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1858年)夏,太平天国面临十分危急的局面。湘军正在筹划大举侵犯皖北,江南大营与江北大营已经围困天京。李秀成出京解围受挫,陈玉成、韦俊在黄麻溃败,其他各部太平军皆被清军牵制,难以抽调机动兵力。
天京是洪秀全必须保卫的战略重点,皖北则是首都的战略后方,为陈玉成、李秀成所重视。李秀成困守全椒,与陈玉成磋商,亟欲匡救时局。
枞阳会议他们决定在咸丰八年(1858年)7月下旬在枞阳镇召开一次安徽各重镇佐将会议,研讨和整合战略指挥,制订统一的战略决策,扭转退却的危局。
从后来参与军事行动的将领可知,李世贤、韦俊、吴如孝、黄文金、龚得树、黄和锦、朱凤魁、张朝爵、陈得才、赖文鸿、刘官芳、古隆贤等皆与会。陈玉成、李秀成主持会议。大家“各誓一心,订约会战”,统一了会战决心。
会议决策集中兵力,“拟扑庐州”。首先在皖北取得突破。之后,“自庐由滁,往攻江浦、浦口、来安,以通南京门户。”
李以文
会上议定组建东西两大兵团:东路为李秀成兵团,是牵制力量,任务是切断江北大营进援庐州,并牵制庐州东线清军;西路为陈玉成兵团,韦俊、李世贤等诸将率军参加,构成进攻庐州主力。沿途各州县佐将全力支应人力物力,务求决战决胜。
洪秀全满意地批准了会议决策,并敕封了五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正掌率;陈玉成为前军主将、又正掌率,前敌总指挥;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副掌率、陈玉成之副;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俊为右军主将。
领导中枢终于重建,天国军政“稍可自立”。其他将领也同时各有升擢,将帅大受鼓舞,军心颇振。
皖北战役的结束陈玉成、韦俊首先动作,由潜山率部驰赴舒城,建立前进基地。
李世贤、朱凤魁早经集结将士,兵团矛头直指庐州。
值得注意的是,李昭寿早在6月即与胜保通款乞降,尚未公开叛变,遂向清军提供了枞阳决策的情报。可是,这并不能阻挡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步伐。
8月20日,陈玉成已在舒城集中二万名将士,在舒西晓天镇至中梅河一线展开兵力,其他将领在舒南七里河、乾沙河一带筑营数十座,夹击李孟群部湘军。三河守将吴定规进抵二十里铺,试图切断舒庐交通线,清军堵截连遭惨败。各路将士络绎奔赴庐州,从十三里冈至大蜀山扎营十余座。庐州清军渐被包围,与李孟群不通信息。
陈丕成
8月23日,陈玉成挥师击溃李孟群部,李逃往六安。吴定规进攻庐州,城外清军溃窜。太平军乘势穿插,攻取城垣。请军残部遁往梁园。24至25日,太平军连下店埠、柘皋、大树街、梁园。巡抚翁同书遁保定远。
现在,枞阳决策的第一阶段任务胜利实现。
清文宗诏命胜保为钦差大臣,督办皖北军务,翁同书帮办军事,袁甲三督办三省剿捻军务,迅速进攻庐州。
胜保自身难保,何敢轻言进攻?
李秀成也同时行动,主力集结滁州,向江北大营展开牵制性攻击,并监视叛迹日显的李昭寿。
陈玉成着手实施枞阳决策第二阶段行动计划:与李秀成会师,击溃江北大营。
9月9日,太平军由古城、界牌进攻,被敌骑兵击退。陈玉成增兵再攻,11日,大败清军,夺取藕塘。12日,击溃八旗马队与川兵,攻占池河驿,声势浩大。
胜保遁往殷家涧,撒手不管定远之危。翁同书疏劾胜保,准备“亲率饥军,背城一战。”但陈玉成并未对定远实施最后一击。
李昭寿
9月14日,太平军由池河南进,经关山昼夜进军,吴如孝由藕塘转进会合。16日,陈玉成进抵滁州。李昭寿惊惶万状,虚与委蛇,不敢让陈军入城。陈玉成不想立即激变叛徒,留数馆将士监视李昭寿,“伺察消息。”
至此,皖北战役宣告结束。
二破江北大营这是太平天国起衰振竭、力图中兴的起点。
陈玉成、李秀成看准了皖北战区是清军力量比较薄弱的部位,又是太平天国经营多年的基地。在力量对比上,太平军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是,兵力分散,优势难以发挥。
枞阳会议解决了集中优势兵力、协同作战打击弱敌的重大课题,赢得了庐州的战略胜利。陈玉成兵团起了主要作用。
庐州收复,太平军士气大振,人力物力壮大,为打垮江北大营奠定了实力基础。陈玉成、李秀成在逆境中坚定实施战略转变,为今后更加艰巨的战斗提供了新鲜经验。
江北大营示意图
江北大营是天京战区清军的薄弱部位,兵力不足,战斗力较差。
从咸丰八年(1858年)5月以来,德兴阿一直进犯九洑洲。太平军严守洲地,“与南岸钲鼓相闻,旌旗相视”,两处陆师与江中水师“联成一气”,防御态势“略似瓜洲”。
江北大营水陆进逼,多次攻扰,均被太平军击退。天京正是依恃九洑洲江路维持军民接济的,必须倾力保卫这一要塞。
5至6月,李秀成机动皖东失利,但重兵扼据全椒、滁州、和州,控制巢湖入江水道,维系首都粮道。7一8月,清军水师游弋双闸口、金柱关、寿德洲江面,挡截接济船队,使补给线大受威胁。
当陈、李大军“由全椒、滁州逼进,亦复谋窜浦口六安”时,天京将士与七里洲、九洑洲守军,“日备船只”,意欲北渡进击。
江北大营仅有一万余名兵勇,防线长达二百余里,“各路粤捻三面扑来,实有防不胜防之势,”面临覆没的厄运。
9月17日,陈玉成兵团号称二十万大军,从滁州进抵乌衣、水口一线,与李秀成兵团在乌衣胜利会师,军势更加旺盛。大军前锋进据东、西葛。之后,太平军击溃清军堵截,合围小店。德兴阿统兵驰援,解围并攻陷东葛。陈、李率主力大举集结,初战于18日展开。太平军先复东葛,经由西葛夹攻,围歼鞠殿华部清军二干余人,得马三百余匹。
德兴阿拼力救援,撤至小店喘息。太平军初战大捷,从西葛至汤泉,东西扎营十余座,围困小店清军,德兴阿逃往江浦,太平军已经渗透西山一带扎营,“各色贼旗,周布远近”,德兴阿惊呼:“腹背肘腋俱值险艰”,“处处危若朝露”。清军“晓夜更坐”,昼夜坚守。9月20至23日,江南大营记名总兵冯子材部五千余人进扎小店、陡冈一线增防。
德兴阿以为兵力可恃,于9月25日“由小店而来乌衣”,两军决战,“自辰至午未,”太平军奋勇歼敌“三四千众”,德兴阿败窜浦口,丢下冯子材在小店挨打。
李秀成乘胜追击,直进浦口;陈玉成转攻小店,26日,大败冯子材部援军,歼敌二千余人。于是,东、西葛、乌衣、小店,太平军三战三捷,清军主力损失近半,为攻破大营扫除了军事障碍。
9月27日,陈玉成、李秀成大举进攻浦口。陈兵团由正面强攻,李兵团由侧后迂回,九洑洲将士北渡夹击。德兴阿率残部突围,遁往通江集。太平军胜利收复浦口,江北大营土崩瓦解,粮台军资,皆被陈、李缴获,清军损失一万余人。太平天国终于取得天京事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略胜利,实现了枞阳决策的第二阶段战略目标。
二破江北大营终止了太平天国全面战略退却的被动局面,开创了局部战略进攻的新局面。它结束了天京事变后诸将分散防御、各自为战的战略指挥分裂状态,开创了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新局面。
李秀成多谋善断的战略指挥才干得到充分发挥与提高,陈玉成勇猛顽强、擅长组织会战的卓越战役指挥才干,则在多次战斗中得以体现,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战术经验。陈、李配合默契,杰出的战略与战役指挥才具彼此结合、相得益彰。联系咸丰七年(1857年)枞阳会议后的皖北突破不难看出,李秀成是主要决策者,陈玉成则是主要实施者。
9月29日,清军弃江浦,长江南北航道恢复通畅,江南大营经营五个月之久的合围态势大为松动,天京战局出现转机。
接着,陈玉成兵团进取六合,李秀成兵团直捣扬州。10月9日晨,太平军轻取扬州。德兴阿窜往邵伯,沿运河布防,堵截太平军东进。10月中旬,李世贤多次强渡或迂回,均被清军击退,东进未能如愿。
10月上中旬,李秀成多次渡淮,皆被清军堵回。20日,胜保逼近三河集,李秀成弃垒撤回天长、马坝。不久,李世贤南渡,陈玉成西援,江北战果逐渐丧失,天京形势再度日渐严峻。
湘军侵皖正当陈玉成、李秀成率皖北太平军主力在江北扫荡时,湘军乘虚东侵。
8月19日,胡林翼丧母,准假百日,离鄂回湘葬母,官文暂署巡抚。湘军失去统帅,战略指挥与后勤补给深受影响。另一统帅曾国藩已经起服出山,却远在福建与石达开相持,难以遥控皖北湘军。
官文昏聩才疏,不能胜任统帅,曾国藩深感忧虑,劝胡林翼夺情服官,以免丢掉湖北地盘。他担心湘军会被其他势力吞并掣肘,指出:“鄂兵日增,而饷源日减,非润公强起,恐终不济。”告诫胡林翼、左宗棠多方活动,阻止清文宗另简鄂抚。但胡林翼尚在犹豫,未定行止。
官文跃跃欲试,亟欲侵皖,企图捞取晋升本钱。李续宾被任命为侵皖湘军统帅。此人能征惯战,勇武果敢,是湘军统领中的王牌。自从征以来,屡建战功,由白丁书生擢为巡抚衔浙江藩司,被清廷倚为“长城”,也是太平军的劲敌,陈玉成屡败其手。
李续宾
李续宾盛名之下,骄躁刚愎,一味追求虚荣,把太平军视为乌合,自忖为战无不胜。
清军首攻太湖县。
咸丰八年(1858年)9月5日,清军乘危进兵。多隆阿正面牵制城军,李续宾进攻东岸营卡,被叶芸来火力击退。中旬,李续宾扫荡侧后及外围据点,切断县城犄角,太湖势渐孤危。18日起,湘军连日攻城,叶芸来率饥军抗御,杀敌甚多。
22日,鲍超亡命攻陷东山石垒,清军乘胜连夜攻城。叶芸来粮绝势危,只得突围,撤转潜山,准备继续堵截清军。之后,都兴阿、李续宾分犯石牌与潜山。
鲍超
10月1日,鲍超进陷雷公埠,多隆阿推毁西北岸营垒。石牌将士弃垒遁走,要塞沦入敌手。皖北局势日渐逆转。都兴阿、李续宾得志猖狂,计划进一步深入皖北腹地。
其中,李续宾志骄意盈,气焰万丈,以为太平军不堪一击,主张分兵疾速挺进,直取庐州、安庆,一口吞下皖北腹地。清军不过二万余人,未免胃口太大。胜保正在防守盱眙,翁同书龟缩定远,都不能与湘军配合进攻,使李续宾东进必然形成孤军深入之势。胡林翼引以为忧,函诫李续宾,“已犯兵家之深忌”,亟宜休整缓进。
李续宾的狂热但李续宾头脑昏热,根本听不进去,而是疾趋桐城。10月9日,前队赵克彰攻毁城外西南营垒,廓清进攻线。
10日,太平军夹击湘军获胜,但李续宾督后队驰到,迫使守军撤回。12日,湘军扫清城外各垒,城垣孤立。午夜,太平军撤退,自咸丰三年(1853年)即入太平天国版图的桐城沦于敌手。李续宾纵兵抢劫, “勇丁有私获,则无斗志矣。”
胡林翼再次警策,不可冒险再进。李续宾已是骑虎难下,“四顾茫茫,无可委托”,只想速战速决,直捣庐州,建功图擢。危机与灾祸已经潜伏日深。
李续宾留赵克彰守桐城,保卫后路,自率七千湘军进兵舒城。太平军并未在东南设防,湘军逼近城垣。10月24日,李续宾攻陷西门外营垒。是夜,太平军撤守三河镇,舒城又失。
郭贝尔・都兴阿
至于都兴阿,远没有李续宾进展迅速。太平军控扼大桥头,“筑垒山旁及桥南一带”,并且在集贤关据险设防,扼堵安庆西路门户。10月10日,清军先攻陷大桥头,再两路进攻集贤关,太平军弃关而遁。
于是,清军水陆进抵安庆。安庆是太平天国上游重镇,经营五年,城防体系坚固不拔。城南沿江筑垒,以江为池,无法登陆。其他各门城外遍筑堡垒, “俱极坚高,火器难施,垒外濠深两丈,密布桩签。漆外复有溪池护绕。”
敌军难以突破。10月15日,多隆阿、鲍超分攻城垒,遭到猛烈抵抗。清军不顾伤亡强攻,终于攻陷堡垒九座,并在近城“修营开濠,力图逼攻。”守将张朝爵誓死坚守,并向陈玉成告急。沿江将士集结枞阳,准备进援安庆,迫使都兴阿两面作战,前线转为相持态势。
韦俊在庐州战役后驻守池州,率援军万余人,“渡至枞阳,来援安庆”。
10月18日,都兴阿分兵拒援,进攻枞阳。湘军先陷罗塘洲,再前后夹攻枞阳镇,水师突破江防抄截。
韦俊援军尚未集结完毕,卒为所乘,丢掉枞阳,进援计划也因此搁浅。
安庆守军只得坚守待援,清军一时无力陷城,遂转长期围困,战局趋于消沉。都兴阿未能实现攻陷安庆的战略目标。尤其严重的是,都兴阿与李续宾之间拉开了距离,给太平军造成各个击破的战机。
胡林翼
攻陷舒城后,李续宾名声更噪,“进兵三十二日,深四五百里,寇城垒望风披靡”,他自己沉醉在连续的胜利之中,“以受恩深,名重耻退”。因此,胡林翼的再三告诫,他不愿接受。
李续宾不愿当都兴阿配角,他要一举独立创建奇功,认为安庆防御严密,庐州空虚,应当避实就虚。于是,只能“克城留屯” ,进攻兵力削弱,而且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深入太平天国疆土,纪律松弛的湘军引起皖北群众的义愤,缺乏居民的支持。
李续宾一面疾速推进,一面请官文增援。岂知官文不以为然,认为李续宾“所向无前,今军威已振,何攻之不克”,“无所用援”。
李续宾不愿顿兵示弱,硬着头皮进犯三河。骁将吴定规镇守三河,筑大城一座,城外坚垒九座, “以为庐州捍蔽。”
三河屯聚大批粮食、军械、弹药,是陈玉成、李秀成大军的重要补给基地,也是天京供应枢纽。
三河大捷11月3日,湘军抵达三河,按照“攻城必先破垒”的战术模式准备进攻。7日湘军分头进取各垒,吴定规挥师出战,以小队逐次突击,牵制敌军攻势。两军展开激战。
李续宾击退太平军后,纵火焚烧外围各垒。吴定规在猛烈杀敌后,率城军接出垒军入城据守,九垒皆失。湘军伤亡一千余人,损失了五分之一的战斗力,实力更加虚弱。
吴定规为三河大捷建树首功。李续宾逼城扎营,连续进攻,意在速取。吴定规得知援军在途,英勇坚守,重在杀伤湘军。
李续宾损兵折将,锐气渐丧,速取无望,退却不甘,只得顿兵城外。湘军已成强弩之末。
陈丕成
陈玉成攻克六合后,得知皖北腹地州县连失,“一日五文前来告急”,只得放弃打击江南大营的计划,“当即扯兵上救”,并奏请天王,调李秀成兵团西援。
11月中旬初,陈玉成“直由巢县而进。”援军星夜兼程,进抵白石山、金牛镇一线,“包三河之后,断李续宾之后路”,堵扼舒庐交通线。李秀成兵团随即继进,以为后援。同时,庐州守将吴如孝与张乐行部捻军奉檄驰往参战。
12到13日,援军连营数十里,号称十余万人。李续宾如梦初醒,接连催调后方部属急援三河,已经缓不济急。
这员悍将自掘坟基,末日就要来临了。
陈玉成步步进逼,收束包围圈,李续宾处境孤危,决定作困兽之斗,于11月14日夜,令金国琛督六成兵勇拒援,与陈兵团会战。李秀成兵团是日进抵白石山,援军声势更壮。
15日五鼓,湘军在进兵金牛途中,于樊家渡、王家祠堂遭遇陈玉成军堵截。金国琛兵寡力单,分兵迎战。两军在黎明时混战,太平军迫于猛烈炮火,不支后撤。湘军追击,冲抵金牛附近。“忽大雾弥漫,咫尺莫辨”,陈玉成乘雾率主力迅猛分路迂回,切断湘军退却线,出于金国琛意外。
湘军拒援不逞,“伤亡过半,队伍星散”,后路又被切断,已成瓮中之鳖。李续宾获悉败讯,督留营湘军前往接应,“冲荡数十次”,未能得逞。
此时,营中空虚,吴定规乘机由三河杀出,直攻湘军巢穴。李秀成也逼近三河夹击。李续宾接应未遂,慌忙令湘军守营,抵拒吴定规。自己在营前抵拒陈李大军。陈玉成“破李续宾阵门”,湘军“大败而逃”,被太平军围因于营中。夜间,七营被克,李续宾弟李续焘亦弃兄逃遁,李续宾孤踞老营,卒被合围,末路“英雄”走投无路,终于认输,先想乘月夜突围,又想起自己的“面子”,“终耻于溃围,谋复固守。”但湘军不愿等死,“遂大奔”,李续宾只得跟着逃命,“军不复成列”,李续宾、曾国华等都被太平军击毙。
残余湘军还据营挣扎,太平军“四面围攻,炮石如雨,更番叠进”,至18日夜基本就歼,悍目丁锐义、孙守信等俱遭阵毙。
三河会战取得完全胜利。
11月15日,舒城湘军闻警驰援,在千人桥被太平军拒援将士包围,伤亡过半,逃窜桐城。
陈玉成立即乘三河大捷声威大举西进,收复失地。16日,收复舒城。23日,陈、李分兵进取桐城。陈从舒城而出大关,李由三河至庐江,驰赴界河。两帅会议于桐城吕亭驿,制订攻取桐城战役计划。陈兵团正面攻城,“由山边而进桐邑”多李兵团“由孔城而进桐城、斗铺”,迂回敌人侧后。
24日,大军进抵城外,声势雄壮。湘军“各有忌意,少有战心”。湘军出西门迎战,鏖战四时,伤亡惨重,纷纷逃回营垒。太平军“冲入长濠,包裹营盘”,总兵赵克彰率残部逃遁,被太平军分途截杀,死伤累累。桐城守军弃城逃命,城池即被收复。
李续宾余部连续遭到歼击,战斗力完全丧失。陈、李兵团又夺取了新的战役胜利。
三河大捷是太平军在皖北战场上的一次转折性的战略胜利,对上游战局产生重要影响。李秀成说:“自三河一战、桐城一战,安省之围自解。”
湘军败回湖北。皖北危局迅速扭转,失地收复,天国后方暂得安宁,为以后消灭江南大营的决战提供了有利条件。陈玉成的战役指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集中优势兵力、连续作战、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战役中得到灵活运用。陈玉成声名大振,被洪秀全倚任,指挥京外各军,成为天国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