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杜一用
最近有两个地方的“裁员”计划受到广泛关注,一个是河南精简事业编制,一个是泉州永春清退编外人员。两个地方的“裁员”计划都称得上大刀阔斧,大背景是去年启动的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不过,具体到地方,可能还有财政承受能力的考量。
河南的“裁员”计划提出,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按不低于10%的比例精简,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
河南省直层面的事业编精简比例简称为“531”,市县层面则参照省直做法,按照“421”比例进行精简。
泉州永春的“裁员”范围包括,2023年1月以来未经批准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服务窗口使用的编外人员,编外人员总数超过所在单位编制总数10%以上的人员,现使用编外人员的岗位已补充正式工作人员的等等。总之,大量编外人员都在永春裁减之列。
之所以广受关注,两个地方的“裁员”力度都够大。去年启动的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提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比例进行精减。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和泉州永春大幅超出精减比例的“裁员”计划自然受到关注。
众所周知,三年大疫之后,地方都在响应号召“过紧日子”。因此这两个地方力度空前的“裁员”计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地方财政压力。
根据公开的统计信息,河南2023年财政总收入将近7000亿,属于地方的是4500多亿,公共预算支出超过1.1万亿。也就是说,2023年河南有超过一半的公共预算支出要依靠转移支付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特斯拉裁员10%本质上是为了精简开支,地方财政普遍感到有压力,在转移支付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降本增效就成为一种必然。就收支平衡而言,泉州永春大刀阔斧的裁员,好像也跟财政压力有直接关系。
永春长期主要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财政的正常运转。从疫情爆发的2020到2023年,永春财政总收入从19亿增长到了22亿,属于地方的财政从12亿增长到了15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从超过37亿降到了36亿。四年来尽管开源截流成效显著,还是没有改变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
永春的财政自给率是泉州县市里最低的。
作为泉州的第一财政收入大户,晋江2023年财政总收入248亿,属于地方的大概151亿,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75亿。晋江通过21亿元的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和3亿多元的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实现了收支平衡。
泉州第二财政收入大户南安也没好到哪里去。2023年南安财政总收入113亿,属于地方的不到74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96亿,缺口的大头主要还是靠转移支付和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解决。
就整个泉州而言,202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018亿,属于地方的大约580亿,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850亿。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0亿,预算支出500多亿。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土地收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房地产行情这样,而实体产业又期待复苏,泉州想通过土地财政实现收支平衡也难。
在泉州县市中,永春的财政自给率连50%都达不到。财政收入同样捉襟见肘的德化,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亿,本地财政收入也超过了14亿。现实财政状况下,“裁员”至少可以减轻河南和永春的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