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向儿子交代了四件后事,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是勇敢的永 2025-02-20 09:58:34
前言

刘伯温帮了朱元璋大半辈子。朱元璋能当上皇帝,还能让天下安定,刘伯温可是出了大力的。后来的人,都把刘伯温和朱元璋比作刘备跟诸葛亮。可就算刘伯温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也没法消除帝王的猜疑。

刘伯温那么聪明,临死前,为了刘家的将来,他给儿子交代了四件事。嘿,谁能想到,这四件事最后都应验了。

一、交代四件事

大家都晓得刘伯温跟胡惟庸一直合不来,不过刘伯温生病的时候,朱元璋竟然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给刘伯温看病。刘伯温刚开始得的也就是个小风寒。

但打从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御医开的药以后,刘伯温的病没见好,反倒更厉害了。刘伯温都觉着五脏六腑像拧在一块儿似的,疼得要命。是人都会第一时间觉得药有问题,何况他俩本来关系就不咋地。

刘伯温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过了几天就带病进宫去见朱元璋了。他委婉地告诉朱元璋,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医生开的药后,身体反倒更差了。可朱元璋,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让刘伯温别想太多,回去安心养病。

瞧着朱元璋那副冷漠的样子,刘伯温那么聪明的人,还能不明白是咋回事吗?说不定朱元璋打从一开始就没盼着自己的病能好。毕竟自己都跟了他大半辈子了。想想自己这一辈子,净给朱元璋出主意、操碎了心,要说心里不凉飕飕的,那肯定是假话。

刘伯温回到家后变得更加消沉了,又受药物影响,病情愈发严重,到最后连下床都不行了。这一回进宫,刘伯温算是彻底明白朱元璋的心思了。反正横竖都是一死,刘伯温就把药停了,安安静静地在家中等死。

当然,还得把自己的后事都料理妥当。为啥朱元璋容不下刘伯温?这里面有个原因就是,刘伯温这人太机灵了,聪明得不像话。帝王要是用着这么个聪明绝顶的人,心里肯定不踏实。刘伯温那么聪慧,他肯定也会想尽办法保全自个儿的家族的。

所以这头一件事就跟自己家族有关。大家都知道,当年刘伯温被朱元璋重用,还有个原因,就是他特精通占卜术。这占卜术要是用得好,那就能够平步青云,可要是用得不好,那可就是掉脑袋的事儿了。

他跟长子刘琏交代,自己死后,得马上把自己有关这类的书籍都送给朱元璋,片刻都耽搁不得。而且,刘家所有子弟一律不许学习相关知识。刘伯温太了解朱元璋了,他心里清楚,朱元璋肯定不会放过这类书籍的。

第二件事,就是劝诫两个儿子怎么当官。毕竟,他俩现在都已经入朝为官了,他可不想儿子走自己的老路。他告诫儿子,当官要宽严相济,把这个度拿捏好。

第三件事是他的一个遗愿。刘伯温没像张良那样退隐,为啥?因为他心里有雄心,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可由于胡惟庸的缘故,他明白当下是没法向朱元璋表忠心的。不得不说,刘伯温真的算得很准,胡惟庸必定倒台他都能算出来。

他嘱咐儿子,等胡惟庸倒台以后,要是朱元璋提到他,就把自己这份折子递上去。

最后一点,是给刘家后代的叮嘱。就是说,只要有真本事,在朝堂上就能站得住脚,可别去掺和朝堂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要知道,但凡卷入党派争斗的,大多都没什么好下场。

这时候的刘伯温,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说了这么些话,把他那点力气全耗光。就在同年四月中旬,刘伯温得病去世了。虽然胡惟庸是刘伯温去世的罪魁祸首,可要是没有朱元璋的默许,这事儿也成不了。

二、一一应验

刘伯温刚去世,丧期还没过,朱元璋就派人到刘府去了。刘伯温交代的头一件事就真的发生了。朱元璋派人来,就是冲着刘伯温那些占卜的书来的。这时候,刘琏记起父亲生前的叮嘱,很巧妙地让朱元璋不再起疑心了。

刘琏没说啥奉承话,可朱元璋还是特别高兴,赏了刘琏不少东西。朱元璋最怕的,就是刘伯温之后还有人跟他似的能看穿占卜术,现在整个刘家都不沾这东西,朱元璋可满意了。

刘伯温的次子,一直把父亲的教诲牢牢地记在心里。他当官特别清廉,这一点很受朱元璋的欣赏。没过多久,胡惟庸就下台了,就跟刘伯温当年预料的一模一样,胡惟庸在丞相这个位子上肯定是坐不长的。

胡惟庸死了之后,朱元璋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刘伯温。想当年,他可是在刘伯温的次子刘璟跟前,多次夸奖过刘伯温的。这么一来,刘伯温的第三个遗言就真的应验了。

刘伯温的长子被胡惟庸给陷害死了,次子,为人刚正,朱棣靖难之后就被朱棣给处置了。不过这之后,刘家的子弟还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又入朝当官了。

三、悲剧人生

刘伯温的人生是个悲剧,这背后的原因可不少。咱先讲讲刘伯温他自己的原因吧,他,对朝堂还有官场里那种乌漆嘛黑的事儿没摸透,在朝堂上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面前,他还是太天真。

朱元璋是从社会底层出来的,他很难跟刘伯温这种知识分子有共情的地方。朱元璋不懂也不待见文人的那种傲骨,就好比刚开始朱元璋召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并没有马上就投奔过去,而是故意摆架子,想让朱元璋知道他是很“金贵”的。

但朱元璋可就完全不一样,他才不会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刘伯温到了朱元璋的阵营后,那可是绞尽脑汁地给朱元璋出主意。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刘伯温的天真。

你不管怎么看都是半道才来投靠的,根本没法跟朱元璋的同乡淮西集团里的那些人比。朱元璋打从起义一直到夺得天下,靠的就是淮西集团的帮扶。在前线有徐达、蓝玉这些人,为他不顾性命地拼杀,后方还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集团给他想办法出主意。

刘伯温半道才跟了朱元璋,朱元璋重用他,也尊重他,他都当上大官了。可朱元璋不会全心信任他,说白了,在朱元璋眼里,他不是自己人。

刘伯温一直以为自己是朱元璋的自己人,这多可惜。他在朱元璋面前从不藏着掖着,心里想啥就说啥。就因为他说话这么直来直去的,悲剧的种子就种下了。想当年,淮西那帮人可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别的咱先不提,就说徐达吧,他还救过朱元璋。

所以,朱元璋对淮西集团还是会适当宽容些的,可刘伯温就没这样的待遇。他要是一不小心得罪了朱元璋,朱元璋下手可绝对不会留情的。

结语

刘伯温这一辈子把心思都用在算计上了,可他,到死都没把朱元璋的心思看透。也许在刘伯温心底里,是不肯相信朱元璋会这么冷酷无情的,结果最后抑郁而亡了。

0 阅读:12
是勇敢的永

是勇敢的永

勇敢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