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传说里,好多蚕桑故事都跟蜀地也就是四川有牵连。在古蜀人的神话世界中,蜀王大多是造福百姓、谋求福利的人神一体。就像蚕丛,他教百姓养蚕;鱼凫呢,教百姓捕鱼;杜宇教百姓种地务农;开明领着百姓治水。蚕丛这一族啊,养蚕是主要经济活动。传说蚕丛氏穿着青衣到民间劝农桑,所以得了个“青衣神”的名号。
传说哪来的呢?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首次展露神秘模样。很快,到了2019年,三星堆遗址,又掀起考古新热潮。新挖的六个坑,还有里头的文物,让三星堆再度成焦点,文物一亮相,举世皆惊。随着不断发掘,好多珍贵独特文物现于世人眼前,古蜀文明的璀璨神秘,把全世界都震住了。三星堆人平常咋生活?前面讲了他们先吃小米后来改吃大米。这次啊,咱们从穿着和住房的角度,去破解三星堆文明,再现三千多年前的生活百态。
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开了个超重要大会。专门研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成果。会上,三星堆遗址新突破成焦点。这些成果,对探究古老中华文明意义重大。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有惊喜发现——丝绸!在4号坑,青铜器旁灰烬层里,挖出新奇物。青铜器物表面,考古人员发现大量黑色灰烬物质。
专家用免疫学方法,在那层找到强丝素蛋白信号。表明曾有大量丝绸被烧,也解释了灰烬多的缘由。显微镜下观察,是平纹编织纺织品。结合酶联免疫分析,判定是丝绸制品。意味着三星堆时期贵族衣物可能是丝绸,工艺或许是刺绣。后来三号坑灰烬层又现丝织物痕迹。
1986年青铜大立人现世,它身上纹饰超有想象空间。这大立人像,高1.72米,加高台共2.62米,重约180公斤。如果仔细瞧这大立人,衣服有三层,纹饰精美又复杂。衣服材质可能是丝绸。虽说学术上没定论,但这次发现没准是个强有力的证据。目前看古蜀人服饰不单一,除丝绸,还有葛麻等天然材料。但葛麻衣物防寒差。由此推断,三星堆时期气候较为暖和。
他们怎么住呢?
在住的方面,三星堆有木骨泥墙。在建筑材料上,三星堆人爱用竹子。木结构能通风,泥墙可防潮,适合四川盆地湿润多雨气候。台地的建造,是为防季节性洪水与高地下水位。把地面抬高,减少潮湿和洪水对居住的影响。三星堆人还在地面挖沟槽、设柱网,利于排水,适合多雨气候。很多房址遗迹显示,建造时就考虑气候适应与防范坏天气。城墙和壕沟,不仅能防御,还能管水、调水,让城内保持干燥。竹子喜暖、需水足,最宜16℃到25℃生长。
说明什么呢
丝绸生产靠桑树和蚕。桑树与蚕生长,要温暖湿润气候。温度18℃到30℃,湿度70%到80%为佳。四季分明稳定,利于桑树生长、家蚕生命周期稳定。适量阳光、长无霜期,对桑树光合作用、生长关键。能助桑叶积养分,保蚕有食,促蚕发育。亚热带季风与温带气候区常见,像我国中西部、印度部分地区。
水稻呢,通常长在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那气候高温多湿,水资丰富。给水稻好环境、长生长期,助其生长发育。小米爱温暖气候,需足阳光、适量降水。最宜生长温度20℃到30℃。温度高时长得快,极端温变会影响产量。四川年总降水量1100到2000毫米,日照1400到2200小时,有效积温6500℃到8000℃。这些条件对水稻小米生长有利。竹子最宜生长温度16℃到25℃,四川气候符合竹子对水、温、土要求。
据研究商朝时四川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大概2℃。气候更暖和。当时四川地区应该植被覆盖率高,森林密,生态好。给当时人类很多资源,生存环境也好。不过,历史资料有限又不确定,这次的发现可能也是个有力证明。
问题来了
那么多象牙出现在那片古老土地。咋回事呢?是当地自产的吗?当时真有那么多大象?还是从远方来的?要是远方来的,走啥途径呢?
各位朋友
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