的孙子时,整个使馆的工作人员更是震惊不已。
身世之谜,跨越国度阿廖沙的祖母名叫何宝珍,1902年出生在湖南道县。
20岁那年,她前往长沙清水塘,与毛主席和杨开慧共同生活,共同学习。
在杨开慧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刘少奇。
志同道合的两名青年,在革命的激流中相知、相爱。
不久后,他们就在江西安源结为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刘允斌。
何宝珍然而当时夫妇二人投身革命,一直辗转多地从事地下工作。
因此刘允斌还未满一岁时,便被送回了湖南宁乡老家。
1934年,何宝珍因被叛徒出卖而牺牲。
年幼的刘允斌孤苦无依,几经辗转,直到1938年7月,才被刘少奇的二哥送到了延安。
1939年秋天,周总理因骑马受伤,急需前往莫斯科接受治疗。
当时与他同行的,还有许多中共高层子女,以及烈士遗孤。
为躲避战争的硝烟,寻求知识的光明,刘少奇的两个孩子也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
刘允斌和妹妹刘爱琴抵达莫斯科后,刘允斌和妹妹刘爱琴一同进入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在这里,刘允斌接受了基础教育。
1945年高中毕业后,刘允斌就在苏联加入了共产党。
随后,他顺利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继而又转学到莫斯科大学攻读核物理系。
1949年8月,刘少奇秘密访问了苏联。
在这次访问中,刘少奇得以与多年未见的儿女重逢。
自1939年的那次匆匆分别以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1950年,刘允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在莫斯科与他的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
这一年,已经是他离开祖国的第11个年头了。
他第一次和玛拉一起,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乡。
在中南海,他们与刘少奇和王光美见面,还破例举行了一次家宴。
这一次见面,刘少奇也向儿子传达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期望,他希望刘允斌学成后可以回国工作。
这不是家庭的需要,而是祖国的召唤。
即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刘允斌仍在继续求学深造。
他与玛拉婚后的生活美满,女儿索妮娅和儿子阿廖沙的出生,也为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幸福。
1955年,刘允斌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
玛拉也取得了莫斯科大学候补博士的学位,担任教研室主任。
夫妻二人事业有成,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义无反顾,报效祖国1957年,刘允斌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抉择。
父亲刘少奇来信,希望他能够回国工作,为正处于急需人才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前,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也曾询问过刘允斌的未来打算。
当得知他被介绍到莫斯科大学研究所时,张闻天建议他留在中国驻苏代表团工作。
张闻天刘允斌的妻子玛拉,则极力希望他能够留在苏联。
她动员了亲戚、同事、朋友,试图说服刘允斌以家庭为重。
苏联政府的高级官员,也对刘允斌的学识和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主动劝说他留下。
然而,对于刘允斌来说,报效祖国不仅是父亲的期望,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祖国更需要我,就好像一个大病初愈的母亲,更需要儿子强健的臂膀扶持一样,我的感情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理解。”
最终,刘允斌选择了回国。
1957年10月,刘允斌带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踏上了归途。
他回国后,被分配至二机部,投身于国家最核心的军工部门。
在内蒙古包头,他全身心投入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之中。
每次出差到苏联,看着孩子们围绕在身边,他总是觉得愧对家人。
1960年,刘少奇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的领队,前往莫斯科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3周年庆典。
在这次重要的国际活动中,阿廖沙第一次见到了他的祖父刘少奇。
刘少奇亲吻阿廖沙他依稀记得那年秋天,爷爷慈祥亲切,给他带来了小礼物和糖果。
这是阿廖沙心中关于祖父唯一的,也是最深刻的记忆。
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形象也逐渐变得模糊。
父亲在中国工作,而他和姐姐则由母亲玛拉独自抚养。
尽管远隔万里,父亲仍不时给母亲写信,分享他在中国的生活点滴。
母亲总是会转述给他们听,在她的叙述中,中国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
这些珍贵的信件,阿廖沙一直都保存着,也成为了连接他与父亲、与家族根源的纽带。
1959年是玛拉最后一次到中国来,那时她就已经感觉到了两国关系的变化。
于是她决定不再来中国,孩子们也留在苏联。
很快,中苏关系恶化,在紧张的形势下,两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艰难,后来更是彻底失联。
1967年,在浩劫中受到迫害的刘允斌,选择了自尽。
而远在苏联的玛拉和孩子们,直到20年后才得知这一令人心碎的消息。
隐姓埋名,血脉情缘玛拉为了保护孩子,让阿廖沙和索尼娅改用自己的姓氏,以此来避免可能的政治牵连。
阿廖沙考入了声名显赫的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加入了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成为了一名地面控制员。
索尼娅在医学院毕业后,又在高尔基文学院深造。
然而在那个政治紧张的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索尼娅还是被克格勃给盯上了。
在苏联解体前,索尼娅选择移居美国,嫁给了一位俄裔美国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阿廖沙也常常感慨,如果不是自己在填写信息时,总是故意将父亲那一栏空着,他可能也会像姐姐一样受到监视。
在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阿廖沙多次荣获国家奖章,成为了航天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1987年,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不辞辛劳,通过来中国探亲的莫斯科同学,终于找到了阿廖沙一家的线索,使得失散多年的亲人得以重新取得联系。
1988年10月,玛拉在王光美的诚挚邀请下,来到中国居住了一段时间。
王光美这不仅让她有机会重温与刘允斌共度的时光,更让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阿廖沙在给王光美写信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族的深厚归属感和对中国的深情。
通过信件,他向王光美奶奶传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作为刘家一员的自豪和责任。
1989年外公外婆去世,1998年母亲去世,身边的亲人全都离世,更坚定了阿廖沙回中国寻“根”的想法。
1998年,王光美在接受采访时得知,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即将前往俄罗斯。
那个时候,俄罗斯还没走出转型阵痛,经济状况也很差。
王光美王光美特意委托摄制组的主任,给索尼亚和阿廖沙带去了500美元,也希望他们能够回到中国生活。
1998年也是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中方特意向阿廖沙发出了参加纪念活动的邀请。
这原本是他与中国家族团聚的珍贵机会,然而这封邀请函却因为阿廖沙的身份,而被俄罗斯的有关部门扣留。
他们认为,阿廖沙在国家机密单位担任了超过20年的职业军人,必须等到退役五年后,才能获得出国的机会。
突然出现的阻碍,让阿廖沙十分着急。
为了能回到中国,他以“侵犯公民通信自由”为由,向俄罗斯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诉。
只是尽管他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未能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阿廖沙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提前退役。
他放弃了自己在俄罗斯的工作,只为能够早日踏上前往中国的旅程。
2003年4月,阿廖沙在退役五年后,终于能回到他的另一个故乡中国。
他和妻子带着对未知的期待和,首次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在中国驻俄大使馆办理签证时,他第一次向别人透露自己是刘少奇孙子的身份,让工作人员震惊不已。
抵达北京后,阿廖沙夫妇首先在王光美奶奶的家中,度过了温馨的一周,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
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前往湖南,探访刘少奇的故乡,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认祖归宗”。
在花明楼,阿廖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革命记忆的年代。
他细致地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和陈列馆,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让他感到无比珍贵。
在姑姑刘爱琴的陪同和翻译下,阿廖沙对每一段历史、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好奇。
当得知自己的父亲刘允斌,曾在炭子冲生活了十余年,阿廖沙的情感溢于言表,激动的泪花在眼眶中打转。
在这次寻根之旅中,阿廖沙还将家中珍藏的一些重要资料和照片,捐赠给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纪念馆也送了他一块印有刘少奇头像的手表,阿廖沙说:他要永远戴着。
后来他们还专程前往南京雨花台,为何宝珍奶奶敬献了花圈。
在回忆这次旅程时,阿廖沙的言辞之间充满了震撼和亲切。
他说:“我看着眼前的一切,时时在想,这就是我的祖国,我的亲人,我的家乡。他们令我自豪和感动。我的感触难以用语言表达。”
对于阿廖沙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回乡之旅,更是寻找心灵和精神上的归宿。
扎根中国,定居广州自从2003年首次踏上回国探亲的旅程后,阿廖沙便频繁地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
在顺利获得了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后,阿廖沙决定在中国广州定居。
广州,这座以包容和开放著称的城市,用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阿廖沙。
还记得第一次到中国时,姑姑带着他去了很多城市,其中广州是他最喜欢的。
在这里,他不仅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阿廖沙初到中国时,虽然已经通过业余时间在莫斯科学习了一些中文,但他的汉语水平仍然有限。
好在中国的朋友们,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耐心地陪他练习对话,帮助他克服了语言障碍。
如今,阿廖沙在珠江新城的办公室工作,居住在番禺的家中,他的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
阿廖沙的中国情结和对家族根源的追寻,不仅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让他在中俄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的成立,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大力支持。
作为该组织的创办人之一,阿廖沙对其宗旨和初衷有着清晰的认识。
它旨在促进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项目合作,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个联合会不仅是一个促进商业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的桥梁。
联合会的活动丰富多彩,涵盖了各种行业领域的互访、商业会谈、论坛和展览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商业机会,也为中俄两国的企业家们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舞台。
在阿廖沙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加强中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他认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很好的时期,两国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深,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正如阿廖沙在给王光美奶奶的信中所表达的那样:“我有两个故乡:中国和俄罗斯。我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两国的事情。”
阿廖沙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正在为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了两国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积极推动者。
参考文献
[1]肖冠雄. 刘少奇的俄罗斯籍长孙阿廖沙寻根之路[J]. 湘潮, 2007, (12): 43-45.
[2]徐清, 周会霞. 刘少奇孙子阿廖沙的中国情结[J]. 大社会, 2015, (04): 58-61.
[3]郑建新. 刘少奇在俄罗斯的长孙[J]. 传承, 2007, (12): 34-35.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你的爷爷和父亲都为国做出了贡献。你虽在俄长大但一心回归,相信也是我中华好儿郎!!
热烈欢迎你回归中国,敬礼!
这是真正的中国人,为我们的中国人点赞[点赞]
好!好!好!回来就好!
安徽萍乡????江西的萍乡好吧,安源煤矿。
中国要把对我国做出大贡献的人才,能回国的要尽最大努力的为我国
“屏幕挡不住扑面而来的才气”
萍乡是属于江西省,不是安徽省!
这个还是第一次知道的。
江西萍乡,不是安徽萍乡
他一家在广州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了。
很感人,很亲切,很高尚,光照千秋!
中俄一家,血脉相连。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贫僧心系众生,对于世间的荣辱得失并不在意,只求能够取得真经,拯救众生于苦难之中。
中俄友谊长存,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没想到,还有这样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亊,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