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十四日,这是光绪寻求变法的第三个月,这几个月来,光绪宵衣旰食,在维新派的支持下颁布了一道又一道诏书,但却未能施行下去,在他眼里,一切都是守旧贵族的阻挠,一口气罢免了包括礼部尚书怀塔布在内的六位官员。
罢免这六位官员,一方面是树立自己广开言路的形象,表示自己变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有树立自己权威的心思,但由于一口气罢免六个高官,引起一些守旧大臣的不满,纷纷跑到颐和园向慈禧哭诉,也让一开始支持变法的慈禧在人员任免上的态度有了转变。
戊戌六君子
在慈禧眼里,守旧贵族大臣虽然大都昏庸守旧,但却是清朝统治里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应该立即罢黜,甚至给光绪画了一条红线,即变法可以,但不能罢免老旧贵族,也不能随意提拔汉族新贵,这是变法后光绪第一次听到慈禧的反对意见。
光绪虽然碰了壁,但变法还要继续的,而且也从慈禧的言语中听出了一丝不妙,为此他召来的维新派新贵军机章京杨锐商议对策,和激进的康有为不同,杨锐毕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自然知道朝廷上的平衡之道,劝光绪免了康有为的职,平息一下怒火,然后再商量对策。
杨锐
对于杨锐的提议,光绪表示认同,随即给了他一道密诏,密诏里,光绪暗示自己权力不足,无法罢免这些守旧的老臣,但变法还需继续,希望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等人私下商议对策,好呈报上来。
毕竟康有为也是维新的发起人之一,不好直接罢免,于是让他去上海办报,宣传变法,从这份任命来看,光绪的做法并无不妥,差错就出在杨锐把这个密诏给了康有为看。
康有为一看,深感不妙,况且今日早朝,他得知了御史杨崇伊就提议让慈禧重新训政的消息,慈禧也表示采纳,这不明显的要重新掌权吗,早些时刻,他就酝酿采取军事行动软禁慈禧,光绪的密诏又坚定了他实施冒险政变的决心。当晚就伪造了光绪要被废立求救的“伪诏”,且在没有光绪的同意的情况下,当晚派谭嗣同游说袁世凯。
康有为
对于这份诏书,袁世凯无法辨清真伪,因而有所犹豫,而局势开始变得危急起来。
九月十九日,慈禧突然回宫,因为第二天,光绪要召见伊藤博文,慈禧害怕光绪寻求日本的帮助或者让伊藤博文担任中日合邦的首相,结果这一天,光绪除了礼仪性的接待,其余什么都没做。
而和康有为私交甚密的翰林院侍读学士黄绍箕得知慈禧即将训政,向康有为通风报信,劝他立即离京。
九月二十日凌晨,康有为立即带着仆人离开京城,眼看慈禧发出政变的信号,袁世凯为了自保,晚上找荣禄告密,荣禄告之慈禧,慈禧一听,大为恼怒,不曾想自己一手带大的光绪居然要杀了自己,与次日凌晨回宫,直接将光绪囚禁在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训政。
同时下令关闭京城城门,全城搜捕维新派人士,其中梁启超逃到日本使馆寻求帮助,并且劝谭嗣同和自己一起去日本,到不管梁启超如何劝说,谭嗣同就是不肯走,最终于九月二十五日被捕。
除了谭嗣同,一同被捕的还有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但仅仅三天,慈禧未经审判,有没有公布罪名,就将其中的留人斩杀于菜市口,直到九月二十九日才发圣旨说他们为乱党,给维新派定了性。
戊戌六君子
说实话,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三天时间内就处死人,是不符合正常的程序的,听闻斩杀令后,在刑部当官十几年的老刑名刘光第反复辩解,这不符合大清的祖制和律例。
但没有办法,慈禧铁了心要快刀斩乱麻,因为这几个人背后牵扯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如果拖到秋后问斩,顶多只能砍了顶罪的康广仁等人,如果是这样,她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那么这几个人背后的势力有多大呢?
首先就是杨锐,杨锐的老师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早些年,杨锐一直担任张之洞担任幕僚,深受张之洞的信任,而考中进士后又成为张之洞公开的“坐京”,相当于为张之洞在京城收集情报,也是张之洞在京城的代言人,各个朝臣看在张之洞的份上都会给他一丝面子。
张之洞
而张之洞得知弟子被捕,开始为援救弟子东奔西跑,先后找了盛宣怀、夔龙、王之韶等人营救杨锐,甚至寻求主管此案的军机大臣刚毅帮忙,不仅如此,他还和荣禄发电,表示要亲自给杨锐作保。
可以说为了营救弟子,张之洞动用了可以动用的人脉,但没想到,慈禧手这么快,仅仅三天就处死了杨锐。
其次就是被捕的徐致靖,他在维新变法期间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是李鸿章的门人,被捕后,慈禧第一个想要处死的就是他,但李鸿章托荣禄求情,荣禄又向慈禧跪地哭诉徐致靖只是一个书呆子,维新期间,光绪三个多月没见过。
慈禧看在李鸿章和荣禄份上,才让他捡回了一条命,不然戊戌六君子就成为戊戌七君子,而徐致靖出狱后改名为徐仅叟,意思是他是戊戌七君子里面仅存的老叟。
李鸿章
而林旭的背后势力也不容小觑,要知道林旭的妻子沈鹊应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两江总督沈葆桢,而林则徐又是沈葆桢的舅舅和岳父,当年还提拔过左宗棠和胡林翼,更是和曾国藩一起出战过,与湘军有着莫大的联系。
除此之外,沈葆桢又和淮军的李鸿章是同榜进士,一人就和湘军、淮军联系上,至于林旭的岳父沈瑜庆除了继承父亲的人脉之外,还和湘军出身的刘坤一关系不错,也和张之洞关系匪浅,就这样靠着岳父的关系,林旭在军机处的时候深受荣禄的照顾。
谭嗣同
而谭嗣同的父亲是湖北巡抚谭继洵,他的靠山也是张之洞,要说出身最差的大概就是刘光弟了,要不然考中进士后当了十几年的刑部主事,但在变法前通过杨锐的关系,拜在张之洞的门下,可以说戊戌变法的四位核心人物中,两个是张之洞的门人,一个是沈家的女婿,一个是湖北巡抚的儿子,他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至于康广仁,虽然没有什么后台,但他并不是维新派仁人士,完全是因为康有为逃出后被抓过来顶罪的,而杨秀深是监察御史,戊戌政变期间要求慈禧撤帘归政,触怒了慈禧才被下狱。
可以说如果按照审案的程序,慈禧将会顶着很大的压力,南方各个督抚她也是非常忌惮的,于是她选择违背大清的祖制和律法,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进行斩杀,先斩后奏,快速处理掉变法的核心人物,避免事态的扩大,将损失降到最小。
而且除了这些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后人也参与了变法,比如曾国藩的两个孙子曾广钧和曾广河,左宗棠的小儿子左孝同等等。
其中曾广钧在母亲的安排下前往了南京,曾广河虽然没有被杀,但他曾经劝谭嗣同走,得知谭嗣同牺牲后,后悔没有立劝,然后服毒自尽,至于左孝同因为在湖南,在湘军地界,慈禧不敢动他,毕竟以当时的情况,大家都不想撕破脸。
中兴四大名臣门人都有参与其中
其中值得一说和钦佩的就是谭嗣同,谭嗣同本来有大把时间和机会逃走的,不管康有为如何劝,他都不肯走,且表示自己要为变法献身,在此之前,所有救亡图存的知识分子只出力不流血,谭嗣同看得很清楚,他知道革命是流血的,总的有人做第一人,他就是第一个,他的死以及绝命诗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而以死明志前,谭嗣同又代父伪造家书,以父亲的名义痛斥自己,以表示和父亲早已划清界限,也让他成为近代史上一位最值得钦佩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戊戌六君子里影响力最大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事谭嗣同有两位学生,一位叫杨昌济,一位叫蔡锷,而他们各自的学生大家都很熟悉,一位是毛主席,一位是朱老总,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六君子
斩杀六君子,慈禧是出了口气了,但六君子背后牵扯了太多汉族高官子弟和门生,杀了六君子也是满清和汉族官员离心离德的开始,最终导致了后来的东南互保,这是她日后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