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罗洪标的故事3.3

风中的历史 2025-04-01 09:02:50

罗洪标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

六、红二方面军的战斗剧社

1935年4月中旬,红9军团途经贵州大定猫场时,遭遇黔军刘鹤鸣部和当地土匪武装偷袭,遭受重创。罗洪标奉命率部阻击敌人,掩护军团主力安全撤离后,与部队失去联系,和其他四位掉队的战友一起,流落贵州毕节达10个月。

在他的带动下,掉队战友都没有流失或回家,最终都回到红军队伍。

对于这次掉队,在延安整风审干期间,中央有关部门对他的问题做出过明确结论:因受了红军与党的教育,自动跑回红军里来。在回来后经过长期的考验证明没有两条心的表现。

1936年2月,罗洪标在贵州大定加入红2军团,随部继续长征。先后任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

1936年6月底,红2、6军团长征到达川西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6军团和红32军,奉命组成红二方面军。

在欢迎红二方面军的大会上,红四方面军演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戏剧、歌舞节目。他们的文化生活对部队的鼓舞作用,也给了红二方面军以很大的启示。

红二方面军决定也在宣传队的基础上组建一个剧社,贺龙亲自命名为战斗剧社。

1936年7月中旬,红二方面军战斗剧社在甘孜正式建立了。任命罗洪标为指导员,社长暂缺。编成三个分队:1分队负责宣传鼓动,由吴桂三、陈鲁炎负责;2分队为音乐分队,由陈靖负责;3分队为戏剧分队,由罗洪标负责。

剧社成立后,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给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和副主任傅钟写了一封信,派罗洪标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联系帮助培训业务骨于问题。

陈昌浩热情地接待了罗洪标,听完汇报后,立即派人把火线剧社的负责人李伯钊请到政治部来。

李伯钊也非常热情,等罗洪标说完后,提出:你们的人可以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帮助你们训练;也可以给你们一个人,帮助你们编剧兼导演。

罗洪标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回去向甘主任和红2军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金如柏作了汇报。甘主任和金副部长决定,由他带人去火线剧社。

罗洪标他们在火线剧社学习了二十多天。部队准备北上时,他们奉命继续留在火线剧社,跟火线剧社一起行动。

在火线剧社,罗洪标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火线剧社的战友也很耐心,一个动作常常反复教很多次,直到教会为止。

战斗剧社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没什么文化,学习起来很费力。在一个多月的行军中,得到了火线剧社的关爱。有吃的,就分他们一份;过草地时,帮助他们顺利地通过了最困难的地段。

8月底,到了窝巴地区,两军要分开行动了。战斗剧社同火线剧社分手时,大家都恋恋不舍。火线剧社为战斗剧社召开了一个欢送晚会,而战斗剧社为了表达对战友和老师的感谢,表演了刚学会的三个舞蹈。

战斗剧社的表演,受到了李伯钊的称赞。她说:没有想到,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你们学得这样好,这样快。

她还告诉他们,火线剧社将派能编剧、会导演的刘文泉到战斗剧社工作。

刘文泉到战斗剧社以后,编写了不少活报剧、话剧、红军歌曲等,对战斗剧社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战斗剧社也从此开始自己编写、排演节目了。

9月初,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省的上下包座地区,决定就地休息三天,准备七天干粮。

这时,地里庄稼已经熟了,但因为老百姓都跑光了,部队只好自己到地里去收割粮食。

甘泗淇主任指示战斗剧社派人到深山老林去,动员群众回来,然后把收割的粮食按价付钱。

随后,战斗剧社一部分人到深山老林去寻找老百姓,另一部分人参加收割粮食。

第一天,上山去的二十多人找了一天,嗓子都喊哑了,连个人影都没有看见。

第二天他们走到一个更远一些的大森林里,终于在一个大树洞里发现了一位老大爷。

老人看见他们都是一些孩子,说话又和气,就开始说话。他说,你们这么多人路过这里,要吃,要喝,要住房子,我们老百姓受不了,也害怕,就跑出来了。

他们向老人做了解释:我们刚从草地出来,要向你们买一些粮食。地里的青棵、蚕豆熟了,我们割了一些,都过了秤,要照价付钱。可是见不到人,钱交给谁?粮食都是谁家的,我们弄不清楚。所以,请你帮忙,同我们回村去。

老人同意了,回到村里。

第二天,罗洪标请老人带着他们一起上山,动员老乡们回来。可跑了一上午,也没找到一个老百姓,只好又回到村里。

因为收割了不少粮食,甘主任指示战斗剧社派人到各个部队,检查一下粮食是不是都付了钱,写了条子没有。

战斗剧社就派人同那位老大爷一起,到村里各家检查,见基本上都付了钱,写了条子,条子上说明割了多少庄稼,付了多少钱。

罗洪标请老大爷以后告诉各位乡亲,谢谢他们的帮助,还特别提出感谢老人对红军的帮助。

老人听了这些话,非常感动,说:今后难得见到你们了。

部队又出发了,几天后到达甘南的哈达铺,随后向甘南挺进。

不久,红二方面军连克成县、徽县、两当、康县。这时,甘主任给战斗剧社提出了三个任务:积极宣传红军的宗旨;动员群众参加红军;配合民运部门做群众工作,成立没收委员会,没收地主的财产,救助贫苦群众,为红军筹集粮款。

战斗剧社遂在徽、成两县展开了群众宣传工作。群众都出来观看,满街都是人。

经过几天宣传,群众又亲眼看到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些跑走的群众就陆续回来了。

剧社协助民运部门找到一些工人、贫民、教师及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召开座谈会,发现了一批积极分子,动员他们出来参加组织人民政府。很快在这两个县成立了临时抗日人民政权,大部分商店也开门营业了,小商贩十分活跃。

在徽县城内,红军宣布没收了一家地主恶霸的大当铺,临时政府发出通告,持有当票的人,可以领回他们当出的各种物件。几天内共发放了几万件金银首饰、衣物等。

剧社协助没收委员会,筹集白洋万余元和几千匹布料,给部队做了棉衣和单衣。

经过宣传,红军迅速在徽、成两县扩红300多人,并争取了被俘的国民党民团士兵200多人参加红军。

这时,红二方面军奉命火速北进,与红一方面军西进支队会师。

在急行军中,剧社一部分人跟先头部队行动,一路上写标语口号,张贴抗日宣言和传单。到达宿营地,即向地主筹措粮草。另一部分人则在路口,演唱歌曲,表演简短节目,开展宣传鼓动工作。

在十多天的急行军中,战斗剧社充分发挥了宣传鼓动工作的作用。

10月底,红二方面军到达了靖远县的威远堡,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西进支队会师。

两军会师后,在威远堡召开了庆祝大会,战斗剧社演出了自编的歌曲《红军会师大合唱》等节目,这次演出受到了贺龙的表扬。

山城堡战役时,战斗剧社一部分随部队到前线,做宣传鼓动工作;另一部分由罗洪标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动员群众支前。一共动员了500多人,抬担架、送粮食,保证了前线部队吃饭,伤员及时后送。

西安事变后,战斗剧社立即编写和排演了活捉蒋介石的活报剧,给部队和广大群众演出。

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全部包括战斗剧社都分散到部队和地方,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扩大红军。战斗剧社也不断发展壮大,全队由40多人发展到90多人。

l937年2月,战斗剧社奉命到延安学习,罗洪标则带领100多名韩城中学学生到教导团去学习,任教导团4大队指导员,离开了战斗剧社。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战斗剧社已发展到180多人,可以演出比较大型的歌剧和舞蹈。

再后来,以战斗剧社为基础,发展成了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

七、战斗在独立第1旅2团

1939年初,罗洪标任120师独立第1旅2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2年3月奉命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延安整风期间,由于在“抢救运动”中搞“逼供信”,部队中大批抗战初期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受到迫害,被审查、关押,许多人被打成“假党员”、“阶级异己分子”、“国民党特务”,部队中思想极不稳定。

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罗洪标,在自己的历史问题尚未做出结论的情况下,奉命提前返回部队“纠偏”。

回到部队后,他热情关心每位受冤的战友,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实事求是地处理善后问题,得到了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拥戴。

1945年10月,罗洪标任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2团政委,参加了绥远等战役。

1946年9月,在集宁战役中,2团阵地一度失守,两个营长牺牲,罗洪标亲率部队反击,右臂被机枪射中,血流不止。他带伤冲锋,一举夺回阵地。

1948年2月,罗洪标任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1旅2团团长兼政委。

保卫延安时,2团奉命担任“牵牛”任务,派出一个营佯装主力,节节抗击敌人。这个营打得坚决、灵活,引导敌军主力走向错误方向,为西北野战军青化砭首战告捷创造了战机。

2月底,宜瓦战役接近尾声,2团伤亡严重。罗洪标临危受命,在总攻中亲率预备队担任主攻,力克敌人的最后堡垒元宝山阵地,保证了全歼国民党整编第29军刘戡部。

4月,在西府战役攻打彬县的战斗中,2团担任主攻。

罗洪标靠前指挥,被敌人手榴弹炸成重伤,右臂血肉模糊,动脉被打断,右胸嵌满弹片,口内半边牙齿被打落。

全团为他所激励,奋勇攻入城内。战斗中,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周黑子等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

八、两次出国作战

1951年3月罗洪标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4师政委,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1952年巩固阵地作战、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

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罗洪标与师长尤太忠指挥部队首战告捷,击溃土耳其旅,歼敌一个营,俘敌数百。

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34师的归路被美军切断,部队四面受敌。尤太忠和罗洪标临危不乱,指挥全师利用夜幕掩护脱离险境。

当时,34师的解放战士占80%,在危难的关头,竟未一人出现问题。

在长达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中,34师大小战斗数百次,涌现出特等功臣、朝鲜“共和国英雄”伍先华等英雄模范和英雄集体。

罗洪标后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罗洪标任军委工兵干部部副部长,工程兵器材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0年7月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后,罗洪标任工程兵科学研究部部长、科研设计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台及防护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5年7月,罗洪标参加援越抗美,任中国援越后勤部队工程指挥部第一副主任,指挥部下属3个支队、l个测量设计总队。

当时,根据越方要求,主要援建1、3、7、8、10、11、12等七条主要公路干线。在三年的时间里,罗洪标一直代理主任工作。

到1968年6月底,中国援越工程部队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部筑路任务。经中越双方验收后,举行了移交仪式,罗洪标和越南交通部部长潘仲慧分别代表中越双方在移交书上签字。

越南交通部邀请中国援越工程部队组织代表团到河内参观访问。经军委批准后,共派出代表56人,由罗洪标任代表团团长,于7月5日抵达河内,胡志明接见了罗洪标和代表团全体成员。

罗洪标后获越南三级军功勋章。

回国后,适逢“文革”,罗洪标因“现行”问题和历史问题受到迫害,但他始终坦然面对。

当年,母亲被“镇压”的情况,在“文革”中被诬蔑为有意向组织隐瞒家庭成分,并作为被审查的重大历史问题之一。

他在长征途中掉队与部队失去联系10个月的问题,在历次运动和干部审核中都被当做审查的主要问题,对他有很大影响。

罗洪标后被下放到河南部队农场劳动,他把自己管理的农田照料得井井有条、生气盎然。

“文革”后期回到北京,自己的问题还没有结论,但在列席兵种党委会时,他仍然毫无顾忌地对一些错误做法提出尖锐批评,指出:不能再搞整人的那一套;对待在“文革”中犯了错误的同志,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以人划线,更不能打击报复;因而被公开点名批评,落实政策的工作被长期搁置,迟迟不作组织结论,不分配工作。

“文革”结束后,罗洪标将军先后任工程兵技术学校副校长,工程兵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

参考资料:

1、罗洪标《口述历史》

2、罗洪标《诞生在长征中的战斗剧社》

0 阅读:6
风中的历史

风中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