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被人称为“慢性杀手”,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会无声无息地侵蚀人的健康,增加焦虑抑郁风险,加速躯体器官衰老,久而久之,无异于一场缓慢的自杀。而尤其让人意外的是,医务工作者也并非失眠问题的“免疫者”,反而更易中招。

外科医生林医生就是这样一位失眠患者。他30多岁,是医院的外科骨干,从医多年,日以继夜地忙碌、值夜班再常见不过。他本以为习惯了外科工作节奏就能适应失眠的状态,但随着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及连续几次手术后的心理紧张与疲惫,林医生逐渐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症状,每天只能浅睡一两个小时。
最初,他认为凭借毅力挺过去就会改善,可是整夜盯着天花板、听着钟声滴答就是无法入睡。长期如此,注意力不集中了,手术中容易出现小差错,身体也变得极其疲软,记忆力明显下降。林医生意识到,这种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隐患。

后来,林医生开始尝试多种助眠方式,包括调整作息、喝牛奶、听催眠音乐甚至轻度跑步,但效果都不明显。他想到了服用助眠药物,但传统安眠药让他心里顾虑重重,常见安眠药物存在依赖性、耐受性和早醒现象等不良反应,而且有的药物甚至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尤其在专业要求严格的外科手术中,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风险。
一次机会,林医生参与了一场医院的学术研讨交流会,其中一位神经内科专家提到一种中药植物提取剂型的药物:盐酸罗通定片。这种药物通过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自然的生理睡眠,起效快速稳定,且没有明显的依赖性和耐药性。这让饱受失眠困扰的林医生眼前一亮。

抱着谨慎而试探的态度,林医生开始服用盐酸罗通定片。他发现该药起效非常快,几分钟后便能感受到明显地放松状态,约10分钟左右,他的意识开始渐渐模糊,竟然毫无压力地自然进入睡眠状态。这一睡,便整整8小时,期间没有再被梦境和噩梦困扰。他醒来时神清气爽,头脑特别清晰,连他自己都惊讶似的,仿佛回到了婴儿般的睡眠状态。
连续数夜效果稳定,并未察觉明显的不适,林医生逐渐安心。因为良好的休息保证了身心高效运作,他重新找回了工作时的专注和平稳,手术中状态极佳,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也纷纷表示,他整个人精神状态都焕然一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种药物并未表现出耐药性,也没有明显的成瘾风险,便越发感叹其药性的温和而有效。

不过,助眠工具终究只是改善睡眠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仍然是养成规律作息、保持乐观心态以及释放自身压力。毕竟,健康的睡眠还需要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去支撑。
温馨提示:市面上还有一种名为罗通定片的药物,其与盐酸罗通定片虽然名称类似,成分也相近,但二者在药效作用、剂型以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是不同的药物,临床使用时需明确区分,注意选择。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8, 51(5): 324-335.
[2] 陈秋生, 李志刚. 罗通定类药物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 39(12): 1287-1290.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盐酸罗通定片临床评价和安全性分析报告(2020版)[R].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