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集结号》的军事话题

陆凯聊军事 2023-09-23 21:14:03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8年02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整理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兵器》数字化保存过程中,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在期望与怀疑中,2007年笔者观看了电影《集结号》的北京首映。很显然,这是一部游离于大众与专业之间的商业娱乐片,而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战争片。但即使在挑剔的军事爱好者眼里,《集结号》也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尝试。

华东城镇之巷战

影片一开始就以帆布纹理为底色的字幕,将观众拉到了“1948年的解放战争时期”,韩国技术人员为解放军中野某部和国民党军设计了一场华丽的巷战,建造了一个长300米的街区,比《拯救大兵瑞恩》的街道长一倍。影片虽然刻意淡化了历史背景的细节,但建筑风格和电线杆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淮海战役。

在街垒这边,连长谷子地(张涵予饰)投出一枚美式烟幕弹;6名解放军战士戴着美式钢盔跳出战壕,排着类似影片《太极旗》里的战术队形,沿着空无一人的街道搜索前进;连队主力麇集其后,士兵们不时还用美国特警SWAT风格的手语联络。

短暂的沉默很快被国民党军的炸药打破。连续爆炸的预埋炸药将进攻部队炸得乱成一团。枪声大作。长柄手榴弹和菠萝形手雷横飞。在这一幕里可以听到M3冲锋枪(绰号“黄油枪”)慢吞吞的打桩声、BAR自动步枪清脆的点射声以及M1919勃朗宁机枪快节奏的“突突声”。笔者第一次注意到连长手中的美制M1903春田式步枪、指导员的英造斯登Sten冲锋枪、机枪手的加拿大79勃然式轻机枪和标志性的风镜以及特等射手姜茂财(王宝强饰)的约翰逊M1941自动步枪。

小队机枪手

顺溜入镜既视感

从武器设置来看这一幕有全套美械的嫌疑,毕竟道具制作人员多数来自韩国,对中国的解放战争了解不足,对解放军班组战术的理解大有问题,对战斗经过的展开也缺乏层次感、没有章法,但与国内以往影片的战争场面相比已有显著的进步了。如果将9连的士兵们全部换成三八式步枪,让排长和指导员背上汤姆逊冲锋枪,再加上土工作业,就显得合理多了。

影片安排这场急匆匆的巷战只是为了描述9连的重大减员以及指导员阵亡、枪毙俘虏,将连长送进禁闭室,因此显得有些节奏混乱。

窑场阻击战

谷子地带着残存的47名官兵,从团长手中受领了窑场阻击的任务,并得到了马克辛重机枪2挺、子弹3000发,德国造老式山炮1门、炮弹5发以及炸药无数。与补给同时抵达的还有曾当过逃兵的新指导员王金存(袁文康饰)。

阵地刚刚准备完毕,一顿105毫米榴弹就毫无征兆之地劈头盖脸砸了下来。一名战士被炮击震死。这段炮击的拍摄相当着力也相当真实,从中可以看出韩国军事片对战争的理解,绝非以往国产片对炮兵威力的轻描淡写。

炮火过后一切重归死寂。有胆大的战士探出头去,只见白雪覆盖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全是国民党军,正在迅速向窑场制高点发动冲击——大批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以散兵线队形迅速跨沟过壕,满眼皆是闪动的钢盔,犹如阳光下粼粼的波光。

在那一瞬间,笔者联想起美国大片《勇敢的心》中300名英格兰骑兵从山坡后杀出的场面。从兵力看来,国民党军只不过发动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连级规模冲锋,但其人海般的杀气却激起观众席上一片惊呼。观众们着了魔一样注视着9连战士们拧开手榴弹,尾盖“叮叮当当”地掉在弹药箱上——战争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这些细节。

战壕外杂沓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国民党军士兵的面孔表情都清晰可见时,战斗打响了。影片的细节相当出色,手榴弹在人群中炸开,马克沁作扇面射击,步枪一发一发地将敌人打翻,没有出现以往国产片中的汽油弹或莫名其妙的现代自动武器。

不过这段场景在装备和战术方面的处理还是有一些不足。首先特等射手姜茂财使用一支美制约翰逊M1941步枪,而且国民党军射手也使用相同武器。M1941和M1伽兰德步枪弹药通用,采用10发鼓形弹巢供弹桥夹装填。一般认为其精度确实胜过M1步枪,拿来作狙击尚能胜任,但此枪产量很小,只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些装备。我军曾经在朝鲜战争中缴获若干,但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都没有使用记录。

从上至下分别为M1伽兰德、约翰逊M1941、M1半自动卡宾枪

M1941约翰逊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是其他步枪都没有使用过的10发内置旋转弹仓,

其次,排长使用一支苏制PPS-43冲锋枪,俗称铁把冲锋枪。它应该出现在朝鲜战场和雷锋时代。虽然解放东北的苏联红军也使用过它,但没有提供给解放军,更不应该跑到四野不曾参与的淮海战场上来。另外,谷子地使用的苏八望远镜(苏制8×30双筒望远镜)、国民党军官手中挥舞的苏式TT手枪以及被击毙敌兵身上的56式冲锋枪装具也都属于比较明显的纰漏。

苏制7.62毫米PPS-43冲锋枪

此外影片中防御阵地较为粗糙,没有纵深;重机枪火力点很外行地暴露在阵地前方;连长直接指挥士兵,班排长形同虚设(可能与9连兵员数量大辐缩水有关);阵地没有方位感,没有距离感。这些国产片的毛病同样在这段场景中存在。

剧照:9连战士正在向进攻的敌人射击。

“飞雷”与坦克

毕竟区区一个半排难挡国民党军的兵力优势。就在解放军阵地即将被突入之际,一样新兵器出现了,它就是“飞雷”。

“飞雷”又称炸药掷弹筒。它以空汽油筒作为发射筒,内填发射药,可将20千克炸药包抛射到150米以外。这一武器最早由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战士发明,在当时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火炮全部丢光的情况下发挥过重大作用。淮海战役时动用的“飞雷”超过100门。黄维兵团称之为“特大威力炮”,《集结号》中6门“飞雷”同时射击的强大威力使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草草收场,而9连也只剩下十几名战士。

新的麻烦到来了,国民党军出动了坦克。为了对付这些难缠的铁家伙,9连不但搬出了看家的75毫米老山炮,还大量使用燃烧瓶攻击坦克,部分场面类似俄罗斯影片《第9连》中打坦克训练的镜头。

坦克大战是本片的高潮,但也是最大的纰漏。影片中前后动用了两种型号的道具坦克,。第一批进攻的两辆美式M26重型坦克用62式坦克底盘改装,炮塔还加装了勃朗宁机枪,但从底盘和行走部分可以看出它的本来身份;另外一种是M4A3道具坦克,其改装方式不明。这两批坦克都是电影《淮海战役》中使用过的。

剧照:国民党军坦克正在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

然而无论哪种坦克,都从未在解放战争中出现过!据有关资料,国民党驻印军只在中南半岛对日作战中使用过36辆租借的短身管M4A3坦克,这些坦克由美军担任车长指挥,中国士兵只担任驾驶员和炮手,远征军回国时全部被美方收回。而美制M26坦克从未装备过国民党军。实际上国民党参加内战的主力坦克是数十辆M3A3轻型坦克。电影《南征北战》中的张军长以及史实中的黄维就是乘M3A3坦克逃跑时当了俘虏。

国民党军装甲兵教导总队战车第一团装备的美制M3A3型轻型坦克

整个淮海战场上的国民党各类坦克总数二三百辆为了攻打解放军一个半排、区区48人的防御阵地,国民党军就先后派遣了2辆M26、3辆M4A3以及近1个营的步兵和炮兵部队。如果是实战,9连的数十名战士在这样的优势兵力下最多能抵抗半小时。但剧情设置却让9连坚持了一天一夜,并击毁3辆坦克,杀敌数百人。这种设置很值得商榷。《拯救大兵瑞恩》里德军用两辆“虎”式,配合两排步兵进攻,最后仅被美军打坏一辆坦克。

剧照

军服癖与军魂的反差

战场转眼到了4年后的朝鲜横城前线。在这段场景里,不但又见到了M26坦克硕大的防盾和细长的炮管,美式中吉普上穿雪地伪装服的“联合国军”官兵,也看到了谷子地们全新的李伪军行头——围脖、涂有韩军军衔的钢盔以及美制M1卡宾枪、M1917步枪。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M26重型坦克

联想此前谷子地在野战医院中见到新换的一身黄色解放军制服和红星“八一”军徽以及更早时候9连战士们的美式钢盔、八路灰军服,令人不禁怀疑制作人员是否有一种特殊的军服癖呢?

在其后紧接着展开的和平年代情节中,我军的55式军装、军衔、船形帽、苏式军用雨衣、马靴马裤纷纷登场。男女主人公的制服上,卫生兵,炮兵兵种章等佩饰也一样不缺,显得格外乍眼。非但如此,嘎斯吉普、苏制M1944/53式步骑枪等同时代的装备也在这里刻意露面。联想到志愿军的军服、美军坦克兵考究的行头,影片的军服癖非常明显。但是能将这些服装准确地考据、复制出来,说明剧组下了很大的力气,多多少少给笔者一些欣慰。

《集结号》全片没有女性角色多少戏份,已属罕见。但在把握我军的军事传统上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我军历史上有过无数次残酷的阻击战,从狼牙山五壮士到“最可爱的人”,从关家垴到上甘岭,有多少连队打光了又重建。这是步兵连队最光荣的事情,但本片中的9连以全体牺牲为代价(仅连长生还)光荣完成阻击任务,最后却被撤销番号。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

0 阅读:356

评论列表

逆火

逆火

4
2023-09-29 23:21

《集结号》是根据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翻拍的。

做梦罗汉

做梦罗汉

1
2023-09-29 18:22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手里确实🈶约翰逊步枪,网上有照片,作者可以百度一下。曾经🈶大咖写过此枪是如何到解放军手里的。

陆凯聊军事

陆凯聊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