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知北游》简疏(4):道不当名

袁连法爱文学 2024-11-22 10:12:32

《外篇·知北游》简疏(4):道不当名

于是泰清(清虚太一,无极)问乎无穷,曰:“子知道(道本无穷)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乎无为(道本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术)乎?”曰:“有。”曰:“其数若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道本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 (说)不知(因其)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于是泰清仰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使形成形,内)之不形(不具形故不可见)乎!道不(无)当名(闻见言皆以名为前提)。”无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问者非答者也,无非名相言语)。道无(不能)问,问无应。无问(而)问之,是问穷(与道无关)也;无应(而)应之,是无内(心非闻道)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无穷),内不知乎大初(无始)。是以不过乎昆仑(形),不游乎太虚(非形)。”

光曜问乎无有曰:“ (既然叫无有),夫子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窨(深藏)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予能有无(便无成有,母)矣,而未能无无(使无成无,始)也。及为无有(使有而无,归根复命)矣,何从至此哉!”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专一,静心明道)也。”是用之者假(借)不用者也(本来锋芒是靠视力的,但八十岁的老人却在用心),以长(久)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没有不可用者)乎!物孰不资(助)焉!

用寓言诠释《道德经》的内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皎),其下不昧。绳绳(缗)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如果没有天地也没有人,知什么呢?)邪?”仲尼曰:“可。古犹今(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有人才能设定时间空间)也。”冉求失问而退(参考东郭子不应)。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明白)然,今日吾昧(糊涂)然。敢问何谓也?”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不设定答案,神本无古今,道也无古今)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本当“汝唯莫必,无乎逃物”,天地未成无形无物,知个什么?)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未有子孙而有孙子可乎?”冉求未对。仲尼曰:“已矣,未应矣!不以生(而以有)生死,不以死(以为有)死生。死生有待(对待,对立)邪?皆有所一体(生死都是有)。有先天地(天地即道)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物出(如)不得(是)先(于)物也,犹其有物(依然是物而非道)也。犹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是者(意谓心神不外驰,则人物无不随我而化。《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以“存神过化”为君子之本性,扩充之,即可知天而与天道合一)也。”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送),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如何游处)。”仲尼曰:“古之人(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求)内化而外不化。(内外)与物化者,一(于)不化者(与物相应,化而不化)也。安(于)化安(于)不化?安(于)与之(物)相靡(蔓延,迁化)?必与(给)之莫多(很多)。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有而能与)之人。

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赍(挤)也,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于)物不伤物(人和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无伤害则无利益,往来自在,不相将迎而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无往而非适)!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任情而不伤性)。悲夫,世人直(只)为物(之)逆旅耳!夫知遇而(往往)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往往)不能(知)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能)免(如不知不能)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齐知之(知遇不知遇,知能知不能本不齐),所知则浅(以知掩不知则其知浅陋,顽固不化)矣!”

0 阅读:2
袁连法爱文学

袁连法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