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说明书!老朋友终于说对了,但也只说对了一半!

问道化鸣 2024-11-21 18:42:43

老朋友说:我们购买产品时,会附带一本说明书。这个说明书,就是我们操作使用这个产品的指南。

《道德经》是关于心的使用说明书!

皂罗袍先生回答说:《道德经》这本书,就是关于心的使用说明书!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说明了这颗心的正确使用方法!

他认为:我们这颗“心”,因我们的好恶取舍,而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就如同照镜子,一面镜子若被分割为三个部分,那么,世界也就随之被分割成三部分,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死地”。

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错误的使用这颗心,当然也不会去反思、纠正这个错误,更不会去追究这个错误的来历。

所谓“自然”,就是由圣到凡的堕落过程

不能正规使用“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把“心”一分为三了。那么这颗“三”是怎么来的?老朋友说:那是从“道”演化而来,即第42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图片三:生地,一之上,即图片中道和德的部分;死地,一之下,即图片中“失”的部分。

因为这样的演化过程太过“自然”,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错误正在发生,更不会有纠正这个错误的想法。

“自然”,就是由圣到凡的堕落过程。老朋友强调说:“这个‘自然’,就是《道德经》所说的‘自然’”!也就是说,所谓“自然”,就是由圣到凡的堕落过程,整部《道德经》,就是对自然的觉醒!

如何纠正这个错误?原路返回即可,也就是从三开始,经二、一,最后返回到“道”,这样就可以开始正确的使用我们这颗心了!

正确使用“心”的方式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图片四:从无到有,即弱者道之用,也就是无为;从有到无,即反者道之动,以备“再次”的无为。

什么是“无为”?如何“用心”才能“无为”?

他说:道是从无到有,正确的使用这颗心,就是从无开始使用(为),这就是无为。

从无到有,再从有返回到无,以备“再次”无为。这样在无和有之间来回做“活塞式运动”,就是正确使用心的方式!

心在哪里,境界就在哪里!

心在“一”之上,即处于道和德的位置,那么你就是不同阶段的贤圣;心在“一”之下,机处于“失”的位置,那么你就是凡夫!

“无”和“有”之间,就是修炼的“道”chang,这里情况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跌入“死地”。

所以在第十五章中,老子告诫“为道者”,要时刻保持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

上述内容就是皂先生关于《道德经》就是一部“关于‘心’的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压缩或者改写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但大旨不会偏离太远。下面是我的探讨。

《道德经》是一部关于自然之道的说明书

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关于“心”的使用说明书,不对吗?也对!因为他站在禅学、心学的立场,当然那么认为是对的。

但是,老子之道是一部关于天道演化的说明书,即是关于“道”或“人”的行为说明书,无论人心如何认识,万物都在自然演化。将其落实在圣人之治上,就是顺应百姓自由发展意愿,而不加干涉,百姓则会自然发展而“自化、自富、自正、自朴”。

皂罗袍强调“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无心”才是最高境界。

的确,圣人没有自己的私欲、私心。但是百姓是有心有欲的,不然,如何实现“无不为”?

所以,圣人的“无心”,重在强调圣人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要发家致富,实现财富自由;要安居乐业,没有苛政暴政,那么,圣人就要为百姓创造这样的政策环境和实现条件。

就是说圣人也有“心”,只不过是“欲不欲”,他的“欲”,他的“心”,不在于“无”,而在于“辅”:“能辅百姓之自然而弗能为”,即辅助百姓实现自由发展而不干涉他们,操控他们。

将人心分割成三部分的说法缺乏老子的道论依据

人心将世界分割也是事实,于是善恶是非、尊卑贵贱等级分明,高下不一。这在老子思想中有明确说明,但是从没说过人会将世界分为三个部分。

而关于“三”的论述只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但这里来的“道生一”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百千万”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生演化过程。

其中的“一二三万”等数字既不是“气一元论”所谓的“气(炁)”,也不是其他任何具体的事物,它只是个由少到多的渐次演化过程。

如果真要返回“道”,也应该从“二”这个对待的观念返回到“道”,这才能跟老子消灭对立概念,“去彼取此”的思想相一致。

“自然”是和谐状态,而不是由圣到凡的堕落过程

皂罗袍先生说:“自然”,就是由圣到凡的堕落过程。整部《道德经》,就是对自然的觉醒!

后半句是对的,因为就连强大如斯的大道都要“道法自然”——以万物之自然为法则——所以,“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至高价值。所说说是“对自然的觉醒”没有问题。

但要说“自然是由圣到凡的坠落过程”,则完全颠覆了老子的根本思想。

老子主张“绝圣弃智”,即不以圣人自居,不以智巧为荣,反而要和光同尘于“凡人”,与“凡人”“浑其心”,这才是圣人“法自然”该有的“范式”,怎么能说这是“坠落”呢?

所以,老朋友理解错了老子的至高价值“自然”的本义。自然者,物自性如此也,用来表达万物之间和谐有序,互为依存的自然存在状态,而不是坠落过程——这是一个严重的认知错误。

“无为”的价值在于“无不为”,而不是简单的从“无”开始的“为”

皂罗袍认为:从无开始使用(为)就是无为。

这个说法太含糊。老子的“无为”不仅行为主体明确(圣人),而且行为体现(德)明确,简言之,就是权力者柔弱不以暴政,能辅而不争。

“不争”不是世俗修身文化的与世无争,老子的“不争”是有“资质”的:是道治之君不与民争,他自身有条件、有能力,但却知强守弱不能相争。

朋友说:从无到有,再从有返回到无,以备“再次”无为。这样在无和有之间来回做“活塞式运动”,就是正确使用心的方式!

老子的“无为”是一种行为方式,准确地说是一种施政方式,即“道治”方式,为何要“从无到有,再返回无”,还准备再一次无为?

那意思是,时而“无为”,时而“有为”?就像活塞那样来回于“有为、无为”之间?

朋友所谓的“无”和“有”之间,情况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跌入“死地”,又在说什么呢?

老子说“出生,入地”,那些“生生”之徒,“益生”过甚者,才是出离了生地,进入“死地”者,在“无”“有”之间来回运动就不会进入“死地”,实在是禅意太浓了,这已经不是“说明书”了,而是禅理机锋了吧?



4 阅读:321
评论列表
  • 2024-11-22 03:12

    哈哈哈哈[呲牙笑][呲牙笑]

  • 2024-11-22 10:19

    没错,道德经就是告诉你如何更好活一生的说明书。

  • 2024-11-22 09:10

    识神无为,元神无不为

问道化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