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臧健和,一个普通的山东女子,被命运一再推向艰难深处。年轻时被丈夫抛弃,独自带着两个女儿来到香港谋生,她用一份小小的水饺摊起家,逐渐成就了百亿产业的“湾仔码头”。
这条路上,她历经艰辛,屡屡受挫,却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成就了“水饺皇后”的传奇。

艰难起步——被丈夫抛弃,独自谋生
1977年,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泰国,独自踏上前往香港的旅程。她出生于山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泰籍华人医生。

婚后,她随丈夫定居泰国,原本以为生活会就此安稳。丈夫的家族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和当地社会允许的一夫多妻制,使她感到深深的无力。
丈夫在外另娶,臧健和看在眼里,忍在心里。面对背叛,她知道,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她的尊严无从谈起,两个女儿的未来也注定坎坷。
抛弃安稳生活,臧健和带着孩子离开泰国。这条路充满艰难,但她更不愿意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抵达香港的第一天,她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身无分文,无依无靠。

臧健和带着孩子们住进一间仅4平方米的小屋,生活的起点几乎是在零的水平上。她的内心无比坚定,不依赖救济,不靠施舍。
她决定独自承担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力量去支撑这个小家庭。她默默告诉自己:“站着活,不靠人救济。”

生活的考验——初到香港的生存挣扎
初到香港,臧健和遇到的生活困难远超想象。她要想养活两个孩子,每天需要打多份工。白天,她在酒楼洗碗,晚上做电车清洁员,甚至还兼职做诊所护士,几乎整天不眠不休。

在香港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她的辛苦只是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即便如此,臧健和始终坚信,自己不依赖任何人,不靠政府救济,只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她说过一句话:“站着活,冻死迎风站。”在这种环境下,她把这句话深深刻进心里。
生活的压迫并未停止,次年,她在工厂打工时发生意外,导致腰骨受伤。这一次重击让她几乎失去继续工作的能力,工厂老板非但没有帮助,反而将她解雇,还拖欠了她的工资。

臧健和找到律师,经过一番周旋,才要回本应属于自己的薪水。这次打击后,她依然选择拒绝香港的救济金,始终保持骨子里的那份不屈服。
即便身体上和心理上都几近崩溃,她依旧拼命工作,只为让孩子们能接受教育。即使生活再苦,她也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尊严,什么是“站着活”的信念。
日复一日,臧健和靠着极低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她的工作安排满满当当,身体常常疲惫不堪。但她没有时间怨天尤人,更无暇顾及身体上的伤痛。

她知道,生活的艰难才刚刚开始,而她能做的只有继续坚持。没有语言优势,没有学历支撑,她的出路似乎越来越窄,但臧健和从未放弃。她对生活的坚韧和不妥协,正是一位母亲对孩子无言的守护。
在生活最艰难的日子里,臧健和的一次偶然举动,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1978年,朋友来家中拜访,她为朋友亲手制作了家乡的水饺。
朋友尝后赞不绝口,臧健和心中顿时闪过一个念头——她可以靠做水饺来谋生。水饺制作技艺,她自小在山东耳濡目染,手艺精湛。

她用手中仅有的积蓄,制作了一辆简易的木头小推车,来到香港的湾仔码头开设了一个小小的水饺摊。每天,她都在摊位前忙碌地包水饺、煮水饺,一份份端给那些在码头工作的劳工们。
臧健和的水饺起初并未大受欢迎。大多数顾客都是北方人,他们对这味道熟悉,而香港本地人更偏爱清淡的口味。
为此,她不断改进馅料,减少油腻,增加蔬菜的比例,以适应香港人的饮食习惯。在尝试与失败中,她逐步找到适合大众的口味,也逐渐有了回头客。

湾仔码头的水饺摊口碑渐起,越来越多的人排队来尝她的水饺。生意的兴旺让臧健和看到了新的曙光,生活终于出现了转机。

品牌奠基——与大丸百货的合作
每天清晨,她天不亮就开始准备水饺的馅料和面皮。到傍晚,街上灯火通明时,她才收摊回家。这份工作辛苦且琐碎,但臧健和却在其中找到了踏实感。
她对顾客始终保持礼貌,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反馈用于改进产品。她的水饺摊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到后来门庭若市,成了湾仔码头的一道风景线。

就在这小小摊位上,她逐步积累了创业资金,为日后打造“湾仔码头”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水饺摊生意火爆的消息传到了日本大丸百货的耳中。1983年,大丸百货联系到臧健和,希望能将她的水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个机会来得突然,她一时犹豫不决,怕自己无法应对这么大的订单。她很快意识到,这是让“湾仔码头”水饺脱离街头摊位、进入香港主流市场的机会。

她与大丸百货签下合作协议,开始量产水饺,保持手工制作的精致品质。
臧健和非常重视品牌的质量控制。她深入研究水饺的标准化生产,借助食品冷藏技术,打造“冻水饺”模式。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迅速打开市场,受到家庭主妇的欢迎。
她把摊位上的手艺带入工厂,以统一的标准和品质进行生产,让香港市民在超市中就能买到地道的“湾仔码头”水饺。

臧健和实现了一个重要的飞跃,她从小摊贩转型为品牌创始人,这一步奠定了湾仔码头在香港冷冻食品市场中的地位
水饺的名气在香港已打响,臧健和并未止步。1985年,她设立了工厂,开始对产品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严格控制质量,保持水饺的口感和质量稳定。
她不仅关注产品,还在市场推广上大力投入。湾仔码头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速冻水饺品牌。

臧健和的坚韧和决心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1997年,她与美国食品巨头通用磨坊达成合作,将“湾仔码头”推向国际市场。产品迅速在东南亚、美国等地热销。
她不再是那个在香港街头独自拼搏的母亲,而是一个国际水饺品牌的创始人,带领“湾仔码头”走向世界。
结尾面对商界激烈的竞争,她始终秉持初心,不断在工艺和原料上投入精力,致力于让湾仔码头水饺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