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我们最常见的一种用药方式,就是输液,每次一有伤风感冒头疼脑热,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它,对它有一种独特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在一间医院里行走,你会恍惚进入了吊瓶森林中。
输液这种形式,现在已经成为医院与患者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医生把它当成“万金油”,而患者把它当成“定心丸”。
63岁的慢阻肺患者伍先生,住进市中心医院后,自然也在第一时间跟医院达成了这样的默契——双方都盼望着,借助吊瓶里的滴答落下的药水,把慢阻肺的各种症状逐一消除掉。
效果怎么样呢?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整个病程。
2019年1月10日,气温骤降,伍先生因受感冒发病,频频咳嗽、咳痰,伴胸闷喘息,在医院诊为慢阻肺,肺部感染,住院输液12天。
出院后一周左右,恰逢农历小年,又发咳、痰、喘,动辄加重,不得不再次住院,输液14天,完完整整地在医院过了个年。
正月初八出院后,颤颤巍巍刚过完元宵佳节,天气骤寒,诸症加重,咳嗽时伴全身大汗,非常痛苦,不得不再次住院输液,这一住,又是两星期。
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输液,又反复发作的兜兜转转,让伍先生和家人都意识到,这种方式,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不否认输液有积极的一面:慢阻肺患者经过输液,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会减轻机体的缺氧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
同时,输液用舒止咳化痰的药物比如氨溴索,对呼吸困难的症状有非常好的缓解。
但是,输液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比如频繁输液或输液速度过快,均有可能导致机体出现循环负荷过重,出现水钠潴留,引发肺水肿。
还有,输液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气体进入人体的风险,当过多的气体进入血管时,会引起人体的肺脏造成极大的影响,常见的会引起肺栓塞。
慢阻肺本身就是肺上的病,输液又可能增加了两种肺相关疾病,你说这会多麻烦?
当然你会想,如果能治病,这些你咬咬牙都可以忍了——唉,只可惜,输液终究只是在缓解症状,它没有在造成疾病的症结上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只治了标,没有治本,隔靴搔痒而已。
相对于西医输液的治标不治本,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显得更加明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它是一个标本兼治、全程兼顾的疾病。
在急性期,会针对痰的症状,咳嗽的症状,以清热化痰的中药,如桑白皮汤、定喘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来治疗,这是治标的过程。
过了急性期,到了迁延期和缓解期,就该以扶正治本为主了。
因为慢阻肺治疗周期比较长,不能长时间依赖攻伐性较强的中药,以免造成病人脏腑功能虚损,怕冷、气喘、恶寒,如果此时通过中药来补肺、补肾、益气、健脾、化痰,以扶正固本为主,综合调理人体的免疫机能,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既能治标,又能治本,这种方式你要不要?
下面,我就带你看看,我用中医这种方式,来治疗慢阻肺的过程。
诊见:精神萎顿,不时剧咳、咳白色黏痰伴喘息,阵发性胸闷心慌,疲倦乏力,畏风怕冷,咳时大汗,口干渴而不欲饮,无口苦,双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纳差,眠差,二便尚可,舌质暗,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弱。
四诊合参:乃太阳、少阴、太阴合病,阳虚寒盛,阴阳不和,痰凝饮阻。治宜温阳祛寒,调和阴阳,祛痰蠲饮。
方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半夏厚朴汤合方化裁:炮附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厚朴、杏仁、苏子,清半夏、茯苓,肉桂,红枣等,日1付,水煎分2次服。
二诊: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心慌减轻,出汗明显减少,仍困倦乏力,服第3付药后夜间两次流鼻血,第4付药减半量服用。这是阳回阴化的祛邪反应,原方炮附子加至25g(先煎0.5小时),加干姜30g,继服4付。
三诊:精神渐好,诸症明显减轻,夜间已可安睡,没有再流鼻血,上方炮附子辩证增加,又服8付,诸症消失。
后又随证加减,治疗了将近一年,一直到2020年3月,病情大体稳定后,停了药。
停药后随访至现在,已过去了两年半,每到冬天寒冷来袭的时候,伍先生都条件反射般捏着一把汗,担心复发,最终都安稳度过,这就是中医标本兼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