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千年谜题:苏州为什么被称为“姑苏”呢?

野话说文化 2024-07-31 15:58:33

题记: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东西。从现代语言中残留的痕迹出发,沿着历史语言演变的线索深入探寻,可以追溯到一个精彩绝伦的源头,得到意想不到的结论。

苏州印象

苏州这个名字,始于隋朝。在此之前,这片地区一直被称为“吴地、吴国”或“句吴,勾吴”。当地人则称苏州城为“姑苏”。“姑苏”这个名字,最为人熟知的出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么,问题来了,苏州为什么会被叫做“姑苏”呢?“姑”和“苏”各自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坊间一般的解释是,“苏”是“胥”的变音,因为苏州城里有胥江(关于苏的含义,另文再议);“姑”是当地语言的发端词,没有实际意义,就像我们称呼“阿姨、阿哥”前面的“阿”一样。

真的是这样吗?

先不要轻信,且听我慢慢分析。

从语言语音的角度探索,你会豁然开朗。

先说结论:“姑苏”的“姑”字,可以肯定的是“城市”的意思。因此,“姑苏”的意思就是“城市苏”。

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以下分几个方面为你提供证据。

周人的都城“镐”

我们都知道,周人最早的都城叫“镐”,后世也称为“镐京”。“镐”字的古音为 gau,go,gaw,这几个音都是构拟出来的,发音类似现代汉语中的“高”。这个古音构拟的结果是合理的,毕竟“镐”的声旁就是“高”。

而“镐”的意思,本来就是“建在谷地(或平地)有防御工事的城市”。

可以这样理解:镐,在古代汉语(或周人的语言中),本身就是“城市”的意思。这个词后来演化为“国、郭、廓”等,如现代汉语中的“城郭”。镐(gau)这个词的词义还引申出“裹、括、锅”等,描述“包括、囊括”的状态,类似“镐”(gau)意为“有防御工事保护的居住区”的意思。

其他语言中的“城”

周人并非唯一使用“gau”表示“城”的人。全球许多语言中“城”的发音都为“gau”,例如:

- 俄语的“城”

俄语中“城市”被称为“горо́д”罗马拼法为gorod,读音为“高了的”,在复合词中作为词尾写成“grad”,读音为“格拉德”,汉语译音写成“格勒”,如“伏尔加格勒、列宁格勒”等。

- 芬兰语的“城”

芬兰语中“城”同样为“kau”,发音类似“高”。如Kuopio(库奥皮奥)、Kouvola(科沃拉)等城市名,其中的“kuo、kou”都是“城”的意思。

- 土耳其语和梵语

土耳其语中的“城”是“şehir”,梵语是“nagara”。虽然发音似乎不同,但实际上,它们的前半部分“se”和“na”都是冠词,相当于汉语中的“此、那”。后半部分“hir”和“gara”才是“城”的意思。

其中,土耳其语中的“hir”中的“h”是“g”清音化的结果。梵语中的“gara”几乎与俄语中的“gorod”或“grad”几乎完全一致。

- 英语中的“城”

广为人知的是英文中的“城”为city,这个词来自法语,法语又来自罗马拉丁语的citizen(公民)、civilization(文明开化)等。

英文中的“城”的说法已经被“罗马化”了,但是英文仍然有固有的“城”这个词,这个词是burg(伯格),比如“爱丁堡”,其中的“堡”就是burg(这个词义是“建在水边高地上的城市”,与商人的都城“亳bo”是同源的,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先前我写的文章)

即使如此,英文中仍然有另一个与其固有词不同的与“城”相关的词并且是g开头的词,比如guard(守卫),gate(大门)等,这些词应该也与汉语的“镐gau”、俄语的grad、芬兰语的kuu,梵语的gara同源。

其实,在匈牙利语中,也存在以ka开头的城市名称,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上证据都是欧亚大陆的中西部语言,那我们自己的语言有类似的说法吗?

有,还真有。

汉藏语系的“城”

我们都知道,汉藏语系语言同源。藏语中“城”的写法是“gyab”,同样是“g”开头,只是腭化了,加了一个“y”音。腭化音在汉语中也普遍存在,如“间”普通话念成“jian(gian)”,而粤语念成“gaan”。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欧亚大陆,尤其是中亚地区,称呼“城”的发音都以“g”为开头,发音类似“镐、国、郭”、gau、kuu、go、ga等。汉语同源的藏文“城”的发音为“gyab”。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苏州为什么称为姑苏?”

结合上述语言例证,我们可以说,“姑苏”的“姑”不可能是无意义的发端词。“姑”的发音“gu”很可能与“镐、国、郭”是同一个词,表示“建在平原或谷地有防御工事的城市”。也就是说,“姑苏”就是“郭苏”,即“苏这座城市”的意思。

姑苏

这也印证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不喜欢长子“泰伯”,想立小儿子为储君,泰伯为避嫌奔赴江东地区,即太湖流域。《史记》记载“太伯奔之荆蛮,自号句吴”。

其中的“句吴”或者“勾吴”,无论是“句”还是“勾”,古音都念goh(高),而句、勾两字,不过是姑苏的“姑”的早期写法而已,其与“镐、国、郭”是同源的,或者根本就是一个词,只是写法不同而已。

几个小问题的释疑

1. 为什么不叫“苏姑”?

按照现代汉语,“苏城”不应该写成“苏姑”吗?这是因为百越地区语言习惯于把核心名词放前面,修饰词放后面。比如越南“Vietnam”其实就是“南越”。越语,写成tieng viet(语越)。

汉语中也有这种修饰词后置的词语,如“鱼干”即“干鱼”,“笋干”即“干笋”。“姑苏”也是依照当地语言习惯,把“姑(意为城市)”写前面,“苏(地名)”写后面。

2. 泰伯怎么跑到江东太湖流域(吴地,句吴)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山脉分布图,就可以大概若有所察了。

泰伯赴江东路线图

根据中国山脉分布图,泰伯从关中平原(宝鸡市)出发,沿秦岭以北往东,再沿大别山北麓,一路上都是平路,可以到达太湖边。中原人和太湖流域早有移民互相交流。因此,迁徙到太湖(苏州)的中原移民,把“镐、国、郭”(gau)这个表示城市的词带到太湖苏州地界,化为当地词汇“姑、句、勾”是非常自然的。

以上就是苏州为什么被称为“姑苏”的渊源探幽。

0 阅读:0

野话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