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行天下(上)——“豹”1主战坦克在西欧与北欧

陆凯聊军事 2023-09-24 21:15:00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2年01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整理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比利时

从第一辆“豹”1主战坦克1965年驶离克劳斯-玛菲生产线开始,诸多国家都对这种先进战车产生了浓厚兴趣。西德之外最早决定装备这种坦克的是比利时,该国首批采购334辆“豹”1(BE)坦克、12辆训练车、6辆工程坦克。这一数量位居“豹”1家族用户的第5位。从1968年开始交付,到了1978年又采购了大约55辆“猎豹”高炮。

比利时装备的“豹”1A1坦克,该国的“豹”1早期使用橄榄绿单色涂装。

“豹”1(BE)中前16辆属于第3批生产型,其余则是第4批次。它们和德国自用版本完全一致,也都采用铸造炮塔。不过车载机枪换成了7.62毫米的FN-MAG58。为了不至于过早落伍,这批坦克的升级也一直保持和德军同步。尤其是在主炮方面,西德引进的美国卡迪拉克-盖奇火炮稳定系统生产线后,其产品也被装到了比利时的“豹”1坦克上。

比利时装备的“豹”1A1坦克,使用FN-MAG机枪是这批坦克早期的识别特征。

SABCA公司的克贝达火控系统也在这一时期被改装到比利时的“豹”1上。通过将激光测距仪与火控计算机完美组合,炮手能获得清晰的瞄准图像,这套全一体化自动火控系统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少在整个欧洲堪称最佳。

接收这批车辆后不久,比方就开始了对比测试。1974年开始又进行第一阶段120辆“豹”1(BE)的升级,改造后称之为“豹”1(BE)ALVS。后缀的含义是自动火控系统。不过奇怪的是,该国第二批次引进的“豹”1坦克没有马上进行升级改造。如此一来炮手就不得不学习两套截然不同的瞄准方式,一种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另一种则是二战后不久就已全面淘汰的传统操炮技能。

比利时版的“豹”1交付后不久拆除了车体两侧的外置工具,用长条工具箱取而代之。这样左侧是一个工具箱,但车体右侧则装了两个。车体两侧还焊有厚厚的防护钢板,前端的还带有斜角支撑架。右侧的两个储物箱正好临近乘员舱热排气出口位置,后者周围带有钢制防护板,其顶端的防护水平和储物箱相当。该车原先用的也是迪尔D139E2履带,但在升级之后,变成了可拆卸式的D640A组合块状履带板。

演习中的的比利时“豹”1A1坦克,请注意侧车身的工具箱与装填手位置的机枪,

比利时的这批“豹”1的后期改良是加装了TI全天候瞄准具,可适应各种光照条件,液压炮塔旋转装置被响应性更好的电驱动型号所取代,主炮也通过采用电稳定方式大大提高了瞄准精度。由于弹道计算机的诸元加入了炮口-瞄准参数,主炮即便是对付动态目标,首发命中率也大为提升,基本不受昼夜条件的影响。

“豹”1A5(BE)的校炮反射镜

此时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坦克改良后的人机工程水平也相比以前有了本质的提升,不过受到《欧洲常规兵力条约》限制,截止到1997年完成升级的仅有132辆,它们被统称为“豹”1A5(BE)。外观上该车和其它“豹”1A5同类不难区分,因为比利时坦克没有在炮塔上设置披挂式装甲,其它方面也存在较多差别。

“豹”1A5(EE)虽然加装了激光测距仪和夜视装置,但炮塔没有安装附加装甲。

在这批坦克上,那个被架高的瞄准箱方方正正,实在是很有比利时特色。它位于炮塔顶部偏右,挤占了原先圆形的光学测距仪,带有可拆卸栓接装甲板,侧面为斜角设计,正面为向外对开弹簧门。炮塔中心线左侧的横风传感器,则搬到了炮塔后方的弹簧基座上,车长的TRP2A单目瞄准潜望镜拉长了240毫米,能够更好地照顾到瞄准头顶部的视野范围。

“豹”1A5(BE)的炮长镜装甲盒

主炮炮管增加了热护套和独特的炮口数据参考装置,车体侧面敷设更厚的陶瓷装甲裙板(直线底边),它们炮塔右侧的烟幕发射器带有铜制防护条,与炮塔尾部的储物篮用螺栓相连,前方则与炮塔焊死。由于在现有储物篮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栓接平台架,储物篮可用空间更大;本来的涡形弹簧和较小的诱导轮消失不见,代之以前两轮部位的液压减震器。

在拥有“豹”1数量最多的上世纪70年代,比利时陆军曾经有8个以枪骑兵团为主的部队装备了该型坦克。冷战结束后,随着比利时军队规模调整,“豹”1部队大多被裁撤。其原有编制主要被“锯脂鲤”装甲车替代,但“豹”1底盘的工程坦克则依旧维持现役。

锯脂鲤装甲车是20世纪70年代瑞士研制一型系列轮式装甲车。

北约国家干涉巴尔干内战期间,比利时和卢森堡两国组建了联合战斗群,参与法国牵头的多国旅。这支干涉部队进驻科索沃北部的米特罗维卡,比方投入的装甲部队包括13辆坦克,1辆装甲抢修车2型和1辆工程坦克1型(这是比利时陆军第1独立战斗工程连的全部家当)。

2006年至2014年黎巴嫩维和期间,比利时的“豹”1装甲抢修车总是特别吃香。因为当地维和部队经常需要参与土木工程工作,建电线杆钻地都需要装甲抢修车来打孔,清理路障和废墟也要用到它的大铲。其车体前端盘上铁丝网可防人攀爬,两侧还挂上轮胎用于封锁街道(由步兵战车保护)。

装甲抢修车1型和工程坦克2型因此被比利时陆军长期留用,后者中18辆被德国FFG公司升级到了工程坦克2000标准。最主要的变化是配备了更强大的绞盘,液压系统也经过改良,车体前端增加了一部1.5吨级的小型绞盘,装甲抢修车的改造与之类似只是没有加装小型绞盘,但在车腹敷设更厚的装甲。

比利时陆军在黎巴嫩部署的工程坦克1型,可以看到其底盘工况有点糟糕,

到了2000年又有9辆坦克的底盘被克劳斯-玛菲改成了架桥车,对外商业名称为“鬣蜥”,它和之前的“海狸”一样采用类似的突击桥,不过桥长度达到26米,军用载荷可达70吨。由于适用于之前所有的同型车底盘,原先装在“海狸”车内部的许多特别架桥系统,都被搬到了车体外部。

鬣蜥轮式架桥车

2018年前后,一度传出消息称比利时有意向黎巴嫩政府军出售不超过20辆库存“豹”1坦克,但由于黎巴嫩国内政局原因,德国插手搁置了该项出售计划。

荷兰

在对德、法两国新一代坦克作了对比之后,荷兰陆军在1968年作出了采购“豹”1坦克的决定。该国首份订单数量多达415辆,之后两年又分别采购36辆和17辆。这也使得该国称为“豹”1的第4大用户国。

荷兰采购的“豹”1都是采用铸造炮塔的第4批次坦克。它们根据荷兰陆军的要求作了改动,荷方赋予其“豹”1NL的编号。炮塔两边装的是荷兰自产的六管烟幕弹发射器和防护板,外置工具箱大大多于储物架。辅助武器是一挺7.62毫米FN-MAG58机枪,有防空机枪架。

与英国酋长坦克联演的荷兰陆军“豹”1NL,其实后者就是“豹”1A1,请注意该车采用T-54风格的首上挡泥板。

“豹”1NL使用完全的美式通信设备,炮塔上的天线带有独特的盒式装甲防护板。由于这批坦克的交付年代较早,配备的是较老的迪尔D139E2履带,整个服役期间都未作更换。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批坦克上的艾美斯12A3火控系统经历了AFSL-2(NL)的升级,名字也就改为“豹”1V,字母V在荷兰语中是改良的意思。

“豹”1V安装的是霍尼韦尔稳定系统以及蔡司的超级光学炮瞄具。遗憾的是,其它配套设备比如炮塔液压系统没有上车,所以这批荷兰“豹”1无法实现真正的动对动射击。因此荷兰坦克兵也戏称“豹”1V的字母V代表荒废的意思。

这批坦克炮塔顶端的大型圆孔前端增加了独特的半圆装甲圈板,可用以安装TI瞄具,大型圆孔被螺栓加固装甲板覆盖,同时效仿“豹”1A1的样子增加了披挂式的附加装甲。1982年荷兰国防部决定引进“豹”2A4及其改型车,于是“豹”1V真的开始被“荒废”了。

荷兰皇家陆军豹2A4NL主战坦克

这批坦克大多数都以“友好价格”出售给了荷兰的盟国或发展中国家,荷兰也因此成了仅次于德国的“豹”1坦克第二大出口国。荷兰采购过的“豹”1变型车共有5种:12辆是教练车,17辆“海狸”架桥车,38辆装甲抢修车2型,另外还有25辆工程坦克1型。

海狸型架桥车

作为西德的邻国与最主要军事盟友之一,荷兰作为首批用户装备了95辆“猎豹”自行高炮(该车型在荷兰也被称为对空履带装甲车或防空坦克,英文缩写为PRTL)。这批“猎豹”主要系统构成西德的“猎豹”类似,但车体两侧带有波折裙板,炮塔侧面有带防护笼的烟幕弹发射器。

而最大的外观差别在于炮塔后的是T字外形的X波段雷达。其天线也可以360°转动,行军时放倒收纳在凹槽内。这部雷达在搜索模式时雷达向上弯折60”支起,有效探测距离与德军“猎豹”的同类雷达类似,大约15千米。荷兰的“猎豹”所用火控雷达也与德国版明显不同,荷兰版的火控雷达外形是圆锥天线罩,工作在X/Ka波段,作用距离13千米。

荷兰陆军的“猎豹”PRTL自行高炮,这批高炮的价格远高于同底盘坦克,

克劳斯-玛菲公司在1978年还与荷兰信号公司签订协议,开发了多个搭载防空导弹的自行高炮项目,在“猎豹”炮塔基础上总共提出三个方案。比如最著名的要数“罗兰”防空系统(备弹10枚,同时还有两挺7.62毫米FN机枪和反坦克导弹用于自卫),它可以使用复合光电跟踪装置;“轻剑”导弹发射车(备弹5枚,其余同“罗兰”);“小槲树”导弹系统(4枚导弹,取消机枪,炮手潜望镜保留,但增加反坦克导弹适配器)。

这些方案当然无一落实,荷兰版“猎豹”从性能上对付该国陆军面临的敌方攻击机可谓绰绰有余。其中有60辆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过雷达升级,1998年重新服役。直至2007年退役,它们基本都被安排进入长期封存。除雷达改良外同时改装了指控系统,融入32位数字式火控计算机,PLRG95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和显示器。增加了10千瓦的空调,能承受的外界温度达到46°C,空调外机盒都位于炮塔尾部。

有些“豹”1V则被改造成特种平台,比如荷兰海军陆战队的装甲抢滩救援车就以该车为底盘,绰号为“斗牛犬”。“斗牛犬”共有3辆。它们是荷兰海军陆战队的宝贵财产,每辆都有专用代号。分别为“参孙”、“赫克勒斯”、“歌利亚”。

其车体前方作了水密处理,增加了大型钢制上层建筑和防弹玻璃窗。铝制负重轮统统改成更耐海水腐蚀的钢轮。驾驶员坐在上层建筑内,原先的驾驶舱变成“敞篷”,可以吸入海水增加配重。引擎冷却和燃气、排气的管道都向上走,通过引擎甲板上的钢网排出。车上带有配重载荷增大牵引力,配备了全套专门设计的抢修设备,车体前方装了带支架的钢制推板,装有木制边缘层用于将困入沙滩的登陆艇推回海中或推上沙滩。

荷兰海军陆战队的“豹”1抢滩救援车,用于在海滩拖曳两栖车辆与登陆艇,

2013年初,荷兰政府与约旦国防部签订协议,向对方转让60辆PRTL GWL“猎豹”自行高炮和5辆装甲抢修车2型。荷兰方面负责人员培训,附带出售的35毫米弹药共35万发,另外还提供大量易消耗零备件。

丹麦

采用焊接炮塔的第5批次“豹”1中,有120辆卖给了德国的邻国丹麦,出售时间是在1974年。交付从1976年2月开始,直至1978年8月结束,名为“豹”1A3DK。这批车首下装甲底部装有特种设备安装轨,驾驶员潜望镜装有擦洗装置,车载电话箱上带有小红灯,用以提示车外人员建立通话联系,此外车体内部也做了一些改动,以便为后续的升级铺平道路。

在波黑参与维和行动的丹麦陆军“豹”1坦克,它是由一辆A3标准改装到A5DK标准的坦克。

交付丹麦后不久,大多数外部工具夹也被拆除,但两边各增加了两个储物箱。服役期间这批坦克在车体和炮塔两侧涂覆防反光材料,具备一定的减弱红外信号的作用,不过因为易脏难清洗,后来丹麦人干脆又全部刮掉了这层涂料。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丹麦的“豹”1迎来了第一轮重要的升级,完工后称为“豹”1A5DK,它用西德的EMES-18火控系统取代原先的光学测距仪。后者镜头被装甲板完全遮盖,而新瞄具则装在车长TRP2A瞄准镜前端,装甲箱体两侧开门,上端向前伸出钢板遮盖反光,后排的车长潜望镜和瞄具也相应增高。

丹麦陆军的“豹”1A5DK在上世纪末加装了激光测距仪,部分还装有推土铲。

冷战结束后,丹麦又增购了100辆“豹”1A3(第5批次)和10辆“豹”1A4(第6批次),后来也都升级到了“豹”1A5DK的标准,并都能加装推土铲和和履带宽扫雷犁。配套同底盘的工程车引进也必不可少,丹麦在1994年从荷兰以剩余物资的形式采购了一批装甲抢修车2型,外加8辆“海狸”架桥车,德国库存中也有2辆“海狸”卖给了丹麦。

也就在这一年丹麦陆军也加入了波黑维和部队,该国的日德兰龙骑兵团派出了10辆“豹”1A5DK和一批支援车辆,并与塞族陆军发生冲突。后来联合国部队在当地的任务转入巡逻,丹麦“豹”1A5DK依然长期驻扎,并加派到了35辆。直至2004年联合国将维和任务移交给欧盟为止,丹麦才把坦克调回本土。

前线部署的丹麦“豹”1在后期也称为“豹”1A5DK1。它安装了GPS装置并在防盾左侧安装了红外/白光大灯,炮塔右后方角落储存箱内还配了一台空调,为此炮塔尾舱还另装了一台本田发电机。

本世纪初,在引进更先进的“豹”2A5之后,丹麦陆军开始淘汰“豹”1A5DK。该国后来还在装甲抢修车2型基础上改造了专门为“豹”2A5服务的“野牛”工程车,不过原先的“豹”1工程车依然在役。而较老的“豹”1A5DK则于2005年退役完毕。

丹麦军方的分遣队参与了2006年4月的北约部队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但起初并无重装甲部队介入,只有一个轻型侦察连配合驻赫尔曼德省的英国陆军旅。200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分遣队负责上格罗什克河谷某地区的安全保障任务,该国政府随即决定派出4辆“豹”2A5DK加强火力,保护原先在这里的丹麦部队。

跟随“豹”2坦克前来的还有1辆经过改装的装甲抢修车2型。该车车体两侧增加了储物箱,车体后部还有个大型储物箱,负重轮两侧的裙板也有所加长,车长舱门环上加装了可快速更换枪管的12.7毫米机枪(从坦克上拆来安装上的)。

部署在阿富汗的丹麦陆军“野牛”工程坦克,其外观很容易和“豹”2工程坦克搞混。

虽然装甲抢修车2型“伺候”不动“豹”2A5坦克,不过它在前线破障行动中确实是把好手,推土铲能轻轻松松地摧毁地面障碍物、防爆墙之类的设施,战役后期该车主要用作移动式起重设备,直至2013年下半年返回丹麦。

“野牛”工程车针对阿富汗战场上装甲抢修2的短板进行专门改进:MTU 838Ca M500发动机功率增加到960马力(706千瓦),装有更完善的液压系统,重新设计的吊车达到30吨级起吊能力,车体两侧和后方平台上可搭载更多辅助工具。

为了应付无处不在的地雷,人员舱周围和底部加强了装甲防护,达到北约标准化4569-5和3级,车体顶部有遥控武器站,装一挺12.7毫米机枪(带有TI瞄具)。值得一提的是,该车的迪尔940A履带和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是同款,而取代旋臂吊机的多节式挖掘臂则是丹麦本国企业喜德莱玛的产品。

“野牛”工程车在2009年9月进驻阿富汗伴随“豹”2A5DK,曾经换上和M1“艾布拉姆斯”坦克同样的扫雷犁,变身为一辆装甲扫雷车。但该车也在扫雷行动中‘光荣负伤’过,至少两次遭到路边地雷的暗算。其中第二次发生在2012年2月28日,当时车速接近30千米/小时,爆炸发生时车组成员正好打开舱盖,巨大的冲击波将他们震得晕头转向,虽然身体并无大碍,但工程车严重受损,多个负重轮松脱滚落。

显然“野牛”工程车并不适应这种松软的沙土环境,被打瘫后难以动弹,同行的修理车也无能为力。最后反还是让“豹”2A5DK坦克把2辆“半身不遂”的保障车拖离了险地。

丹麦军队豹2A5主战坦克

挪 威

另一个装备“豹”1的北欧国家是挪威。该国在1968年末发出70辆“豹”1坦克和6辆装甲抢修车2型的订单前,曾对该车展开广泛的测试。参与挪威陆军选型测试的是第4批次带铸造炮塔的“豹”1新车。挪威将其命名为“豹”1NO并给主炮加装了热护套,车体两侧增设裙板,并对其行走机构作了一些改动,换上了更宽的负重轮和最新的迪尔D640A履带。

使用激光模拟训练装置的挪威陆军“豹”1NO坦克,首上装甲携带了一副雪橇。

也许是路况不同于德国,挪威倾向于在这批坦克上装更多的履带松紧器。因为在挪威的严寒环境下,履带松紧器经常会冻住并和支架粘在一起。情急之下可以拿用完的木制主炮弹箱垫在下面,更稳妥长远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专门的储藏箱安装在首上甲板。

冷战结束时这批“豹”1NO经历了第一次重要升级,加装了EMES18一体化火控系统,炮塔液压驱动被响应性更好更安全的电驱动所取代。驾驶员潜望镜上带有高压清洗器,排气口部位还设计了一个训练时专用的可拆卸式防热板(外层为塑料,内层为铝板)。和丹麦的“豹”1坦克一样,挪威的“豹”1NO也在电话箱上装了个小红灯,用来向车外人员发出提示。

在极寒地区进行演习的挪威陆军“豹”1NO坦克

几乎同时挪威还从西德接收了两批退役的“豹”1整车,其中59辆为“豹”1A1A2,另外33辆是“豹”1A5。前者在防盾上增装了辛腊德LV-3激光测距仪,获得了“豹”1A1NO的新名字,后者则用吉驱90BL电动炮塔驱动装置取代原先的液压驱动,还在第1负重轮和第2负重轮部位用液压减震器代替了原来的螺旋弹簧,新代号为“豹”1A5NO2。部分坦克后来还作了一些细微改动,炮塔后方补了一些加强筋,拉长了储物架,同时加强了空心装甲。

2001年,挪威开始引进“豹”2坦克。这也开启了“豹”1A5NO系列的退役进程。2011年,“豹”1从该国陆军退役,但“豹”1底盘的装甲抢修车至今依旧在役。

4 阅读:295

陆凯聊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