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河南一农村,一位老妪前往田间务农,途中在马路边意外发现一个被厚被紧裹的婴儿。
抱起孩子后,她发现是女婴,仅几个月大且生命垂危。老太太心生怜悯,决定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回自己家中。
这是老太太捡到的首个孩子,随后,她又收留了另一名弃婴王华萍,一段关于爱与奉献的历程自此悄然展开。
【家庭中突来的小天使】
在河南荥阳一农村,有对兄弟因父亲为一级盲人,自出生便患眼疾,无法看见世界。
全家唯母亲能见,重担全由她承担。她为两子取名王光明与王明军,两人名字中均含“明”字。
母亲期望他们即使目盲心不盲,虽失去视力,但行为必须正直无私,光明正大。
村中多人劝母亲遗弃盲童,预言生活艰难。但这位坚毅女子未从,毅然独力支撑起整个家庭,悉心照料两孩子。
她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得以持续传承。
兄弟俩日渐成长,至适婚之年,却因天生眼疾,诸多女子不愿入门。久而久之,两人均未成婚,更无从谈及生育子女之事。
兄弟俩为减轻家庭负担外出打工,由于是盲人,薪资仅为常人一半,但相较无收入已属不错,生活便这样日复一日地继续着。
1986年,兄弟俩的母亲外出务农时,在草堆中发现一名虚弱女婴,久候未见其父母,遂决定将其带回家中抚养。
兄弟俩归家即闻婴儿啼哭,从母亲处得知详情,原来母亲不忍刚出生数日的婴儿夭折,正为此忧心。
母亲一心盼她成长,不求将来回报,孩子自此成为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不久后,老太太再次捡回一女婴,即王华萍。她当时尚未满月,就被遗弃在路边,命运多舛,幸得老太太相救。
家中突增两名待哺婴儿,生活愈发艰难。兄弟俩因无子女,对这两个孩子疼爱有加,视如己出,悉心抚养。
【S艰难抚养】
大女儿年长已断奶,而王华萍尚不足月,亟需哺乳。两兄弟商议后,倾尽家中微薄积蓄,购置了一只奶羊以满足其需求。
两兄弟将羊奶挤入瓶中给王华萍饮用,因玻璃奶瓶易爆,为防她受伤,遂徒步远赴郑州购得两个塑料奶瓶。
家中积蓄仅余15元,购买两个塑料奶瓶却耗费了10元。
兄弟俩为抚养两子外出打工,因双目失明无法从事体力活,遂至一工厂,专职清洗塑料袋以谋生。
正常人洗塑料袋得两分,盲人兄弟因视障每袋仅得一分。他们每日仅赚五六元,月收入总计不过百余元。
母亲常接缝补活计,所得收入几乎全用于抚养两个孩子。
王华萍记得有次生病高烧不退,意识模糊,家人担忧不已。王光明紧急行动,一手执竹竿,一手抱她,迅速前往诊所。
当时鹅毛大雪纷飞,路已结冰,王光明只能缓步前行。遇下坡时,为防滑倒,他坐于雪地,缓缓下滑。
他一步步前行,直至夜幕降临,终于抵达诊所。因此,王华萍得到了及时的医疗救治。
【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两个孩子日渐成长,至入学之年。王明军与王光明因未曾受教,遂将期望寄予两女,盼她们以眼观世,领略世界的宽广。
两人送王华萍及其姐姐至村小学,深知家境艰难,两姐妹在校勤奋学习,成绩优异。
学校合并之际,王华萍得以与亲生父母相见。
村中孩子稀少,为便于教学,王华萍所在小学与邻村小学合并。因此,王华萍每日需早起前往邻村上学。
到新学校不久,王华萍课间在操场玩耍时,见一小女孩跑来,细看之下,发现其面貌与自己有七八分相像。
小女孩跑向王华萍,直言:“你是我姐姐。”王华萍未留意,但旁人渐觉她与这家人酷似,开始散布不利言论。
王华萍的亲生父母寻得她,欲领其归家,然王华萍婉拒。尽管亲生父母家境优于两位养父,但两养父从未亏待过两个孩子。
王光明与王明军闻王华萍寻得亲生父母,未强求其去留,任其自决,开心就好。虽王华萍年仅十余岁,仍毅然选择了这个清贫之家。
在这里,她得到了爱与幸福。没有奶奶和两位父亲的照顾,她可能早已命丧街头。
【回报】
王华萍与亲生父母断绝联系后,与姐姐共同承担家庭重任。十年后,姐姐本科毕业,王华萍则大专毕业,两人均历经寒窗岁月。
这对盲人兄弟以微薄月薪支撑两个孩子至大学毕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最终成功坚持了下来。
王华萍的姐姐为减轻家庭负担,大学期间利用有限时间兼职,并获取多项奖学金,将所得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中。
现今,两女儿皆已出嫁且收入颇丰,家境渐入佳境。两女婿与双亲关系融洽,家庭和谐美满。
2021年,王光明因心脏疾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他的两个女婿在医院里积极争抢着照料他,确保他得到妥善护理。
王华萍与姐姐常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实践着“养育之恩,陪伴到老”的誓言。愿他们一家持续幸福美满,快乐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