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对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几种肉,味道很好,喜欢吃的人也很多,不少人的餐桌上顿顿都离不开它们。
但你可能不知道——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种肉每天食用超过 50g 就可能会致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为一类致癌物!
这么危险的肉,它到底是什么?
它们就是——加工肉制品!
推荐你改吃这两种肉,一起来看看~
对于食用加工肉制品,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平时也没吃过什么加工肉,火腿肠这类吃得非常少。
其实不然,加工肉制品,早就混迹在我们每个人的一日三餐中了。
火锅、烧烤、麻辣烫、汉堡、炸串、零食等等,这类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加工肉成分。
除了我们知道的烤肠、火腿、腊肠、培根、肉丸、香肠、腊肉(包括熏肉和腌肉)外,像肉罐头、卤肉、肉质酱汁或配料,烧烤的烤肉,含有动物内脏或血液的加工食品,以及零食中的肉干等都属于加工肉。
牛肉丸、午餐肉、培根、虾丸等等比较常见的火锅食材,都是属于加工肉的范畴。
早在2015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分支部门、位于法国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调查报告,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食品。报告中还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
相较于新鲜肉类,加工肉制品可能会在以下5个方面对人体产生伤害。
1、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普通我们在家烹饪的肉,放上一两天就会变味,而加工肉制品的保质期却长达3-12个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工肉制品添加了防腐剂——亚硝酸盐。
亚硝胺具有强烈的毒性,容易增加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患病几率。
一般情况下,加工肉制品中钠的含量都会比较高,高盐饮食健康风险大。
摄入过多脂肪,不仅导致身材走形,这些脂肪还会附着在内脏上,带来高血脂、心脏病、脂肪肝等多种健康风险。
在加工肉制品中,如火腿、咸肉、培根、午餐肉、香肠等,它们的原料大多为红肉,而红肉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5、其他有害物质
加工肉制品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等致癌物质。
所以,加工肉还是少吃为好。
1、鸡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一般成人平均每天应食用畜禽肉类40~75克(生重),可分为红肉、白肉两种。
相较于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白肉中的鸡肉,除鸡皮外,其脂肪含量,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红肉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日常可以多选择。
2、鱼肉
鱼肉脂肪含量低,含有丰富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帮助降脂、保护心血管健康。同时鱼肉的纤维细腻,特别是对咀嚼、消化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更好吸收。
建议每日摄入水产品 40~75 克,或每周吃鱼 2 次。
要注意肉类的烹调方式,避免油炸、煎、糖醋、红烧等。
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等清淡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还能减少食物中营养流失。
除了加工肉,还有哪些食物是不健康但很少人知道的?日常又应该如何健康吃出好身材?有疑问就上瘦吧减脂APP咨询体脂师,1对1为你定制减脂方案,领取一份减脂食谱,全程跟进指导哦!
最后,记得点亮在看并转发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