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面对新中国面临的种种威胁,毛主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进入60年代后,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首先就是苏联,随着中苏边境不断发起的冲突,毛主席当时已经预见,中苏之间的矛盾将会发展到武装对抗的程度。
其次就是美国。不但对新中国缩紧了包围圈,而且和中国周边不少国家结成反华同盟,对中国形成了“半月形”的军事包围圈;第三个是台湾,蒋介石不断派遣特务对沿海地区进行袭击,妄图建立大规模的“游击战走廊”。
第四个威胁来自印度,印度军队在边境东西两端不断发起武装攻击;第五个威胁来自日韩,日韩两国也与美国结盟,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面对五方威胁,毛主席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搞三线建设,形成沿海一线、中部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三线并存的工业建设布局,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能应对战争随时爆发的可能性。
当时有一些同志对于搞三线建设不是很理解,但毛主席已经下了很大的决心:“大三线建设搞不好,我睡不着觉;没有投资拿我的稿费;成昆铁路修不通,骑毛驴我也要去攀枝花看看。”
1965年,毛主席在一次讨论三线建设的会议上,提出由国家建委担任三线建设在北京的总口。当听说建委已经撤销多年,毛主席很不高兴地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没有跟我商量,撤了再成立起来嘛!”
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委算得上是国家部委一级变化最多的部门。1954年,出于“一五”计划建设的需要,国家建委诞生,陈云担任建委主任,三年多时间后,人大会议根据周总理的天,撤销了国家建委,将工作分摊给计委、经委和建筑工程部。
1958年,根据毛主席的提议,国家建委再度成立,陈云兼任主任。在次年的人大会议上,国家建委正式恢复设置,陈云被正式任命为国家建委主任。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中,国家建委对“一五”时期的基本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后来的经济调整时期,为了精简机构,中央决定将国家建委与计委合并。
在建委下马两年后,考虑到每年的基建投资占到财政支出的30%~40%,有人建议恢复国家建委,毛主席也多次谈到建委取消很可惜,赞成将建委在搞起来。
随着三线建设的如火如荼,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重新成立国家建委,由中央和国务院直接领导。在物色主任人选的事情上,很长时间都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来担任,周总理便想到了谷牧。
“我恐怕力难胜任。”当听说要让自己当建委主任,谷牧当即婉拒。刚调到北京的时候,谷牧就曾在国家建委工作,对于国家建委一直以来同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晰一事,谷牧很是为难。没想到周总理却说:
“要知难而进嘛!今天我不是征求你意见的,已经定了!”
当时薄一波曾希望谷牧能继续留在经委工作,但当听说毛主席赞成谷牧到建委工作后,薄一波也不便提出他的建议。就这样,谷牧成了第三届国家建委主任。
1965年4月,谷牧正式上任。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谷牧召开全国搬迁工作会议,确定要从沿海向大三线迁建500个工业生产项目,而且搬迁之后不能忘记支援农业,要切实照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为了做好具体的部署,谷牧决定亲自去西南实地了解情况。到了成都之后,谷牧召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会议,当看到彭德怀也坐在台下时,谷牧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自从1959年下了庐山之后,彭德怀就向毛主席提出要自食其力参加一些劳动,考虑到彭德怀的身体,毛主席没有同意。之后毛主席提出让彭德怀到成都去,抓西南大三线建设,让彭德怀一时间陷入了矛盾之中。
一方面,彭德怀觉得自己到三线去,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加强建设,晚年也可以再立新功;另一方面,彭德怀觉得自己不熟悉工业,再加上自己的处境,实在难以继续工作。
毛主席得知彭德怀的思想顾虑后,请他到中南海见面。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谈,彭德怀放下了思想包袱,答应尽快到四川去。临别之际,毛主席叮嘱彭德怀:“把问题讲清楚,如果有人不同意,要他来找我谈。”
带着三名长期在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彭德怀踏上了前往成都的列车。当大三线的筹备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听了几天的汇报后,彭德怀决定到工地上亲自看一看。之后的日子里,彭德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调查研究上,足迹踏遍了几千里。
无论走到哪里,彭德怀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工地或是当地领导要看他,向他汇报工作,他从不拒绝,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除了份内的工作,彭德怀还非常关心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谷牧上任建委主任之后,也听了不少彭德怀在成都的情况,他知道彭老总到成都并不是挂名,而是真正到职干实事的,因此看到这样一位老革命坐在台下,谷牧心里很是不安,便走下台来到彭德怀面前:
“老总,您怎么也来了?请回去休息,今天会上讨论的问题,我另行向您汇报。”
“你是国家建委主任,我是西南建委副主任,你作报告,我当然要来听,你继续,咱们不说这些。”彭德怀笑着回应道。
在成都的工作告一段落后,谷牧出发前往攀枝花基地。彭德怀初到三线的时候,就提出了要保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要从攀枝花这一个点,加上成昆铁路和贵昆铁路这一条线,最后和六盘水煤矿基地,以及其他国防工业项目连成一片。
如此远大的战略眼光,和慎密的战术思想,让谷牧非常佩服。参照彭老总的建议,谷牧提出将交通建设放在首位的想法,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指示谷牧抓紧落实。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三线建设的布局相继铺开。
1965年底,川黔铁路开始试行通车,以重庆、成都为中心,一大批兵器工业基地、航空工业基地、武器科研生产企业相继落成,配套的国民经济有关行业也相继实现迁移。
在建设大三线的同时,中央还批准了“小三线”的建设规划,由省、区的党政军牵头,建设以轻武器和弹药为主的军工生产。
此后的十年政治风暴中,三线建设依旧在断断续续进行着,虽然存在一些损失浪费,但三线地区逐步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和若干年后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牧著. 谷牧回忆录.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07.
[2]王春才著.元帅的最后岁月 彭德怀在三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3]陈立旭.毛泽东与三线建设[J].湘潮,2023,(03):8-11.
[4]董志凯.国家建委的几上几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