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介穷书生,帮屠户写春联,被王爷看到,十年后成了一品大员

青文评过去 2024-10-25 04:59:57

“开局一副对联,结局一品大员”,这便是清朝名臣方观承的真实写照。

方观承身为罪臣后人,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因此,他想要踏上仕途那是千难万难。不过他的运气还算不错,凭借一副对联得到了平郡王福彭的看重,这才有了成为一品大员的机会。

当然,这一切说起来简单,但是其过程却充满了艰辛。

罪臣后人,举步维艰

方观承出生在官宦世家。其曾祖父方孝标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其祖父方登峄为工部主事,其父方式济为内阁中书。全都是在朝廷中枢做事。

故而方观承一家即使在京师,也算是大户人家。

可惜,“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方观承一家没做任何错事,却平白受到牵连治罪。

康熙五十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写了一部书,名叫《南山集》。文人嘛,谁没写过几本书呢?可就是这部书,出了大问题。

有人拿着这部书到康熙面前弹劾戴名世,说他妖言惑众,意图不轨。

首先,这《南山集》中所用年号均为南明年号,而不是清朝年号。其次,书中详细描述了南明永历皇帝与清军交战的事情。且将永历皇帝描写得比较正面。

按照弹劾者的说法,戴名世这是“身在大清心在明”,一心想要恢复明朝。

康熙虽然是个宽仁的皇帝,但是他也是有底线的。这《南山集》明显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于是他下旨让刑部彻查此事,严惩不贷。

由于《南山集》描写永历皇帝的相关内容,引用了方观承曾祖父方孝标所写的《滇黔纪闻》里的内容,因此方家也受到牵连。

鉴于当时方孝标已经去世,康熙便迁怒于其后人。方登峄和方式济被罢官流放黑龙江。

至于方观承和其弟弟,由于当时年幼,加上康熙也只是想杀鸡儆猴,便放过了他们二人。此后二人便寄居于南京的清凉山寺,靠着僧人和香客的接济勉强度日。

凭借一副对联,意外得到看中

家中的变故使得方观承不得不早熟起来,作为兄长,在家中长辈不在的情况下,他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他要想办法养活自己和弟弟。

因为家学渊源的缘故,他很早就已识字。在寺庙生活的时候,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旁人好奇地问他:“你是罪臣之后,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的,你这么努力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方观承并没有生气,只是笑了笑说道:“普通人挣钱养家有三条路,要么做体力活,要么凭手艺吃饭,再要么就是靠学识吃饭。我之所以读书,就是希望能靠着自己的才华、学识养活家里人。”

所以说,别看方观承当时还年幼,但是看问题却比很多成年人还透彻。用现在的话说,他这人做事“拎得清”。

几年后,他便带着弟弟离开了清凉山寺,开始自力更生。

甭管什么工作,只要他觉得自己做得来,基本来者不拒。帮人算账,教孩子读书识字,替人写书信,甚至连测字他都做过。

方观承做事,讲究一个以诚待人。他做不来的事情,绝对不接。但凡他做的事情,又快又好,而且要的钱少。慢慢地,很多人家里有事,都愿意找方观承。

有一次,临近年关。方观承还是和往常一样,摆摊接活。大概是因为人们都去忙过年了,一上午过去了,他还没有开张。

直到下午快收摊的时候,对面的张屠户走过来问道:“方兄弟,这快过年了,我想给家里换一副对联。要不,你晚上到我家聚聚,顺便帮我把对联写了,价钱好说。”

方观承明白对方这是看自己没开张,想帮帮自己。不过他可没有寻常读书人的矫情,只见他双手抱拳对着张屠户一拜,然后就开始收拾摊子了。

晚上,他在张屠户家吃了顿便饭,饭后就把对联给写了。

张屠户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是眼力劲儿还是有的。别的不说,光方观承这一手好字就很不凡,至于对联的内容,则是祈福、喜庆之意。

过了一阵子,平郡王福彭外出办事,途经南京。福彭在南京需要停留几日,稍作修整,便带着一群随从外出闲逛。

他无意中看到了张屠户家门前的对联,立刻大惊失色。福彭在清朝的王爷里算是比较特别的存在,他对于书法、字画颇为沉迷。当他看到这副对联的第一眼,就被上面的字迹给吸引住了。

只见上面的字迹大气蓬勃,苍劲有力,颇有大家风范。他再看看对联的内容,发现这副对联乃是绝对,足以看出对联的作者才学过人。

福彭顿时起了爱才之心,于是派人询问这副对联是何人所写。张屠户的家人告诉福彭,这副对联是方观承所写,而方观承此时应该在市集上摆摊。

福彭命人打赏了几两银子后,就带人直奔市集而去。福彭当场询问方观承,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幕僚。以方观承的处境和身份,自然没有拒绝的可能。就这样,方观承成了平郡王府的座上宾,颇受福彭的看重。

雍正十一年,朝廷打算出兵准噶尔,任命福彭为定边大将军,统领朝廷大军。福彭趁机上奏朝廷,请求给方观承个一官半职,让其在自己麾下做事。

堂堂王爷,举荐一个没有功名的书生。这让雍正皇帝十分好奇,于是特意召见了方观承。一番询问下来,得知了方观承的身世。对此,雍正皇帝深表同情。但是方家的遭遇是自己父亲的旨意,雍正皇帝也无法驳回,只得想办法补偿方家。

雍正皇帝下旨,破格提拔方观承,让他以内阁中书的身份随军出征,在定边大将军福彭身边做事。至此,方观承总算是踏入了仕途。这一年,他已经32岁了。

凭借忠心与才能,深受器重

虽说方观承入仕靠的是雍正皇帝和福彭,但是他真正能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全靠乾隆皇帝的器重。

就在方观承跟随福彭大胜而归后不久,便升任军机章京。后来又转任吏部,做了吏部郎中。

无论是军机处还是吏部,都是朝廷的核心部门。这军机章京和吏部郎中可谓是位卑权重。而这段经历,也让方观承对于朝廷的运作有了深入了解。

乾隆七年,方观承出任直隶清河道。

乾隆八年,方观承升任直隶按察使。

乾隆九年,方观承升任直隶布政使。

乾隆十一年,方观承升任山东巡抚。两年后调任浙江巡抚。

乾隆十四年,方观承升任直隶总督。他在直隶总督的任上一干就是20年,直到去世。

虽然这官越做越大,但是方观承却不忘初心,一心一意想着为朝廷、为百姓踏踏实实做事情。

他在地方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疏通河道、应对水患。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人对于水患的了解能超过他的。即使后来当上总督,依然花费大把时间用在治水上面。

很多存在多年的水患,因为他的到来而迎刃而解。

此外,因为水患的问题解决了,河滩附近多出了很多无主的良田。方观承便奏请朝廷,将这些田地分给没有田种的百姓。

因为以上种种,百姓们将方观承称作“活菩萨”,但凡遇到什么困难都愿意找他,他往往都来者不拒。

不过方观承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的升迁速度了。他从从七品的内阁中书,到正一品的直隶总督,仅用了12年时间。他的升迁就像坐火箭一样,这一切都源自乾隆皇帝的器重。

乾隆皇帝之所以器重方观承,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方观承能力出众。

他无论是在处理水患,还是安抚百姓方面,做得都十分出色。尤其是水利方面,一些前人几十年、上百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方观承到任后,慢慢都解决了。

其二,方观承对乾隆皇帝忠心耿耿。

方观承从踏入仕途开始,无论大小事情都会写奏章向乾隆皇帝汇报。很多事情他其实已经有处理方案了,但是依然要等乾隆皇帝点头,他才会去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他则会先做了,后面再一起告诉乾隆皇帝。

对于他做的所有事情,包括他是怎么想的,乾隆皇帝都了如指掌。

像方观承这样既有能力,又将领导放在第一位的人,哪个领导不喜欢呢?

其三,方观承是乾隆的心腹。

方观承刚刚踏入仕途没多久,雍正皇帝就去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皇帝继位后,自然要提拔一批新人。乾隆皇帝对他们有提携、栽培之恩,这些人自然会对乾隆皇帝忠心耿耿。

方观承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乾隆皇帝提拔起来的。他的发迹离不开乾隆皇帝的栽培。乾隆皇帝一直将他当作自己人。

方观承要能力有能力,要忠心有忠心,还是皇帝的心腹。他不得到重用,谁能得到重用?

正因为如此,即使是权倾朝野的和珅,也不愿意轻易得罪方观承。每次见面,和珅对方观承都是客客气气的。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像和珅一样有眼力劲儿。总会有人去主动得罪方观承。

乾隆二十八年,有大臣弹劾方观承。说天津一带出现大量积水,方观承有失察之过,应该罢官。结果乾隆却以方观承往昔有功于朝廷,免了他的罪责。

后来又有多名御史弹劾方观承的部下肆意妄为,方观承作为领导应该辞职谢罪。但是乾隆皇帝依然选择偏袒方观承,表示当时方观承正在忙于治理水患,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再次赦免了他。

由此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对于方观承的恩宠到达了什么程度。论起圣眷,方观承不比和珅差多少。

方观承从罪臣之后,仅仅花了12年,就成为了封疆大吏。纵观历史,这都是不多见的。而他最应该感谢的人便是平郡王福彭。要不是当年福彭的知遇之恩,也就没有后来的方观承。

幸好方观承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即使身居高位,逢年过节依然尽量亲自拜访。如果没空拜访,也会休书一封,予以问候。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因为王爷与封疆大吏往来而怪罪二人,反而盛赞方观承有情有义。此后更加器重他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

1 阅读:109

青文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