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女婿王景清:21年病逝,李讷携子在告别大厅,人们排队送行

峻辉聊过去 2024-02-26 06:02:55

2021年3月3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前人山人海,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排起了长龙。

他们之中有的是解放军高级将领,有的是革命后代,甚至还有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两姐妹。

而众人共同送别的对象,正是毛主席的女婿、李讷的丈夫——王景清。

李讷婚姻坎坷

王景清,李讷的第二任丈夫。

在王景清之前,李讷曾与一名徐姓东北青年有过一段婚姻。

1970年,中央办公厅在井冈山地区创办五七干校,并号召全国青年下乡劳动锻炼。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李讷二话没说来到了这里。

虽说是毛主席的子女,李讷却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

人群中的李讷总是衣着朴素、寡言少语,工作起来十分投入、卖力,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

来到五七干校后,李讷仍然很少与外界往来,身旁朋友很少。

可一位徐姓青年的出现,彻底打乱了她的平静生活。

小徐本是北戴河招待处的一个服务员,素来性格开朗、待人热情。

与李讷相识后,他便常常邀请李讷一起工作、打球、散步,并主动为其分担农活。

一来二去,饶是李讷也不禁动了感情,双方很快成为一对情侣。

小徐来自东北,虽说只有初中文化,但工人家庭出身的他从小勤劳能干,政治上也十分可靠,人长的也很清秀。

1971年9月,李讷给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去了一份报告,向父亲倾诉了自己恋爱的事实,并请求父亲同意自己与小徐的婚姻。

彼时,毛主席正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工作,接到女儿的报告后看了一遍又一遍。

随后他问向带来报告的工作人员:男方是什么样的人?哪个单位的?两人的关系进展如何?

这一刻,毛主席俨然褪去了国家领导人的光环,言辞口吻间满是一名父亲对女儿的关怀和疼爱。

带信人简要介绍了小徐的家庭背景和双方感情情况,并传达了两人愿意携手共度余生的愿望。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在报告上用铅笔重重写下“同意”两个字。

得到父亲首肯的李讷,很快与小徐在五七干校喜结连理。

成婚后,二人在干校继续劳动,并在一年后生下儿子徐小宁。

然而,当新婚的喜悦和冲动褪去后两人才发现,他们根本不合适。

李讷是高等学府的高材生,又深受毛主席文化熏陶,自幼喜欢看书、研究历史。

而小徐没有多少文化,生性好动,平日里一刻也不得消停。

两人的经历、性格、三观价值均存在较大差异,久而久之夫妻俩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矛盾却越来越深。

最后,李讷和小徐不得不分开生活。

小徐被分配到河北铁道学院读书,两人随即办理离婚手续,李讷只身一人带着徐小宁回到了北京。

李讷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匆匆结束。

与王景清喜结连理

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无疑是李讷一生之中最黑暗的一段岁月。

还未从婚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的她,紧接着又因父亲的离世彻底倒下。

1976年10月之后,李讷搬离中南海,住到北京西郊一间小小的四合院内。

已经完全平民化的李讷,与万千群众一样,在冰天雪地里拉着板车买煤球、排队买大白菜。

由于经济收入匮乏、家庭负担太过沉重,就连徐小宁也不得不在课余时间帮助李讷洗衣做饭。

北京的冬天天寒地冻,可李讷家中最穷苦时只有两条被子。

她和儿子一人一条,半铺半盖,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夜晚。

不久后,李讷母子的情况传到了李银桥夫妇耳中。

李银桥曾担任毛主席的卫士长,他与妻子韩桂馨的婚姻,当年正是毛主席撮合而成。

现如今毛主席的女儿生活孤苦,他们夫妻俩比谁都难受。

于是,李银桥夫妇开始尝试打开李讷的心扉,给她介绍另一半。

1983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彻底改变了李讷后半生的生活。

这一年,一名叫做王景清的军方参谋人员来到北京,参加老战友的追悼会。

王景清来自陕西榆林,13岁便投身军旅,曾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磨砺。

新中国成立后,王景清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师工作,曾是刘少奇身边的警卫员,后来因工作突出被调至云南军区担任参谋长。

早年在北京工作期间,王景清与李银桥就是中央警备团的同事。

此次北京之行,二人在李银桥家中有了一次相聚。

此时的王景清恰好是单身,他也有过一次不如意的婚姻。

李银桥考虑到王景清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很高,为人也很厚道,生活中又很会照顾人,便动了将他介绍给李讷的心思。

说起王景清与李讷的缘分,实际上要从两人年轻时说起。

王景清在延安担任警卫员时,李讷还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二人也有过几面之缘。

不曾想兜兜转转几十年过去了,二人竟能再度重逢。

次日,王景清与李讷在李银桥的安排下见了面。

两人有了来往后,王景清常常从云南赶来看望李讷,他默默将李讷家中大大小小的活计揽到自己身上。

时间一长,二人之间便有了感情。

1985年,李讷终于从过去的伤痛中走出,决定与王景清结婚。

二人的婚礼很简单,只有一桌酒席,请了李银桥夫妇和中央办公室的几位老熟人,一桌人热热闹闹为李讷和王景清庆祝了一番。

与此同时,李讷再婚的消息也很快在北京传开,包括杨尚昆在内的许多中央领导、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纷纷向李讷道喜。

婚后,王景清办理了离职手续,将户口和关系迁移到北京。

自此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王景清全部主动承担起来。

买菜买粮、修门窗、拉煤块,种种耗费体力的劳务,都无需李讷再经手。

生活中有所依靠的李讷,总算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晚年相守相伴

晚年时期的王景清与李讷,身体都不太好。

李讷自小瘦弱多病,加上坎坷的人生经历,步入中晚年后愈发精神欠佳,严重的失眠症、四肢无力、肾脏疾病纷纷找上门来。

于是,常年陪着李讷到处看病,成了王景清的生活常态。

20世纪末期,在通往305医院的公交车站,人们总会看到一对互相搀扶的老人,那就是王景清与李讷。

后来为了给李讷看病,王景清还专门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自己骑着三轮带老伴去看病。

而进入古稀之年后,王景清的身体也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王景清本就大了李讷13岁,从七十多岁起,他又开始创作剧本,常常忙碌到深夜。

李讷总会提醒丈夫:“你的岁数大了,可不要累坏身体,不能太伤神。”

其实相较于李讷,王景清的身体情况也并不乐观。

战争年代,王景清的右眼、左肩、颈椎都受过伤,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已是常态。

人生暮年,王景清又致力于著作《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

写书工作让他不得不亲自前往陕北一带考察、游历、走访,在书籍内容日渐翔实的同时,王景清的身体也愈发江河日下。

好在他身边一直有李讷陪同,二人在文史领域有着共同的爱好。

闲暇时光,他们常常一起探讨文学和历史,共同练习书法。

久而久之,看书、切磋书法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活动。

然而,这种安稳且和谐的生活仅仅维持到2021年。

这年3月1日,94岁的王景清终究还是走到了人生终点,先李讷一步而去。

两天后,王景清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当天,大批民众自发赶往八宝山为其送行。

上午9时许,送别人员在阵阵哀乐声中来到王景清遗体跟前默哀,对其遗体鞠躬致意。

李讷带着儿子徐小宁、儿媳王伟等亲属,与众位亲属一一握手道谢。

追悼会当天,八宝山可谓人满为患。

除了两家的亲属之外,前来为王景清送行的还有许多其他各界人士。

比如,与王景清有过交情的军方老同志,与王景清夫妇共同参与过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员。

王景清向来为人谦和低调、待人诚恳,但凡与之有过交集的人无不对其赞叹有加,而这也是其追悼会人山人海的主要原因。

王景清的离去,意味着李讷再度失去了丈夫,不过这一次她并没有被打倒。

人生聚散相依,大半辈子的起伏生活让李讷尝尽了人生百味,看透了生离死别。

2023年8月,李讷罕见现身一场纪念毛主席的活动,并带头给河北遭受水患的灾区群众捐款。

从其端庄的仪态、睿智的眼神中不难看出,苦难显然没有再度将她击倒。

结语

在人生的前半程,李讷可谓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波澜起伏。

婚姻失败、父亲离世,一度彻底将其击垮。好在从人生的后半程开始,李讷遇到了王景清。

丈夫的呵护与照顾,让李讷从过往的伤痛中走来,并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

这样的结局,于李讷而言或许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0 阅读:42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