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军中的三个顶级神射手战绩惊人在史书上却都是不起眼的小透明

蔡妹子 2024-11-18 15:50:49

八旗军中的三个顶级神射手 战绩惊人在史书上却都是不起眼的小透明

世人皆知满清以骑射打天下,却不知在那些名震天下的将领背后,还有这样三位神射手,他们的箭法足以改写历史。一位出身皇族却被自己的父亲忽视,一箭射杀明军名将;一位是皇室远亲,却因一箭之功被权贵夺去军功;还有一位率领着当时最精锐的射手,创造了让雍正皇帝都为之震惊的战绩。他们的箭法绝不亚于努尔哈赤、多尔衮这样的名将,却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究竟是什么样的际遇,让这三位改变历史进程的神射手,最终都成了不起眼的小透明呢?

一、皇族射手赖幕布

世人皆知努尔哈赤子嗣众多,却不知其中有一位箭术超群的第十三子赖幕布,此人在萨尔浒之战中一箭定乾坤,射杀明军名将杜松,为后金军队扫清了最大的障碍。

天启元年的初春,辽东大地上积雪未消,明军主帅杨镐派出四路大军进攻后金。其中杜松所部实力最为雄厚,不仅有自己的家丁精锐,还统领着王宣、赵梦麟两位总兵的人马。正月十五那天,杜松率军抵达萨尔浒城下,这位在辽东战场上打出"杜疯子"威名的名将,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

后金军早已在城外设下埋伏,努尔哈赤亲自带领代善、皇太极等子孙分兵四路,准备给明军致命一击。赖幕布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三子,被安排在城西一支伏兵之中。这位年轻的贝勒虽然身份尊贵,但因为兄弟众多,平日并不受父亲重视。

战斗在清晨打响,明军刚刚扎营,后金军就发起了突袭。后金军采用他们最擅长的"套马箭"战术,骑兵呈扇形展开,不断以弓箭袭扰明军阵地。杜松麾下的家丁军虽然悍勇,但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很快就乱了阵脚。

战至午后,明军主力已经被打散。杜松带着残部向马林大军的方向突围,这时天色已暗,他命令亲兵点燃火把照明。火光在暮色中格外醒目,成了绝佳的箭靶。赖幕布一直在暗处跟随,看准时机,张弓搭箭。

当时距离约有百步之遥,风势又急,普通弓手根本无法命中。但赖幕布自幼习武,箭术精湛。他沉着冷静,计算风向,一箭射出,正中杜松面门。这支箭不仅取走了一位明军名将的性命,也为后金军赢得了这场关键战役。

杜松一死,明军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王宣、赵梦麟的人马也随之溃散,后金军乘胜追击,一路追到辽阳城下。这场堪称后金崛起关键转折点的大战,就此画上了句号。

然而,赖幕布的这次惊人战绩并未为他带来太多荣耀。在当时的八旗军中,像代善、皇太极、多尔衮这样的皇族武将实在太多,他们不是领兵打胜仗,就是开疆拓土建功勋。相比之下,赖幕布虽有神射之能,却因为缺少建树而逐渐被人遗忘。后来的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甚至连这惊世一箭都被模糊了过去。

二、宗室神箭手觉罗雅布兰

顺治三年的深秋,四川战事正酣。肃亲王豪格率领八旗军南下征讨张献忠,这位大西军的首领在川地称王多年,其麾下精锐数万,一度与清军形成对峙之势。豪格此次出征带了两名得力部将,一个是后来声名赫赫的鳌拜,另一个便是默默无闻的觉罗雅布兰。

作为镶黄旗护军营的章京,觉罗雅布兰虽出身宗室,但在八旗贵族中并不显眼。他的职责是率领一支精锐小队,负责战时护卫将领安全。这支小队的成员都是箭术高超之人,平日里除了操练骑射,还要研究战场上的临机应变之术。

十一月二十七日,八旗军在四川腹地遭遇张献忠大军。张献忠这次亲自率军出战,其部下悍将如刘文秀、艾能奇、孙可望等人皆在阵中。战斗一开始,张献忠就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战术,企图切断八旗军的后路。

当日天气阴沉,战场上烟尘弥漫。八旗军的前锋部队很快就陷入苦战,格布库等将领在混战中阵亡。正当局势危急之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张献忠为了督战,骑马来到阵前,他身边只有几名亲兵护卫。

此时,张献忠旧部刘进忠突然出声指认,张献忠的位置暴露在八旗军面前。觉罗雅布兰当即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他在马上迅速张弓搭箭。当时风势甚大,张献忠又在不停移动,要在这种情况下射中目标,难度极高。

觉罗雅布兰沉稳地调整了箭矢的角度,一箭射出。这支近三尺长的箭矢划破硝烟,精准地击中了张献忠。这位称雄西南的义军首领当即落马,其部下见状,慌忙将他抬走,大西军随即溃散,向贵州方向撤退。

这支改变战局的神箭,本应为觉罗雅布兰带来莫大的功勋。然而,在当时的八旗军中,军功往往被高层将领占据。肃亲王豪格作为主帅,理所当然地认领了这份战功;而野心勃勃的鳌拜也不甘示弱,声称是他指挥部下射杀了张献忠。

觉罗雅布兰对此并无异议。两年后,他反而因为在战场上的稳重表现,接替了鳌拜的职务,成为护军参领。此后二十年间,他一步步晋升,最终位列清朝重臣,出任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任期间,他秉公执法,颇受百官敬重。

比起功勋显赫的豪格和鳌拜,觉罗雅布兰的名字在史书中显得黯淡许多。但正是这一箭,不仅加速了大西政权的覆灭,也为清军统一西南开辟了道路。对八旗军而言,这种擒贼擒王的战术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最忌讳的就是与敌军打消耗战。当时满洲八旗的壮丁总数不过五万,每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都可能影响到统一全局。

三、神秘神射手阿布里

雍正八年的春天,一支八旗军队在青海湖畔扎营。这支由阿布里率领的射手小队隶属于正白旗,专门负责边境巡防。当时正值准噶尔部叛乱,西北战事频繁,朝廷下令加强边境防御。

阿布里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满洲人,年轻时就以箭术精湛闻名。他所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三十二人,全部是从八旗中精选出来的神射手。他们配备的是特制的重型弓箭,箭杆采用桦木制成,箭簇由精钢打造,射程可达二百步。

五月初,一支准噶尔部的游骑突然出现在青海湖北岸。这支骑兵约有百余人,装备精良,显然是一支精锐侦察部队。阿布里立即带领射手小队展开追击。准噶尔骑兵见状,分成数路逃窜。阿布里果断下令,让射手们两人一组,分头追击。

在追击过程中,阿布里的射手小队展现出惊人的箭术。他们能在马背上以百步之外射落敌骑,而且基本都是一箭毙命。仅仅半个时辰,准噶尔骑兵就损失过半,剩余的人马仓皇逃入山区。

这次追击战的战果很快传到京城。雍正皇帝看过战报后,特意召见了阿布里。在御前汇报时,阿布里详细介绍了他的训练方法:射手必须每日清晨在马背上练习射击,箭靶设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此外还要练习追击射击,即在马匹奔跑时瞄准移动的目标。

雍正对阿布里的训练方法十分赞赏,立即下令在其他八旗中也组建类似的射手小队。然而,这项改革却遭到了部分八旗将领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专门的射手小队会影响八旗军的整体作战体系。

就在这场争议正酣之际,准噶尔叛军突然在新疆集结大军。朝廷急调大军西进,阿布里的射手小队被编入前锋部队。在随后的战役中,这支小队屡立战功,多次破坏敌军的补给线和侦察网。

然而,阿布里始终没能获得与战功相称的提拔。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身普通,不像其他八旗将领那样有显赫的家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射手小队太过特殊,不符合当时八旗军的传统体制。

雍正十年,阿布里奉命前往西藏,负责训练当地藏军的射箭技术。此后,他的名字就很少在史料中出现了。但他创立的这支神射手小队,却在清军中保留了下来。到乾隆年间,这种专门的射手小队已经成为八旗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平定准噶尔之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的军事记录显示,阿布里训练的射手们能够在两百步外命中移动靶,这个成绩即便在善射的满洲人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他们采用的重型弓箭,后来被称为"阿布里弓",成为八旗军中的特殊装备。

四、三位神射手的共同特点:功成不居 甘于平凡

这三位神射手虽然身处不同时期,但他们的经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出身八旗,但都不是最显赫的家族。赖幕布虽是皇族,却是众多子嗣中不受重视的一个;觉罗雅布兰属于宗室旁支;阿布里更是出身寻常满洲家庭。

其次,三人都在关键战役中立下过改变战局的大功。赖幕布在萨尔浒之战中一箭射杀明军主将杜松,为后金军打开了统一东北的大门。当时明军在辽东地区的军事优势一度对后金构成极大威胁,杜松更是以"杜疯子"闻名的悍将。这一箭不仅扭转了战局,更打破了明军在辽东的军事布局。

觉罗雅布兰在四川之战中射杀张献忠,直接导致大西军的覆灭。这支曾在川地称雄多年的农民军,原本与清军形成对峙之势。一旦陷入持久战,必将消耗大量清军兵力。张献忠的落马,等于提前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

阿布里则通过创建专门的射手小队,为八旗军开创了新的作战模式。在青海一战中,他率领的三十二名神射手就击退了百余名准噶尔精骑。这种小规模精锐部队的战术运用,为清军在西北边境的防御体系增添了一个重要砝码。

第三个共同点是,三人都没有因为这些惊人的功绩而获得相应的褒奖。赖幕布的功劳被其他皇族子弟掩盖;觉罗雅布兰的战功被豪格和鳌拜瓜分;阿布里的军事改革更是因为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而受阻。

在当时的八旗军中,军功往往与爵位、官职直接挂钩。但这三位神射手似乎都不太在意这些。赖幕布在射杀杜松后,依旧安分守己地在军中效力;觉罗雅布兰放弃争功,转而从政,成为一名称职的文官;阿布里更是默默接受了西藏的差遣,将毕生所学传授给藏军。

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三位神射手的箭术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赖幕布能在百步之外、风急之时一箭命中疾驰的目标;觉罗雅布兰在烟尘弥漫的战场上仍能准确射中敌将;阿布里不仅自己箭术超群,还能培养出一支能在两百步外射中移动靶的精锐射手队。

在八旗军的传统中,骑射本就是最基本的军事技能。但能达到这三人这种水平的,即便在善射的满洲人中也是凤毛麟角。他们的箭术造诣,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八旗军最鼎盛时期的战斗力。

然而,正是这样三位改变历史走向的神射手,却都选择了淡泊名利。他们的箭术绝艺虽然在军中广为流传,但他们的名字却逐渐被人遗忘。这种功成不居的品格,或许正是他们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五、神射手的遗产:八旗军射箭传统的延续

八旗军的射箭传统并未随着这三位神射手的淡出而消失。相反,他们的技艺在军中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传承。乾隆十五年,军机大臣傅恒在整理八旗军事档案时,发现了大量关于这三位神射手的记载。他随即向乾隆皇帝建议,将这些射箭技艺编纂成册,作为八旗军的训练教材。

这部名为《八旗射艺录》的教材,详细记载了三位神射手的不同射术特点。赖幕布最擅长的是"疾走射",即在马匹快速奔跑时进行精准射击。这种技法要求射手能够准确判断目标的移动轨迹,同时还要克服马匹颠簸带来的影响。

觉罗雅布兰的特长是"远程射",他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瞄准方法。根据记载,他会根据风向、距离和目标移动速度,在射箭时略微偏离目标,以确保箭矢能够准确命中。这种技法在后来被称为"觉罗法",成为八旗军远程射击的标准训练内容。

阿布里的贡献则体现在队伍训练方面。他发明的"三重箭靶"训练法,要求射手必须在同一轮射击中命中远、中、近三个不同距离的靶子。这种训练方法不仅提高了射手的准确性,还培养了他们快速调整射击角度的能力。

乾隆二十年,八旗军开始在各营设立专门的射箭训练场。训练场按照《八旗射艺录》的要求建造,包括固定靶场、移动靶场和马上射箭场地。每个新入伍的八旗兵丁都要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基础射箭训练,其中表现优异的人才能加入专门的射手队。

这些射手队的训练标准也相当严格。据《八旗军制考》记载,一名合格的八旗射手必须能够在百步之外射中手掌大小的靶子,在马上能够连续射出三箭且至少命中两箭。这些标准虽然比不上三位神射手的水平,但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

乾隆三十年,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役中,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射手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承担侦察任务,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军致命打击。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就是被一支八旗射手队发现并生擒的。

到了嘉庆年间,虽然火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八旗军仍然保持着射箭训练的传统。每年春秋两季的大阅武,射箭比试都是重要项目。参加比试的射手要在不同距离上射击,还要进行马上射箭的表演。这种定期的比试不仅保持了八旗军的射箭技能,也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

同治年间,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八旗军的作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在军营中,仍然可以看到按照《八旗射艺录》进行训练的射手。这些射手虽然已经不再是决定战局的关键力量,但他们的存在,见证了八旗军从创建到鼎盛时期的辉煌历史。

0 阅读:3

蔡妹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