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作者鲍圭埃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封信》,书中注明作者是德国的鲍圭埃特。
其实,这位女作家在中译本中使用的译名为:吉娜·卢克-帕奎特或吉娜·若克-帕奎。
女作家一生出版了二百多本书,多是绘本图书,内容不长,但也不得不佩服女作家的才如泉涌,滔滔不绝。
吉娜·卢克-帕奎特还写过一些现实题材的读物,在德国小读者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多德国青年人,都在讨论吉娜·卢克-帕奎特笔下那些柔肠百结的爱情小说,讨论小说里的对情感与人性的分析。
吉娜·卢克-帕奎特被译成中文的“唯二”两本童书,都是绘本童话书,分别是署名为吉娜·卢克-帕奎特的《木木熊,快来》与署名为吉娜·若克-帕奎的《四色王国》。
《木木熊,快来》原版封面
但是没有一本绘本上注明,它们的绘本书的作者,就是小学教材《一封信》的作者鲍圭埃特。
这也是一个颇为滑稽的现象。
《四色王国》原版封面
一方面,是授课老师不知他们讲授的课文作者鲍圭埃特究竟是何许人也,另一方面,出版社平行世界般地出版德国女作家作品,但却不知道去沾光一下绘本书作者的作品被选入小学教材带来的奇货可居。
吉娜·卢克-帕奎特的很多作品,在她的德国母土也被选入教材,让学生理解与分析。
下面,笔者找到了一篇吉娜·卢克-帕奎特的作品《朋友》。也不知道它有没有译文,至少我搜索了一下网络,没有看到有中文译文。
这篇文章也被收入了德国低年级的教科书。笔者觉得这篇课文很有深意,与《一封信》的风格颇为相似,因此笔者试着通过翻译软件,将其翻译成中文。
因为笔者不懂德文,但看德文的词组,与英语还是稍有相似,多少能够摸着一点边,知道德语原文的大致语句排列,尽管如此,都无法改变笔者的翻译只能是机械的硬译,好在机器翻译基本把大义翻译过来了。既然没有人对吉娜·卢克-帕奎特的作品感兴趣,笔者就不揣浅陋,抛砖引玉吧。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原文:
Freunde
nach Gina Ruck-Pauquèt
“Wohin willst du?” fragte der Vater.
Benjamin hielt die Türklinke fest.
“Raus”, sagte er.
“Wohin raus?” fragte der Vater.
“Ja raus”, sagte Benjamin.
“Und mit wem?” fragte der Vater.
“Ähm...”, sagte Benjamin.
“Um es klar auszusprechen”, sagte der Vater, “ich will nicht, dass du dich mit diesem Josef triffst!”
“Warum?” fragte Benjamin.
“Weil er nicht gut für dich ist”, sagte der Vater.
Benjamin sah den Vater an.
“Du weißt doch selber, dass dieser Josef ein...na, sagen wir, ein geistig zurück gebliebenes Kind ist”, sagte der Vater.
“Der Josef ist aber in Ordnung”, sagte Benjamin.
“Möglich”, sagte der Vater. “Aber was kannst du schon von ihm lernen?”
“Ich will doch nichts von ihm lernen”, sagte Benjamin.
“Man sollte von jedem, mit dem man befreundet ist, etwas lernen können”, sagte der Vater.
Benjamin ließ die Türklinke los.
“Ich lerne von ihm, Schiffchen aus Papier zu falten”, sagte er.
“Das konntest du mit vier Jahren schon”, sagte der Vater.
“Ich hatte es aber wieder vergessen”, sagte Benjamin.
“Und sonst?” fragte der Vater. “Was macht ihr sonst?”
“Wir laufen herum”, sagte Benjamin. “Sehen uns alles an und so.”
“Kannst du das nicht auch mit einem anderen Kind zusammen tun?” fragte der Vater.
“Doch”, sagte Benjamin. “Aber der Josef sieht mehr”, sagte er dann.
27 “Was?” fragte der Vater. “Was sieht der Josef?”
“So Zeugs”, sagte Benjamin. “Blätter und ganz tolle Steine und so. Und er weiß, wo Katzen sind. Und die kommen, wenn er ruft.”
“Hm”, sagte der Vater. “Pass mal auf”, sagte er. “Es ist im Leben wichtig, dass man sich im mer nach oben orientiert.”
“Was heißt das”, fragte Benjamin, “sich nach oben orientieren?”
“Das heißt, dass man sich Freunde suchen soll, zu denen man aufblicken kann. Freunde, von denen man etwas lernen kann. Weil sie vielleicht ein bisschen klüger sind als man selber.”
Benjamin blieb lange still.
“Ach so”, sagte er endlich, “du meinst, dass der Josef dümmer ist als ich? Dann ist es doch gut für den Josef, dass er mich hat. Nicht wahr?
翻译:
朋友
作者:吉娜·鲁克·鲍奎特
“你想去哪里?”父亲问道。
本杰明握住门把手。
“出去,”他说。
“去哪里?”父亲问道。
“我出去逛逛,”本杰明说。
“和谁在一起?”父亲问道。
“嗯……”本杰明说。
“我要和你说清楚,”父亲说,”我不想让你见到那个约瑟夫!”
“为什么?”本杰明问道。
父亲说:“因为与他在一起,对你没有好处。”
本杰明看着他的父亲。
“你自己也知道,这个约瑟夫是个……好吧,我直截了当说吧,是个智力有一点障碍的孩子,”父亲说。
本杰明说:“没有这一回事,约瑟夫做事很有条理。”
“可能吧,”父亲说,“但你能从他身上学到什么?”
本杰明说:“我不想从他身上学到任何东西。”
父亲说:“你应该能从你的朋友那里学到一些东西。”
本杰明放开了门把手。
他说:“我正在向他学习叠纸船。”
父亲说:“你四岁时就能做到这一点。”
本杰明说:“但我又忘了。”
“还有什么?”父亲问,“你与他在一起还能做什么?”
本杰明说:“我们四处走动,看看一切,诸如此类的事。”
“你不能和另一个孩子做这样的事吗?”父亲问道。
“是可以,”本杰明说,”但约瑟夫看得更多。”
“什么?”父亲问道,“约瑟夫看到了什么?”
“他擅长很多东西,”本杰明说。 “树叶和非常棒的石头之类的。他知道猫在哪里。当他发出一个信号,它们就会跟过来。”
“嗯,”父亲说。“小心点,在生活中,始终向上看很重要。”
本杰明问道:“向上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你应该寻找可以仰望的朋友。你可以从中学到东西的朋友。因为也许他们比你聪明一点。”
本杰明沉默了很长时间。
“哦,”他终于说,“你的意思是约瑟夫比我更笨吗?那么约瑟夫有我是件好事。不对吗?”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短文中,父亲的观念,是势利的,也是现实的,就是人要找一个高过自己、有利于自己的朋友。
而儿子的观念,是认为应该帮助别人。
父亲提出了一个理念,就是与高于自己的朋友相处,才是人生正确的选择。
儿子按照父亲的逻辑,得出了他的结论,但是他的站位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就是朋友与自己相交,获得收益,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父亲从自私的角度出发,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才是朋友,而儿子也看中了朋友相交中的有利成份,但是,他从朋友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朋友交上自己,是一件正确的事。
所以孩子的站位更高,也堵塞住了父亲的逻辑漏洞。因为父亲不可能明目张胆地鼓励儿子自私,父亲只能在冠冕堂皇的语境中,才能教育儿子要攀附高于自己的人,但儿子从“利他”的立场,证明这一个朋友是有利于朋友的,既然是对别人有利的朋友关系,父亲还有什么理由予以阻止呢?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封面
儿子巧妙地从逻辑上战胜了父亲,也构成了这篇短文的巧妙的构思,给故事安置了一个逆转的一招制胜的结尾,这也是我们认为这篇短文内容虽短但意蕴深远的原因。
而更为重要的是,短文中儿子提供的逻辑,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到更多的工作、生活、情感诸个环节。
我们谈恋爱,讲究门当户对,热衷攀高枝,企求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利益输送,那么,为什么不能如短文中所说的反过来,看成自己对别人的益处呢?
再扩大至单位、地区乃至国家的交往,我们是否也要考虑一下,与那些不如自己的一方产生互动与交往,能够给对方带来好处与利益,这不也是社会跨区域交流中的一种正当的选择吗?
所以,这一篇短文确实折射出一种思辨的深度与力度。整个故事的表象,是一个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一段思考冲突,但这个表象却具有普适的社会意义。这就像梦境一样,表象是局限于一个非常具象的梦境,但是梦境的背后的心理指向却是做梦人的真实的内心思绪定位。
这也是心理学著作《自卑与超越》中对梦的正确的阐述的真义,那就是光怪陆离的梦的表象之后,却有着现实的心理支撑。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这一篇《朋友》的短文,通过父与子的冲突,反映的是人际相处、社会相处、国别相处究竟如何对待人类的地位悬殊、能力悬殊、财富悬殊问题,甚至可以沿用到阶级差异的问题。
如何打破人类阶层之间的各种壁垒,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难题,而这一篇课文以小博大,在短小的篇章里,直指人类的一个值得深思与反思的重大课题。
这就是《朋友》的妙处。也可以看出,这篇短文的作者的细腻内心、发掘能力与思辨力道。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从《一封信》里勾勒出的小女孩一家的亲情期许到《朋友》里作者揭示出的朋友相处之道的社会诘问,都给人一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