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年,辽景宗因病去世,宋太宗认为辽国的当家人萧太后,是个寡妇,没有能力,他便得意忘形,对重臣说道:“一个女流之辈,能有多大能耐?攻其必胜啊!”然而,他一直被吊打。
他不知道的是,萧绰从小聪明能干,深得父亲萧思温宠爱。长大后,更是有勇有谋。
969年,萧思温在辽穆宗被杀后,助辽世宗次子耶律贤登基,是为辽景宗。景宗封萧思温为宰相,并征召其女萧绰入宫。萧绰很快成为皇后。
982年,辽军进攻宋朝,结果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这还是辽景宗最后一次亲征,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享年才35岁。皇位传给了他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由其母萧太后萧绰摄政。
一个未成年的小辽主上台,你说情况危不危险?
辽朝诸王宗室个个手握重兵,这会准又要坐不住了。果然景宗刚咽气,局势就动荡起来,皇权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萧太后身边两个心腹韩德让和耶律斜轸站了出来:“放心吧,我们来扛。”两人果断稳定了局面,韩德让还秘密带人保护太后和小辽主的安全。
接下来,萧太后就开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她调动官员,削弱诸王的兵权。限制部族军权,加强皇权。关键的军事改革更是厉害,萧太后直接将禁军收为己用,要让所有军力听从中央。
一系列果断举措下来,萧太后成功稳固了政权。这辽国就由一个小寡妇当家做主了,她儿子也就是个傀儡,权力都在她手里。
在南方的宋朝正苦恼要不要去打辽国,收回燕云地。宋太宗想打,但大臣们意见不一。这时候一个重要情报传来,原来辽景宗死了。
宋太宗觉得时机成熟,正要打呢,传来辽国新主刚刚继位,军政大事都听太后摆布。宋太宗更加看好局势了:一个女流之辈,能有多大能耐?攻其必胜。
于是,宋太宗派人去辽国议和,想先示好,免得打起来两方都伤。谁知,辽国不吃这一套,说宋使者没有正式国书,关子我不开。
宋太宗这下脸上挂不住了,被一个女人刁难,也忍无可忍。既然你不和,那就别怪我动武。宋太宗大动干戈,誓要给辽国来个突然袭击,让辽太后知道知道,大宋天子的厉害。
后人感叹,宋太宗这就是典型的误判形势。萧太后改革有方,将辽国国力提升了不少。一个小小女流之辈,哪是宋军可以随意欺负的?这场战争,注定是宋军要吃大亏的……
隆绪继位为辽圣宗后,萧绰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以太后身份辅政。通过一系列措施,她巩固了自身和儿子的权力,开创了辽朝太后执政的先河。
萧绰凭借其过人能力和决断力,在辽景宗突然驾崩的危机中稳住局面,确保了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展现出了一个女性执政者的政治手腕和魄力。
历史就是这样,强者不一定永远强大,弱者也不会永远软弱。当一个女性掌权者有远见和魄力,她同样可以创造奇迹。而轻视女性的想法,往往会给人带来惨痛教训。当我们面对一个看似弱小的对手时,切不可有侥幸心理。因为弱者也可能暗藏巨大力量,这种轻敌和偏见往往会使人付出惨痛代价。
历史上不乏弱势一方后来大反转的例子。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谦逊谨慎的心态,不要因为对方目前弱小就轻视或漠视他们。
萧太后和辽朝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女流之辈掌权,加上新主刚继位,辽朝看上去弱不禁风。但萧太后不简单,她进行改革振兴辽国,积蓄了力量。宋朝误判形势,才导致了接下来惨败的结果。
面对看似弱小的对手,更不可有侥幸心理,这可能给我们未来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