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务问答】
Q:华律师,您好!请问:我们公司目前效益不好,存在营业亏损的情况,公司打算给员工降薪,这样做是否有法律依据吗?如果进行降薪如何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第一,当公司面临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时,考虑降低员工薪资并非可以任意采取的措施,而是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程序来执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对劳动合同内容作出调整。其中薪酬待遇的变化属于主要劳动合同内容的变化。因此,任何关于减薪的决定都应以双方协商一致并获得劳动者书面认可为前提;未经此过程直接下调工资标准的做法将被视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若因企业经营遭遇重大挑战而导致不得不实施减薪措施,则该举措背后应有充分且合理的事实基础(如企业正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并通过合法途径予以讨论确定降薪方案。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员大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与工会组织或员工代表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商定最终方案。此外,所制定的减薪比例应当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既不能过分影响到员工个人基本生活需求,也不能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管理提示】
提示用人单位,对于未经事先沟通协商一致,特别是集体性减薪未遵循民主决策流程,或缺乏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强行宣布全体员工薪资下调的行为,显然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使此后能够提供证明材料显示企业确实面临着效益不好,这也无法免除其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针对具体案件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