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2月,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的红薯地里,村民一锄头刨出了大唐的“时空胶囊”。一座斜坡形长墓道土洞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两件珍宝,不仅将唐代神秘将军戎马人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还解读出了唐代的强盛密码。
金丝玉梁系山河—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在椁室东南角,人们发现了尘泥不改其辉煌之色的蹀躞带。

蹀躞带起源于游牧民族“束衣携物”传统,用来随身悬挂算袋、刀子、砺石等“蹀躞七事”。北周将其纳入官服体系,并融入中原玉文化。《周书·武帝纪》记载:“一品金带十三环,二品金带十一环,三品金带九环”。可见,在北周一朝,蹀躞带不仅有使用功能,还是身份与功勋的彰显。

在这座唐墓中发现的蹀躞带可谓精美异常。整条玉带由三件圆首矩形带銙、八件圆形带銙以及圆首矩形铊尾、圆形偏心孔环、忍冬形蹀躞带饰、玉带扣组成。复原后长度达到了150cm。但看白玉材料,已是一件奢侈品,更何况这玉带还镶金嵌宝。

玉带采用金银错技术,在框底内镶嵌金片,在金片上制出花卉图案,并镶彩色玻璃“宝石”。整体看去,玉质温润,纹饰细腻,做工精湛。从一件玉带就能窥见大唐一朝的豪华富丽。
水晶寒芒照铁衣—水晶缀十字铁刀
静静躺在棺床东侧的环首铁刀,以0.84米的修长身形劈开千年时空。刀刃处"百折百练"的错金铭文如游龙潜行,表明它的材质很可能是经过反复叠打而制成的百炼钢。长刀整体平背直刃,近手的刀柄包金,刀刃一侧包金较薄,而环首一边则偏厚。面对这穿越1400岁月“劈砍而来”的宝刀,专家一眼认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刀!

在冷兵器时代,汉帝国就利用先进的锻钢技术制做了窄身、直刃的环首长刀,打出了“强汉”的威武。而钢铁环首刀自汉代诞生,一直沿用到唐代,是为唐代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之父。因为唐代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唐刀入葬,因此存世的唐刀非常少见,但人们仍可以在隋唐壁画中,一窥这利器的风采。

此外,出土时在刀柄附近还发现一枚雕刻得惟妙惟肖的水晶猪,专家们猜测,这水晶猪可能是刀绳上的饰物。

锋芒之刃点缀水晶萌物,其中的反差萌令人嘴角上扬,但实际上,这水晶猪的存在可不是卖萌的,而是有战无不胜的寓意。
原来,大唐文化开放融合,西域祆教非常盛行,在祆教中以“野猪”为战神象征,而这把唐刀佩一只水晶猪,也是希望战神护佑。
关山万里将军路—早逝的青年才俊
长眠于韦氏皇后家族墓葬西南,腰缠精美玉带,手持威武唐刀,这位时隔千年仍不改威武气质的墓主到底是谁呢?
虽然时间久远,但好在,这墓葬并没有被盗扰,人们在墓志铭中,窥见了墓主人的生平。他是窦皦,系出关陇军事贵族窦氏家族。他是李渊的侄子,是李世民的表兄。窦皦所在的家族屡次站队成功,先是,在隋末,认准形势,追随李渊起兵,随后,在宣武门事变中为李世民提供助力。
而窦皦不仅有好眼色,还在戎马生涯中立下战功,公元619年,窦皦授封秦王府的右亲卫车骑将军。在征讨刘武周和王世充,窦皦立下战功……

如墓志上记载:阵必先陷,战无不克,因此屡被加官进爵,为上柱国左亲卫府中郎将,为禁军首领,又负责东宫西宫的警卫,以上柱国论,其官阶为正二品……
如此一员干将,应该在史书上留名才对。可是《新唐书》和《旧唐书》却没有窦皦的传记……而这背后原因有两种,一是不幸早逝,因病去世时年仅31岁!二是生不逢时,唐初将星云集,即便是一代天子也是战神附体。所以,史书“纸墨镜贵”,也就无暇记录这位早早陨落的将军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在史书上没有留下迤逦笔墨,但在墓葬中,窦皦还是留下了大唐强盛的密码。正如墓葬中的“金玉兵戈”,恰似大唐帝国的阴阳双鱼,蹀躞带上文化包容,映照强族的开放胸襟;铁刀上的前年星芒,凝固帝国的尚武精魂。能用战马丈量世界,也能用胸襟包容四海,不愧,是盛唐气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