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大战前,毛主席批评粟裕,电报却发到饶漱石处,这是为什么

华晨曦 2025-02-25 17:17:19

那年秋天,饶漱石拿着毛主席的电报反复看了好几遍,心里头直犯嘀咕,这电报怎么批评粟裕却发给自己,这事情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对着这份措辞严厉的电报发愣,电报里说粟裕没按规矩做请示报告,可粟裕平时做事一向规规矩矩,这批评来得莫名其妙。

饶漱石虽然是华东军区政委,但平常根本不插手华野的事情,这会儿突然接到这么个任务,心里头直打鼓。

毛主席在电报里说得明白,要饶漱石去传达中央意思,这事儿得好好办,办完了还得赶紧向中央汇报。

这事儿怎么看都不简单,毛主席对粟裕的批评来得突然,但仔细想想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那会儿解放战争正打得热火朝天,各路大军都离中央很远,毛主席就琢磨着得有个制度约束这些将领。

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要求各地将领们事事都得跟中央说明白,打仗的事情得随时报告,每个月还得写战绩报告。

毛主席特意强调这些报告得自己动手写,不能让秘书代劳,这么要求肯定是有深意的。

政治部主任写的报告,还得司令员和政委一起看过,共同签字才能上报,这规矩定得挺严。

粟裕听完饶漱石转达的批评,心里头直犯嘀咕,自己明明七月份就上报了《北撤部队情况》。

九月的报告也按规矩推迟到十月上报了,用了个《关于加强纪律性》的决议顶着,怎么就挨批评了呢。

粟裕虽然觉得委屈,但还是赶紧在淮海战役前写了份请示报告,这份报告是他亲笔写的。

战事紧张的时候,粟裕还记得跟毛主席说明情况,请求推迟上报十一月份的报告。

后来明白人看出来了,毛主席不是真要看报告内容,是想看看这些将领们能不能按规矩办事。

四野那边也挨过批评,毛主席写了两千多字的长文,把人家拖沓的表现都列举出来了。

这么一想,给饶漱石发电报批评粟裕,其实是毛主席在爱护粟裕,没直接批评他。

粟裕后来在淮海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还记得请示报告的事情,这态度就对了。

毛主席创立请示报告制度,就是要防着这些离中央远的将领们别太自作主张。

这批评来得看似突然,其实是早有准备,就是要让大家都重视这个制度。

粟裕虽然一开始觉得委屈,但很快就领会了毛主席的意思,该报告的时候从不含糊。

这事儿说到底,是毛主席用制度来管人,既严格要求又给台阶下,高明得很。

0 阅读:0
华晨曦

华晨曦

华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