嫖娼捧妓,骂父亲虐女儿,这个北大教授比“苏大强”还作妖!

杠杆地产 2019-04-12 19:59:12

摘要:胡适为何吹嘘他是“老英雄”?

撰文|黄大拿&编辑|楚琦

引文:此处所说的“娇玉”,是北京八大胡同的一名妓女,十天时间里,吴虞为其所费已经超过了北大教授一个月的薪水!

《都挺好》剧中的“苏大强”,作起妖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人看了电视剧后怀疑:世上有这样的父亲吗?

其实,为人之父,这一款并不是绝版。不仅现在有,过去也有,而且他们很可能比“苏大强”还会作妖。

近代史上就有这样一位,他作起妖来比“苏大强”更让人不可思议,而且他居然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父亲是“魔鬼”?

中华书局“近代人物文集丛书”最近出了《吴虞集》,其实也是旧书,新版的意义是增了佚文,同时收录文章恢复初刊原貌,自然更有益于学界。

对今天的普通读者来说,吴虞这个历史人物可谓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缘于过去在学校里学历史,到了“新文化运动”这一章的时候,“吴虞”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历史教材里不仅会谈到吴虞,也必然提及当年胡适送给吴虞的那顶著名帽子: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什么是“孔家店”?孔夫子开的店。在新派人物那里,这就是旧传统旧道德旧文化的堡垒。

一个手就将古人几千年苦心经营的孔家店打倒了,够厉害!

但是今天的读者也可能对吴虞感到陌生。

这也不奇怪。尽管吴虞因胡适等人的赞赏而暴得大名,却如昙花一现,时过境迁,他的文字除了专业研究者已经罕人问津。俗语曰时势造英雄,吴虞堪称典型一例。

虽然明白这一点,近日翻了一下《吴虞集》,还是有点奇怪这些文字当初何以会为中国青年深深拜倒。

实在说来,集中除了旧体诗或能于时人中占一席之地,那些激烈抨击旧道德旧礼教、轰动一时的名文除了一股“狠”劲,似乎乏善可陈,诚如聂绀弩所评价,“没有什么议论,甚至可说没有什么文采,甚至还有错误”。

孔子等儒家所奠定的旧道德旧礼教本有不少可议论可讨伐之处,吴虞的反孔雄文之所以渐失魅力,实由于其撰文的初衷纯出于发泄,早早就失去了一个研究、批判者应有的公心。

吴虞和父亲的对簿公堂是当年四川文化教育界的一大公案。其中孰是孰非,因为涉及隐私,局外人也难以辨明,且视之为“私域”,暂不讨论。

但吴虞因为对自己日记中称为“魔鬼”、“老魔”的父亲痛恨至极,便将这种痛恨延伸到了整个旧道德旧礼教,其文章的说服力是否存在问题?

更重要的是,作为儿子,吴虞痛恨父亲的行为,等到吴虞自己做父亲,其角色扮演的又如何呢?

女儿是“艺伎”?

吴虞把父亲告上法庭,要把父亲拉黑,原因是觉得其所作所为简直不像一个父亲。

但男人一般总是要从为人之子的身份转到为人之父的,等到吴虞当父亲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子女又如何呢?

幸好吴虞喜欢写日记,并且日记还留存了下来。

大拿阅读《吴虞日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发现他对几个女儿十分不满,日记中痛责怒骂女儿的内容堪称比比皆是。随便摘引几段:

“予(我)之墨水盒皆极精极贵之品,楷(吴楷,吴虞的女儿)等任意乱放,毫不爱惜”;

“吴楷不知改过勤学,非吾之女也。此后教育医药一切之事,吾概不预闻,亦不许其与吾见面”;

女儿的教育、医药都与自己无关,这还是什么父亲?

因为对女儿不满,吴虞甚至口不择言地痛骂:“桓虽粗解书画,然自高自满,务外事,慕虚荣,将来不过一艺伎行径。”……

“艺伎”!一个饱读诗书的父亲,居然以这种评价加之于亲生女儿,简直匪夷所思。

吴虞尤其不满女儿不知节俭,他在日记中说:“予新立法,教育之费,予可任之,其妆饰虚荣,如制小毛衣之类,决不许也。即教育之费,亦适可而止。”

风华正茂的女儿,制办个小毛衣,在吴虞看来,都成了“妆饰虚荣”!也许,这是因为吴虞的经济比较窘困?

捧妓女,钱不是问题!

吴虞很穷吗?并非如此。当年的一个北大教授,收入其实相当可观。且看看吴虞自己的开销情况:

日记中有1924年吴虞任职北大时日记中记下的两份账目,3月24日,一个腊月,在娇玉处花费,“茶围共用洋九十元,牌饭共用洋四十元,开赏十元,果盘二十元。凡用去洋一百六十元”;

5月28日,“北大来十月份薪洋陆拾元正。娇玉处四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账目,共洋八十四元。”

此处所说的“娇玉”,是北京八大胡同的一名妓女,十天时间里,吴虞为其所费已经超过了北大教授一个月的薪水!

不止此也,文化人逛妓院,也不同于一般的凡夫俗子,动不动就要挥毫赋诗一首。

当年吴虞狎妓大写艳诗并自供给报纸发表,舆论为之哗然,对新文化运动不满的人纷纷拿吴虞捧妓女的诗作靶子:瞧瞧,这就是你们要宣扬的“新文化”“新道德”!

胡适等人当年号召打倒孔家店,毫无疑问,是为了建立一种新道德新伦理。但有哲学家说过,不论什么样的道德伦理,有两句话中外皆通千古不灭,一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可惜,对照以上标准,许多新派人物都差得太远。吴虞更是一个典型个案,把这样一个人物推上“老英雄”的神坛,实在不是新文化的光荣。

所有关于吴虞的传记资料都说他晚年在四川“贫病而死”,病或有之,“贫”叫人说什么才好?

喜欢作妖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0 阅读:1

杠杆地产

简介: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杠杆游戏”系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