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霍光是第一权臣,他的老婆霍显是比他更是能说到做到的主儿。奇怪的是,她着手毒死皇后、设计毒死太子,胆气如牛,等到朝廷高官向她的奴仆下跪道歉时,她突然哆嗦起来。

霍显毒杀汉宣帝第一任皇后许平君,还有刚刚生下的孩子,她不怕。
霍显计划毒杀新上任的太子刘奭,几乎就要得逞,她也不怕。
而这哪一件哪一桩都是杀头灭门的大罪,而她毫无惧意。
可是等到她家奴仆和御史大夫魏相家的奴仆打架斗殴,魏相在她家奴仆面前跪地道歉时,她害怕了担忧了。
这原本是她和她的奴仆赢了,不可一世的霍显怎么突然胆小起来了呢?她这背后有着怎么的心路历程,又是考量了怎样的背景大势呢?
她怕得有道理,她确实应该害怕。
霍显杀许皇后,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做皇后,许皇后不死霍皇后就不能上位。
霍显敢于在宣帝皇后头上痛下杀手,不是她自己有多大胆子,而是老公霍光为她树立了榜样、给了她胆子。

霍显对霍光做的榜样看在眼里的是,他以臣子的身份废黜了皇帝刘贺,立刘贺是他,废刘贺也是他,理由就是刘贺不像个皇帝,在短短27天皇帝任期内做了1000多件坏事,不废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向大汉列祖列宗交待。
霍光可以各种理由把他的行为正当化、合法化,但是武帝之后,汉朝以儒家思想治国,礼法已经成为人人接受的共识和国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有位份,废黜皇帝再怎么说也是以下犯上,非乱臣贼子而不为。
要是皇帝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臣子可以规劝可以纠正可以引导,绝对不好动不动就“辞退”老板。所以当霍光纠集一帮大臣声讨刘贺时,小皇帝还天真地反问,虽然朕很无道,但是犹不失为天子吧?
刘贺以为只是挨顿骂完事,皇帝接着做,可是霍光以冷冰冰的事实击碎了刘贺虚幻的梦,他由此成了废帝。
霍光成功废帝,不管站在多高的道德点位,影响都是极坏的,它给世人传递的信息是,他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皇帝。
所以后来宣帝继位,去高庙祭祀高祖刘邦,霍光和宣帝同乘,宣帝就感到如芒在背、怕得要死。这样的霍光,谁能不怕,哪个皇帝不怕?
所以尽管宣帝以19岁的成年人登上皇帝宝座,也不敢从霍光那里要回权力而亲政。
霍光的做派给霍显的震动和启示尤为明显而深刻,这使她有足够的胆量敢对许皇后下毒手。
在她看来,她的老公对皇帝都是想立就立想废就废、想立谁就立谁想废谁就废谁,宣帝这个罪臣之后也是因为她的老公才一跃登天成了皇帝,她还有什么不能做不敢做的呢?
她做了什么都有老公为她摆平。
于是,霍显胆子壮壮地买通御医淳于衍,在许皇后生产第二个孩子时,下毒害死了宣帝的结发妻子和他们新生的孩子。

这还不算,等到宣帝要启动调查时,已经知情的霍光,不但没有大义灭亲把老婆供出来,反而强力阻止了宣帝的调查,使年轻的皇帝痛失爱妻,使无辜的皇后和孩子蒙冤去世。
以宣帝之聪慧,他难道看不出这其中疑云重重,难道看不出霍光言行的蹊跷?宣帝不是蒙在鼓里,而是隐忍不发。
但是在霍显眼里,却是另外一种解读。杀皇后母子固然是灭九族的惊天要案,但是那又有什么、又能怎样?
只要霍光说句话,它就变成了无头案,不必查、无从查,皇帝是你宣帝,但是说了算的还是我们霍家老头子。
霍光这是糊涂,也是膨胀之后的大意。等到霍光死后,霍家人被宣帝连番操作搞得惶惶不可终日时,霍家的子侄们都认为霍显霍光这是把霍家往火坑带的作死。
所以有观点认为,霍光即便对大汉是忠诚的,但是他实在不会齐家。
不会齐家,家人特别是霍显就继续胡作非为。
接下来的事,霍显成功了一件,失败了一件。
成功的是,她毒死许皇后是为了女儿做皇后,她得偿所愿地下毒,又劝说老头子阻止了对下毒案和许皇后服用药物的毒性调查。茅台也会喝死人,谁对茅台做毒性调查呢?没必要!之后,她的女儿霍成君终于被宣帝立为皇后。

宣帝和许皇后关系好、感情深,即便立了新皇后,还是忘不了许皇后的美好回忆,很快立他们的儿子刘奭做了太子。
这件事对霍显打击巨大,她在家里气得呕血,认为这个民间女子生的儿子没有资格做太子、也不能做太子,他做了太子,就是堵死了她的女儿霍成君以后生下的儿子做太子的可能性,她毒死许皇后让霍皇后上位辛辛苦苦费劲巴拉不都是白干了吗?这绝对不行。
让许皇后横死,被霍光纵容,使宣帝闭嘴,推女儿上位,一切都顺风顺水,这给了霍显错觉,也给了她胆量,只要霍家在、只要她霍显要做的事,谁也不能阻挡,谁要成为拦路虎,她一定是遇佛杀佛遇魔杀魔。
接着就有了失败的这件事,她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要求已经做了皇后的女儿霍成君照葫芦画瓢、毒死太子刘奭。
她如此肆无忌惮,是她根本就不把宣帝放在眼里。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在刘奭成为太子的前一年,霍光已经去世,她没有了约束人,也没有了保护神。
她差点儿就成了,差点儿就让刘奭重走了母亲的不归路。霍皇后几次三番要对刘奭下手,请他到宫里吃饭喝酒,只是因为刘奭的随从跟得紧盯得死才没有得逞。

霍显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她不知道现在已经是宣帝抛开霍光亲理朝政的时候,她也不知道宣帝已经在对他们霍家磨刀霍霍准备动手的时候,她被霍家的儿子、侄子、女婿、孙女婿等一共60多人继续占据朝中显要职位的假象所迷惑。
不但霍显,就连霍家的奴仆都像霍显一样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宣帝这时候任命了一个叫魏相的人做御史大夫。魏相是个性子刚直的人。

一天,霍家的奴仆和魏家的奴仆为争道发生争执,双方大打出手,霍家的奴仆觉得自己吃了亏,一直追打到魏大夫的府上,他们气冲冲恶狠狠地踏破了魏相家的大门,还要继续找魏家的奴仆算账。
这是典型的狗仗人势。
就在霍家的奴仆以为有好戏看时,魏相出来了,他们很快惊呆了、又觉得老有面子了,因为魏相不但没有训斥他们,反而向他们赔礼道歉,而且恭恭敬敬地跪在这些奴才面前说着好话。
魏家的奴才争得了面子,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向主母霍显报告。意外的是,这回霍显没有得意,她感到了担忧和害怕。
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不怕皇后不怕太子不怕,却对魏相的示弱表示出害怕来,而且这种怕是不由自主发自肺腑,是真正的怕。
霍显的怕是有道理的,她应该怕。
这个魏相可不是等闲之辈,他是三公之一御史大夫、朝中最有地位最有权势的几个大臣之一,这比不得霍光一手遮天的时候。
而且,这个魏相一直是个脾气死硬死硬的汉子,以前京兆尹赵广汉和他对着干、冤枉他,他硬是斗到宣帝下诏把赵广汉腰斩。
这个对谁都不服气的人,竟然在霍家几个奴才面前服软,这绝对不是他的真心实意,也必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之前,魏相就向宣帝打报告,说陛下您要保护有功之臣,使他们善始善终,以前战国时期,好多权臣权力太大,最后都篡夺了江山,比如齐国的田家、晋国的赵家,等等等等。这对臣子不好,对皇家更不好。
这貌似是以善意提醒宣帝保护霍家,其实是提防霍家,可以对霍家下手。
慢慢地,霍家接替霍光职务和爵位的霍禹就只做大司马而不是大将军了,这是剥夺了他的军权。
臣子们给宣帝打报告也可以密奏,而不必通过尚书霍山了,这是把霍家从行政中枢挤出。
霍家在朝廷重要岗位的人,都被一个又一个地派往各地做地方官,这是把他们从权力中心赶走。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这个魏相,宣帝先是给了他一个“给事中”的头衔,这不是一个虚职,而是使得他可以随时陪在宣帝身边,他获得了什么信息、他有什么建议、甚至他对霍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随时报告宣帝,和宣帝商议。
也就是说,魏相和其他非霍家的人已经拿走了曾经在霍家人手里的地位和权力。
再后来,宣帝又提升魏相做了丞相,成了名副其实的“魏相”。
霍家离宣帝越来越远,魏相离宣帝越来越近,魏相还一反常态不屑于和霍家争,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宣帝和魏相他们的神操作,把霍显一家逼得怕起来,也慌乱得胡作为起来,他们终于要破釜沉舟、破罐子破摔地造反起来。
宣帝就等着这一天,他就怕霍家人不反,这回终于找到借口把霍家大少爷霍禹腰斩,把霍显和霍家其他人公开处斩,而对霍皇后倒是网开一面,只是把她关在冷宫里。
宣帝终于为许皇后和孩子报了仇,也为自己亲政扫清了障碍。
当霍显被押在刑场的时候,他们感到害怕了吗?他们像李斯被腰斩时一样后悔了吗?

回过头来看,霍显的怕和忧是一种心理感应,她第一次意识到霍家的保护伞霍光已经去了,不是他们能呼风唤雨的时候。
她的怕和忧还是一种现实分析。魏相这帮人一边在朝堂上积极行动,一边在私底下客客气气,这绝对是憋着大招、下着一盘大棋。
不过,他们醒悟得太晚了。其实即便早醒悟也没有用,历史上的权臣基本上没有什么好下场,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学到唐朝郭子仪的韬晦和退让。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