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长说:《黄帝阴符经》比《道德经》厉害,是真的吗?
周延安道长告诉我:《道德经》可能出自《黄帝阴符经》,是对《阴符经》的解释。如果不懂中国文化的神性,那就是空谈道家。说完打
问道化鸣的文章
周延安道长告诉我:《道德经》可能出自《黄帝阴符经》,是对《阴符经》的解释。如果不懂中国文化的神性,那就是空谈道家。说完打
刚要看老朋友新发的文章,一张似曾相识的图片呈现在文章的前端。图片一说似曾相识,是因为三年前他当面画过类似的示意图,后来
两宋儒家对于老子,真可谓“欲说老子好困惑”:既要批判老子,又要吸收老子,有的批着批者成了老子的拥趸,比如王安石、苏辙,有
《道德经》第十三章,是争议最多的一章,正如民国老庄学专家蒋锡昌所云:此段经文,诸家纷异,鲜有同者。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解释
我知道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的人很多,也知道援儒解老,引佛解老的人很多。然而这并不影响我坚持以老解老的路子。以自己的解读方向
几年前,因业务关系,接触过一位老道人朴先生,广东人,他的地位尊崇,名气很大,无论是帮人家“办事”,还是受邀参加各种活动,
“阴阳”概念的源头不是《周易》,而是史伯阴阳学是中国的大学问,但最早提出“阴阳”这一概念的,不是《周易》,也不是阴阳家,
几乎上过学的都知道韩愈,可能还会背诵他的诗文。但是,知道程颢、程颐、朱熹的却不多,为何?因为文学是基础课程,而韩愈的文学
罗素在和汤因比,都是世界通哲,罗素于1920受邀来中国讲学考察一年。几年后,汤因比先后三次来到中国,他们同样关注这个东方
世俗上,道士、和尚都是玄门中人,也都是“出家之人”。而圣人是治世之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为何要把这两者相提并论
老朋友说:我们购买产品时,会附带一本说明书。这个说明书,就是我们操作使用这个产品的指南。《道德经》是关于心的使用说明书!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的主体是“圣人”而非百姓,“无为”的重中之重在于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不公权私用,干
迷雾中的《周易》真相:《易传》的出现,是从卜筮到学术转变的转折点《易传》是中国儒家学者解释《周易》的著作,又名《易大传》
这是老朋友说的,我也不卖关子,直接告诉你:他说的金钥匙就是“及吾无身”。你若问我“你用这把金岩石打开了《道德经》的‘众妙
元代大儒吴澄窥破了老子文字背后的玄机妙理,认为“七善”乃是常人之所谓“善”,并非老子之所谓的“上善”。吴澄的核心观点是:
书接上回,继续我跟老朋友关于道、佛的讨论。可参阅上一篇: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一个人,把道德经彻底挖掘出来了皂罗袍:你就说我
这个标题已经够标题党的了,但我的老朋友原话比这还标题党,只是为了过审,不得不掐头去尾,简略表达一下他的意思。昨晚在回复老
头条号的“一苇国学”先生,出版集团金牌编辑, 主要研究易学、佛学、古代文学等,一苇先生学养深厚,他的解说娓娓道来,很有感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虽然内容不多,但争议不少,其中涉及“一二三万”、“阴阳”,更是千人千老子,各说各话,莫衷一是。老子
其实,把郭继承先生跟南怀瑾、陈鼓应两位先生放在一起比较,是很不严肃的。因为南、陈两位先生的解读相对理性。而郭先生更偏向于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