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7年12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整理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自从伊拉克战争以来,电视新闻中常能看到美军士兵穿着重型防弹衣的形象。美军的单兵防护水平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从2001年开始正式列装的“拦截者”式防弹衣一直为军方所自豪。但最近一家名叫“尖峰”的小公司声称自己研制的防弹衣“龙鳞甲”性能优于“拦截者”,却被陆军拒之门外。
美国陆军起初并不在意,但2007年5月17日美国电视网对尖锋公司及其“龙鳞甲”防弹衣进行了大量报道,一场关于防弹衣的大争论哄然而起,将美国陆军置于漩涡之中。
“尖峰”公司“龙鳞甲”防弹衣的商标突出了片片叠加的装甲片结构特征
性能对撞
◎论出身
“拦截者”是美国陆军的“嫡出”,由陆军生物和化学控制中心及特种防护系统制造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联合研制,耗时十多年,耗资数亿美元打造出了符合军用标准的防弹衣。“拦截者”于2001年1月陆续装备美军,已经参加了包括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多场局部战争,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单兵防弹衣。美陆军对其寄予厚望,而且一直在根据战场要求进行改进。
而“龙鳞甲”的研制商尖锋公司是一家小企业。虽然其主要经营范围是单兵防护装备,但美国陆军与尖锋公司素无来往。
◎看设计
两者的设计原理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拦截者”是典型的硬质防弹衣,防护功能主要通过加插防弹插件来实现。整套防弹衣分为可拆洗式战术背心、KM-2凯夫拉防弹内衬和前后两片的轻武器防护插板三大部分。战术背心的胸前和后背分别设置了一个装载碳化硼防弹陶瓷插板的“大口袋”可以插入两块碳化硼陶瓷插板以增强防弹效果。根据战场使用经验,还加设了一片KM-2凯夫拉纤维护裆来保护士兵的小腹和裆部。
图示:“拦截者”防弹衣(上图)由几个子系统组成。各个组件可以自由组合,最重要的是前胸的SAPI防护播板(红圈处)。
“龙鳞甲”采用软式设计,基本构造是将很多小块的圆形特种陶瓷防弹瓦(根据防护级别不同,也可采用鱼鳞状的钛合金片)与新型的防弹纤维编织成一体,形成类似鱼鳞状的防护甲。由于这种构造与中世纪武士身穿的金属锁子甲类似,被赋予了“龙鳞甲”这个古典主义的名字。
“龙鳞甲”防弹衣采用许多圆形的装甲块叠加在一起的结构
◎究性能
根据美国国家司法学会的防弹标准,“拦截者”在不使用碳化硼陶瓷插板的情况下,在战术背心和KM-2凯夫拉组合时能达到IIIA级防护等级,除可防护手枪弹以外,还可防冲锋枪发射的9毫米枪弹或榴弹破片;加装了防弹插板后防护等级上升到IV级,是美国国家司法学会的最高级别防护。
实战证明“拦截者”的防护性能是可靠的,伊拉克反美武装的AK-47和SVD狙击步枪都无法有效杀伤穿着“拦截者”防弹衣的美军士兵。美军士兵被SVD狙击步枪射中胸口后可以立即起身还击,可见“拦截者”是合格而且可靠的。
衡量防弹衣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重量。不加护颈和护裆的“拦截者”重7.4千克,其中外层战术背心和KM-2凯夫拉内衬共重3.8千克,碳化硼防弹陶瓷插板每块重1.8千克。单从数字上看,“拦截者”的重量还真是让士兵有些吃不消。
“龙鳞甲”的性能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美陆军、尖峰公司各执一词。加上媒体、利益集团、士兵及其家属,但凡购买过“龙鳞甲”的民间人士都各有一套说法,让“龙鳞甲”的性能变得扑朔迷离。
尖峰公司的产品主要有SOV-1000和SOV-2000两种,前者使用钛合金防弹板,后者使用陶瓷防弹板。据尖锋发言人称,“龙鳞甲”共有五项专利技术,其中“龙鳞甲”的“甲片”是最绝密的核心技术。“龙鳞甲”的防弹陶瓷板和钛合金板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陶瓷材料或钛合金材料,而是陶瓷或钛合金与其它未公布的复合材料碾压混合而成的特殊防弹材料。
由于采用独特的技术,SOV-1000和SOV-2000能抵抗军用VO和V50枪口动能的威胁。SOV-1000达到NIJ3级防护标准,而SOV-2000达到4级防护标准。而经过增强的SOV-2000防弹衣甚至可达到尖锋公司自己的4+级标准(尖锋称该标准要高于SAPI的最高级别)。
根据尖峰公司的资料,“龙鳞甲”(3级)被7.62毫米标准军用枪弹在6米距离击中40次都不会被击穿,还可以挡住7.62毫米钢芯穿甲弹;其4+级陶瓷防弹衣能抵御7.62×51毫米穿甲弹(AP)的射击,如温彻斯特/奥林7.62毫米次口径穿甲弹。据说连俄罗斯14.5毫米狙击步枪弹也打不穿它,其具体的防护性能参数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
“龙鳞甲”的灵活性要比“拦截者”更好。硬质防弹衣的整体插件对士兵的动作灵活性有明显影响。而“龙鳞甲”的陶瓷片结构能够随人体运动而滑动,使士兵的行动灵活性大为增强。
为反击军方对“龙鳞甲”不公正的规定,尖峰公司委托媒体和民间的评估机构对“龙鳞甲”防弹衣进行测试。
软质防弹衣还有一些地方优于硬质防弹衣。比如“龙鳞甲”的透气性能要比“拦截者”好,也比较贴身,穿戴的舒适性要强。有的士兵认为“龙鳞甲”不臃肿,运动起来身体做功较少,因此产生的热量也较少。另外,士兵在动作时“拦截者”硬质防弹板的下沿较容易与身体磨擦产生外伤,而“龙鳞甲”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在美国的“军事评论”网站上登了许多军事迷试穿“龙鳞甲”的感受。有一位军事迷写道:“当我触摸到“龙鳞甲”时,其柔软程度让我惊讶。我穿上一件前身、后背和侧腰部均为3级防护,而肩部穿带为3+级防护和破片防护的“龙鳞甲”,刚拿起它的时候感觉有点重,但一旦穿上去,就一点感觉不到重量了。因为“龙鳞甲”对穿着重量的分配极为合理。”
据尖锋公司称,“龙鳞甲”的耐用性也远胜过“拦截者”。防弹衣破损时仍会紧紧穿在士兵身上,不会出现“拦截者”那样大块防弹板脱离、破碎的情况。
“龙鳞甲”承受多重打击的能力强,中弹后的衬面凹陷变形小,穿着者可以承受多次打击而保持有效的战斗能力。
关于价格,“拦截者”要比“龙鳞甲”便宜得多。一件3级防护的“拦截者”其价格不到1700美元,而“龙鳞甲”则要5000美元。据外界分析,价格太贵是美陆军对“龙鳞甲”不感冒的重要原因之一。
争议不断
从上面的性能比较来看,“龙鳞甲“的性能似乎要优于“拦截者”,但为什么美国陆军没有装备“龙鳞甲”呢?
虽然“龙鳞甲”从来就没有得到美国陆军的订单,但在士兵中却很有“人缘”。美军会给上战场的士兵每人发1万美元作为个人防护补助。一些即将到伊拉克或阿富汗服役的美军士兵会在出发前用这笔钱购买“龙鳞甲”。这样两种防弹衣无形中“较劲”了相当长的时间。
但美国陆军于2006年3月发布一道禁令,禁止驻伊、阿美军使用自己购买的防身装备。这受到美军士兵和家属的强烈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禁令主要就是冲着“龙鳞甲”来的。当然美陆军一直否认。
禁令风波使“龙鳞甲”名声大振,很多人站出来为它鸣冤叫屈,甚至包括了参与“拦截者”研制的防弹衣设计专家。尖锋公司看到自己得到了社会的支持,与陆军真刀真枪较劲的信心大增,于是寻找媒体为自己出头。2007年5月3日NBC在电视节目上公布了自己被尖锋公司委托在德国对“龙鳞甲”进行测试的结果,并质疑美国陆军在士兵防弹衣选择上的合理性。
媒体的报道使得这场争论的声势越来越大,并引起了国会的注意。国会的介入使美陆军不敢再怠慢。为此美陆军在5月21日专门召开了记者招待会,针对NBC的言论进行了正式回击。至此,这场关于防弹衣性能优劣的争论终于公开化了。
各执一词
双方在关于装备采购、性能评估等五个方面针锋相对,各执一词。
防护性能的争议是关键。根据尖锋公司提供的数据,“龙鳞甲”的性能很强,但美陆军和NBC的测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NBC在其制作的“士兵真相”电视节目中认为“龙鳞甲”比“拦截者”的性能要优秀。测试中“拦截者“中几发枪弹后就被击穿,而相同的射击次数却没有击穿“龙鳞甲”。第三次测试中德国的实验室使用了杀伤力更大的枪弹也没有击穿“龙鳞甲”,但美陆军并没有将这类枪弹列入防弹衣防护范围。
图示:美陆军防弹衣项目负责人马克·布朗将军(右一)在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军方对两种防弹衣进行对比测试的情况,并展示了测试后被击穿的“龙鳞甲”防弹衣,以此回击尖峰公司的责难。
针对NBC的质疑,美陆军随后召开了针锋相对的新闻发布会。陆军防弹衣项目负责人马克·布朗将军公布,2006年5月16~19日,陆军在HP怀特实验室对“龙鳞甲”SOV30004级防弹衣进行了与“拦截者”完全相同的严格测试,包括X光结构检查、室温条件下的射击试验、恶劣环境测试、耐用性和坠落测试,结果令人失望。
在防弹性能测试时,8套“龙鳞甲”中有4套没有通过,13发子弹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射击时穿透了它们,4发子弹产生了可能造成外伤的衬面变形。在极端温度环境的测试中(从华氏25度至120度),“龙鳞甲”表现也不佳。“龙鳞甲”放在华氏160度的环境下6小时后已经无法挡住子弹。X光显示防弹片从内衬滑离,胸部已经没有防弹片保护。把防弹衣放在华氏60度的寒冷环境下、浸在汽油和柴油中,也出现了防弹瓦脱落和被子弹击穿的现象。但美陆军却以保密为理由拒绝透露测试细节。尖锋公司对测试结果表示反对,一再声称陆军在测试中弄虚作假。
“尖峰”公开的“龙鳞甲”装甲板被射击后的实物。装甲板适当地转移枪弹的能量,未形成穿透。
双方关于重量问题的争议更有天壤之别。在陆军新闻发布会上,布朗指出“龙鳞甲”明显比“拦截者”要重。在保护身体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龙鳞甲”重达21.5千克、厚43~48毫米,而“拦截者”则只有12.7千克、厚33毫米。重量问题是陆军考虑选择防弹衣的一个重要因素。
越战时由于配发的防弹夹克太重,很多士兵忍受不住沉重和湿热感觉的折磨,将配发的防弹夹克扔掉不穿,结果造成大量伤亡。而21.5千克重的防弹衣无论防护能力有多强,对士兵来说的确是一个大包袱。但很多使用过“龙鳞甲”的士兵及尖锋公司的说法却完全相反。根据“龙鳞甲”的使用说明书,SOV一1000型大号防弹衣(前身和后背插板加强防护)总重才7.7~8.3千克,SOV-200O型大号防弹衣(前身和后背插板加强)总重才7.6~7.8千克,不插板时仅重6千克左右。
“龙鳞甲”被射击后的实物照片,各种子弹均未能穿透它
关于测试评估标准和方式也存在争议。尖锋公司认为过去9年中“龙鳞甲”系统经过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民间弹道机构的各种测试,获得了完备的弹道防护数据,加上参战士兵的亲身体验,足以证明“龙鳞甲”的优越性。而美陆军坚持认为,只有经过陆军内部测试的防弹衣才算合格,而且防弹衣测试只能采取军方内部评估测试的方式。对于外界指责其禁止士兵私购其它防弹衣并在战场穿着的规定,美陆军认为这事关部队纪律和统一指挥的问题,外界无权指责。
针对美陆军的强硬态度,尖锋公司公开要求国防部或陆军机构公开透明的测试,否则尖锋公司就会邀请参众两院议员、政府相关部门或其它有资格的人士参加公司自己组织的性能对比测试,并且将向社会人士全面展示“龙鳞甲”,让他们在没有任何外力干预的情况下接触、查看“龙鳞甲”以图用事实驳倒陆军的言论。
图示:不同的主办方试验的结果不同:上图为“尖峰”的试验,撩开防弹衣,仿真模特完好无损;下图为军方的试验,特地用红色的塑料管标示子弹穿透的位置,示意在重要的位置“龙鳞甲”无法挽救士兵的生命。
后续分析
尖锋公司与陆军的这场较量现在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从双方的唇枪舌剑中旁观者发现,这场看似两种防弹衣性能优劣的争论,实质上处处渗透着真相与利益的较量。陆军在其自身装备采购上的绝对主导权无人能够撼动,而且“拦截者”经过实战的考验,使美陆军在公开场合底气十足、态度强硬。而尖锋公司则倚仗着民意,大有将官司打到底的气势,并有意无意地影射美陆军在防弹衣测试、评估和采购过程中存在着舞弊行为。
围绕“龙鳞甲”与“拦截者”的PK,形成了观点和利益对立的两个集团。一边是以尖锋公司为核心的“龙鳞甲”支持派,其中包括尖锋公司拢络起来的媒体、社会人士、专家和购买了“龙鳞甲”的士兵及其家属。另一方是美国陆军,也包括一些使用过“拦截者”的社会人士和军事迷。美国国会的介入却使这场争论变得关系更加微妙。虽然现在国会还保持着表面上的中立,但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要求陆军对两款防弹衣的性能进行公开透明的测试。因此现在只能说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无论如何,美军士兵眼下还只能穿“拦截者”。未来“龙鳞甲”能否开禁,还要看军民两方的搏弈的结果了。
附文:NIJ标准
NIJ是美国国家司法研究所为执法人员所用防弹背心防弹能力而制订的标准:
① I级:可抵御一颗重2.6克、速度不超过329米/秒的5.6毫米长管来复枪铅质圆头弹撞击,或一颗重6.2克、速度不超过322米/秒碰击的9.65毫米径柯尔特自动手枪全金属包裹固头弹撞击。
② IIA级:可抵御一颗重8克、速度不超过341米/秒的9毫米口径手枪全金属包覆圆头弹撞击,或一颗重11.7克、速度不超过322米/秒的10.2毫米卡宾枪全金属包覆弹撞击。此外,它亦必须同时俱备I级防护等级性能。
③ Il级:可抵御一颗重8克、速度不超过367米/秒的9毫米口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全金属包覆圆头弹撞击;或一颗重10.2克、速度不超过456米/秒的9毫米大威力转轮手枪软头金属被覆弹撞击。此外,它亦必须具备l级及IIA级防护等级的性能。
④ IIIA级:可抵御一颗重8克、速度不超过436米/秒的9毫米口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全金属包覆圆头弹撞击,或一颗重15.6克、速度不超过436米/秒碰击的10.9x32半包覆式空心大威力转轮手枪弹撞击。此外,也必须同时具备I级、IIA级和II级防护等级的性能。
⑤ III级:可抵御一颗重9.6克、速度不超过847米/秒碰击的7.62毫米口径全金属包覆步枪弹(例如美军制式的M80型子弹)撞击。此外,它亦必须具备I级、IIA级、II级及IIIA级防护等级的性能。
⑥ Ⅳ级:可抵御一颗重10.8克、速度不超过869米/秒的7.62毫米卡宾枪穿甲弹(例如美军制式的M2型穿甲弹)撞击。此外,它亦必须俱备I级、IIA级、Il级、IIIA级及III级防护等级的性能。
⑦ V50:V50是衡量头盔、防弹衣等防弹性能的指标。在测验时,用1.1克的斜角金属片在1米处射击被测对象,适当调整发射的火药用量,使射击效果中有5次刚好穿透、5次刚好没穿透,即贯穿概率为50%。这时计算10次射击的金属片初速的平均值,就是头盔(防弹衣)的V50值。V50值越大,表明头盔的防弹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